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作为人身上美好的品质,却潜意识里将它和软弱无能挂钩。
小时候,四爷家磨豆腐,傍晚上豆脑出来了,吆喝一声,大家都会拿大碗小碗去舀,不要钱。
但是四爷有条不成文的规矩,如果豆子是别人家的,就不准喝,如果是他自家的,随便喝。
我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家的豆子可以喝,别人拿来的豆子反倒不能喝了呢?
现在想想,这大概是做人最基本的善良。
我的爷爷生前是个大好人,下雨天大家都忙着收稻子等作物,爷爷不收自己家的,跑去帮别人收稻子。结果自家的稻子泡水了。
小时候听的最多是妈妈背地里骂他,死老头子,怎么还不死!
即使爷爷死后多年,妈妈提起爷爷,评价词依然是没用,爱面子、受人欺负。
我两三岁时,爷爷就教我背《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然后就没有了。
长大后才知道,爷爷并不识字。对于《三字经》他也只记住这两句。
这大概是他铭记在心的吧。
爷爷每年春天喜欢套兔子,爷爷抓到兔子了,会做一锅兔子肉,邀请全塆老人,因为山是大家共有的。
有一个骑自行车卖鱼苗的,每回都来找爷爷。爷爷会买两大盆鱼苗,直接泼河里。
妈妈是裁缝,别人扯布做衣服,剪裁剩的布她会卷好,取衣服时一并给人。
那个年代,各行各业,按自己的良心做事。
事情发生改变是在爷爷死后,人们感叹着好人不长命,送爷爷离去。
妈妈跟我说,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好人把事藏心里,不说伤人的话,不干伤天害理的事,活得憋屈,闷出病来。坏人呢,自私自利,什么话都能说出口,活得舒爽。
你以后千万别做好人。
我听从了妈妈的教诲,和她一起贬低爷爷。
可我没能逃掉骨子里的善良,看到乞讨的,如若不能施舍,我的心就被内疚折磨着。
我发现“不做好人”带给我的负面情绪超乎想象。
高中入学,还差几分,校长还是收留了我。说你是文田的孙女,我结婚时是他掌勺,这么多年,我还记得他的恩情。
后来的后来,我又遇到不同的人,有人在下雨天载我一程,有的送我吃的喝的。他们说,年轻时曾被你爷爷庇护。
我才察觉到,爷爷给我们的庇护如此绵长,善良并不软弱。当我被人善良对待时,我心里暖融融的,觉得世界真美好。
真想把善良的接力棒传下去。
我不该忘掉爷爷,贬低善良。
人生只剩下功利多么无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