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感谢智囊团的小伙伴推荐这本书,毛毛先是在阅读核聚文章后发出了读书推荐并发送影音版本,申翔宇发出来PDF版本,卉姐、海亮、张老师、欢欢、安馨姐等小伙伴都进行了点赞,引起我强烈好奇,我在读的过程中实际上是把某些句子,某些段落摘抄在云笔记上,没打算写出来,但安馨姐说期待看到读后感,我就想干脆发在公众号上吧,算是记录一次阅读体验,也可以说,安馨姐的一句话给了我写下来的欲望。
读完这本书,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像是从青年回到了婴儿,从婴儿长大,又体验了一次死亡,从死亡中观察整个宇宙,又观察到世间万物,观察到每个人身上存在的困惑,从死亡中又回到现实,在这些不同的变换中体验到了极坏、极好、常见的人生场景。发现自己苦苦永远追寻的“幸福”好像永远在前方,却忘记了当下的幸福,在当下里丧失了“爱”的能力,我们所认知的焦虑、困惑都不是当下真实存在的产物,他们要么存在于过去,要么存在于未来,而当下的你只是这一片刻的你。
书中最后一部分:没有什么问题不问题的,问题从来就不存在,未来也不会存在。抛下你的挣扎,放开你的心智,丢掉你的忧虑,放松进入这世界。不需要抗拒生命,尽力而为就好。张开你的眼睛,看见自己远超过你的想像。你是世界,你是宇宙,你也是你自己和所有的人。一切都是上苍的美妙演出,醒来吧,重拾你的幽默,别担心,你自由了!我俯视远处的旧金山市区和金门大桥,可以感觉到一切,在海湾对岸青翠多林的山区里,鸟儿正安栖在巢里。我感觉得到城市的生命,成双成对的爱侣彼此拥抱,罪犯在作案,从事社会工作的义工正在贡献自己。我知道凡此种种,慈悲和残酷,崇高和低贱,神圣和猥琐,都是上苍这场演出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把自己的角色演得那么好!而我就是这一切,是其中每一个微乎其微的一部分。我凝望世界的尽头,热爱一切。我合眼静坐,但马上体悟到,我如今无时无刻不在冥想,只不过眼睛是睁开的。
幸福就是加满的油箱
幸福就是加满的油箱,文中多次出现的一句话:男主在面临困惑之际,听到了这句话,起初并不理解,经过一凡轮回的修炼,最后在帮助他人加油时不由自主的说出了:幸福就是加满的油箱。作者从苏格拉底那里学习如何生活——必须遵守某些特定的戒律清规,掌握某种看待世界的方式,方能清醒地过着单纯、快乐、不复杂的生活。苏格拉底最终指引他:“你以后会写作,会教学,会过着普通的生活,学习如何在纷乱的世界中做个普通人,而且就某个层面来说,你已经不属于这个世界。做个普通人,这样就能对他人有所助益了。”(这段文字难道不是在教导如何去爱这个世界吗)
在读的过程中,自己仿佛置身于作者描述的情景之中,随着场景的变化,情绪也跟随人物的遭遇跌宕起伏,或紧张、安详、害怕,最终又回到现实的平静。有几个部分关于哲学理论的描写非常玄幻,因为对哲学了解不深,并不能很准确的理解,只能尽力的去把握,比如作者提到庄周说的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又是山,见水又是水。我理解的是第一层修炼只能看到眼前的事物,也就是只会看到问题的表象。第二层修炼会看到事物背后的逻辑,看到逻辑就是本质了吗?够了吗?不够!还有更深的层面:你所看到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存在的,它不属于谁,它是宇宙中的一颗尘埃,你也是宇宙中的一颗尘埃,你终究会死去,而死后也将会与花花草草、风尘水土、鸟兽鱼禽所共存,你会成为微量元素永存于这个世界。庄子入睡,梦见自己是蝴蝶,醒来时,他自问:“究竟是我这个人梦到自己是蝴蝶?还是一只睡着的蝴蝶梦见自己是人呢?”我不知道答案,但在思考答案的过程里,我确是处于一种宁静的状态。
全文中也蕴含了很多法则,关于爱,关于专注力,关于冥想训练,关于忘我境界,关于教导,其中一个例子会让你大笑:
丹,请记住,身体力行你所教的事,
只教你已经身体力行的事。
然后引用了一则故事:
一位妇人带着稚子去见圣雄甘地,
她恳求道:“圣雄,求您叫我儿子别再吃糖了。”
圣雄沉吟半晌,说:“两个星期后再把你儿子带来。”
妇人大惑不解,谢过甘地后,说她会照他的吩咐去做。
两个星期后,她带着儿子回来。
甘地看着孩子的眼睛说:“别再吃糖了。”
这妇人感激归感激,却也很迷惑,
于是问道:“您为什么叫我两个星期后再带他来呢?您当时大可跟他讲同一句话呀!”
甘地回答:“两个星期前,我自己也在吃糖。”(确实是让我不自主的笑出声来)
这本书还有很多点是我没有读懂的地方,可能需要读很多遍,但第一遍阅读足以让人震撼,至少,在今天,我忘记了自己的焦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