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4年11月4日(6日),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高尔察克出生。他曾是俄罗斯最高执政者,很长一段时间里被称作苏维埃政权的死敌。
康斯坦丁·哈本斯基(Константин Хабенский)主演的电影《海军上将》公映后,今人对亚历山大·高尔察克的兴趣日渐浓厚。但这位海军上将的人生并不仅仅是同布尔什维克做斗争那么简单。对于科考员、学者、航海家高尔察克,观众们多年来几乎一无所知。
未知的土地
亚历山大·高尔察克最初投身海军源于家族传统。他曾在彼得堡的普通中学和海军武备学校读书,19岁刚毕业即以海军准尉身份首次出航外国。此后几年,又分别在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任职。
高尔察克在“曙光号”纵帆船休息室1900年夏,高尔察克随“曙光号”纵帆船前往极地考察,科考队主持者是大名鼎鼎的北极男爵爱德华·托尔(Эдуард
Толль)。考察期间高尔察克贡献颇多,绘制了泰梅尔半岛沿岸地图。男爵十分器重这位年轻助手,不仅因为他圆满履行了水道测量员的本职工作,还因为他所具备的考察者素质。托尔将喀拉海的一座荒岛命名为“高尔察克岛”。高尔察克本人在科学界名声日盛,很快就被称作“北极高尔察克”。
巧的是,由于布尔什维克的疏忽,高尔察克岛在苏联地图上一直存在到1937年。之后高尔察克岛被改名,以那次考察的另一位参与者:斯捷潘·拉斯托尔古耶夫之名命名,可男爵当年已经把另一座小岛“赠与”他了。于是两个“拉斯托尔古耶夫岛”在喀拉海几乎共存了六十年!2005年,高尔察克岛终于“重现”北极地区。
托尔考察队成员在“曙光号”上,后排左三、男爵身后者即高尔察克。科学院组织北极考察行动的真实目的是寻找并调查传说中的桑尼科夫海峡陆地,同时寻找新西伯利亚群岛中的其他岛屿。一心想找到桑尼科夫海峡陆地的托尔男爵率领几位同伴毅然前往本尼特岛,消失在茫茫冰区。“曙光号”等候至约定时间,被迫返回大陆。为了拯救托尔男爵,高尔察克筹建了另一支考察队,使用灵活性更强的六米长捕鲸小艇(可以人力拖过冰面)。但是他们只在本尼特岛找到托尔男爵的物品和日志,全体失踪人员最终宣告死亡。
在陆地和海洋
俄日战争期间,高尔察克在旅顺港指挥布雷舰。他们布设的水雷炸沉了三艘日本运输船和“高砂号”巡洋舰,高尔察克因此获勋。后来要塞投降,高尔察克连同其余部队沦为战俘。
被释放及住院治疗后,高尔察克开始了一段更平静的生活,暂时调到科学院整理极地考察资料。他撰写的《喀拉海和西伯利亚海冰》至今仍是该领域经典著述。俄罗斯地理学会高度评价高尔察克考察员的功绩,授予他康斯坦丁奖章。曾获此最高奖项的极地考察者仅三人而已,其中就包括弗里乔夫·南森(Фритьоф Нансен)。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高尔察克在波罗的海指挥作战。1916年春晋升海军少将,夏季荣升海军中将、调任黑海舰队司令。尽管他表现突出(例如博斯普鲁斯海峡布雷行动),但当最先进的“玛丽亚皇后号”战列舰在塞瓦斯托波尔锚地神秘爆炸沉没后,高尔察克不可避免的受牵连,幸而皇帝继续信任他。
二月革命后高尔察克仍在黑海舰队司令任上,被迫陷入政治漩涡。他给最爱的安娜·季米列娃写信说:“我忙了十天政事,感觉十分厌恶”。
1917年4月,高尔察克撇下舰队司令事务,动身前往彼得堡,继而率军事代表团访问美国。
高尔察克(前排中)在纽约得知布尔什维克革命爆发、俄罗斯与德国单独媾和,高尔察克从美国返回。回国途中他行经日本、中国,没多久又再赴日本。1918年9月底高尔察克抵达符拉迪沃斯托克,成为俄罗斯最高统治者,开始研究北方问题。他成立了北海航线委员会,以期不单解决当前的军事补给问题,更能解决广泛的全俄经济-运输问题。因此,布尔什维克并未改变该委员会的组织构成,将其原样保留!
每个人都有权评价高尔察克,但我们不能不同意俄罗斯著名作家瓦连京·拉斯普京的看法:“对于亚历山大·高尔察克之辈,其行为固然众说纷纭,其人则应被民众铭记”。
原文:俄文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翻译:散栎儿@厌然闲居
未经本人许可禁止转载
这是曾经发布在网易博客(已废弃)的旧文,备份至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