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份,我们确定了要回成都装修的想法,本来计划五一节的时候回成都,对之前通过朋友介绍的几家装修公司逐个见面约谈,没曾想,五一节北京又起了一波疫情,于是就拖到了7月份。
在我刚开始要准备自己装修房子的时候,去书店找了专门关于装修的书籍,翻看了几本之后,发现书里的内容有的太过时,有的太理想化,有的只是拿漂亮的图片堆积出来的废话,有的又不适合自己家里的情况,再加上要从厚厚的一本书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效率低下,而且看完就容易忘,还未必用的上。
于是放弃了通过书本学,而是直接在网上看帖子和真实的案例,可能会了解的更快。
先在知乎上看了几个博主的装修帖子,做了一些笔记,但因为没有落实到实际的情况,每次要跟装修公司沟通的时候,脑子还是蒙的,很多时候回答不了专业性的问题。
于是我列了几个大的方向,把自己的想法确定下来。
一,装修风格
二,装修预算
三,几个非装不可的项目
四,几个坚决不装的项目
首先,说一下装修风格,我对新家的定义只有一个,舒适、简单、好打理,有了这个基调,白色就会成为主色调,于是瓷砖和墙面都是偏白色风格,瓷砖,性价比越高越好,墙面只做乳胶漆,不加色不做造形不做护墙板,实在没有必要的地方,绝对不吊顶。
家具,为了环保和好搭配,原木或者原木色调是首选,其次是物品尽可能的物尽其用,能少则少。
虽然我没有办法给这个风格取一个高比格的名字,但这套标准在我的心里是明确的,坚定不移的。
接下来就是装修预算了,说实话,第一次自己装修房子,对材料、家具、家电、人工费没有清晰的认识,自己心目中的装修预算就是个毫无意义的数字,所以每当别人问我你的装修预算是多少时,我都尽可能不说,因为我知道我心目中的数字很离谱。
对于自己要住的房子,哪几个非装不可,哪几个坚决不装,在一开始确定好了,后期的沟通会更顺畅。
而对于我家:
1,入户阳台的墙必须要敲掉。
2,两个阳台的窗户必须要改成落地窗,使室内的空间更大。
3,吊顶只考虑厨卫,其他地方非必要不做。
4,墙面只刷乳胶漆。
5,阳台、客厅、餐厅瓷砖通铺,房间铺木地板。
6,没有吊顶的地方,只装吸顶灯。
7,家里至少要有两个可以用来办公学习的地方,所以次卧当客房和书房两用,厨房加岛台,扩大操作空间,并且作为平常用餐点,而原来的餐桌位置,改为以办公和学习为主。阳台再配上单人沙发和小桌子,做为看书喝茶的地方。
8,一定要装暖气
9,不装中央空调和新风系统
有了以上这些明确的点之后,布局就清晰很多了。
再次跟装修公司聊的时候,对自己的需求就很明确了。
接下来就是选择哪种方式来装修,是找装修公司,还是找施工队,还是找散工?
一开始我没有下结论,而是每一种团队都去了解,先跟装修公司联系,看他们的案例,跟他们聊自己的需求,看他们的反应速度和专业度,虽然一开始自己什么都不懂,也看不出什么来,但当你跟他们联系多了,沟通久,你自然就有了一定的分辩能力。
再就是跟施工队联系,跟施工队联系时,最担心的就是专业度和人员的稳定性,所以进行了很多次的沟通,自己边在网上学习,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去问施工队长和他们的水电工人,一来解答了自己的疑问,二来可以学习更多的装修知识,三来可以分辨出专业程度,但这里有一个很关键的前提,那就是你必须要自己也在学习,否则被骗了都不知道。
现在回想起来,真的要感谢北京的这次疫情,放缓了我回成都的速度,其间增加了二个月的时间来和他们沟通,以及自己学习。
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拼的就是谁更有耐心,谁更专业,谁更想接你这个单子,谁更在意你提出来的想法和意见,谁的反应速度更快更及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