看萧红的《呼兰河传》,好多页了,还在描写冻的地,被冻的人,牙医广告,小学校的大人学生,一个大泥坑…描写真多真细,画面感很强,但还不知道主人翁在哪儿。
读起来不太有意思,但以前的笔杆子都这么写。是现在的快餐文字网络文学调坏了我们的味觉么?学写作学哪种?
现代的一首歌一般3分钟左右,曾以为本来就是这样,其实不是:二泉映月不是,音乐剧不是 ,连北京小曲也不是。一首歌3分钟左右是近代养成的默认的行业规矩。现代下一盘围棋要求30秒一步,一盘也要几十分钟,曾以为这很正常,没想到古棋谱一步长考棋要几小时,下一盘要好几天,那是曾经的行业规矩。都在进化,都在要符合当代大众。
现代的写作教材是咋写的?从小到大学语文,写记叙文写说明文写议论文,工作了写各种应用文,信息时代写什么?从痞子蔡《第一次亲密接触》开始的网络小说,到现在自媒体的各种网络爆文,标题也刁钻古怪起来。写作者们在挠读者的各种痒痒,糗百、最右各种段子,知乎豆瓣百家号各种领域知识,简书头条公众号各种文字,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这是一个时代,不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不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但归根结底是我们的时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