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了几本书,有了不少感受。
【勇敢的阿唯】
听《少有人走的路》有感:
一切的原罪是懒惰,而懒惰的成因是恐惧。
昨天我就开始应用了起来,下午的时候看的出来天气突然由明亮的模样变得阴沉沉的,的确是下雨前的征兆。
但我很清楚地记得天气预报上显示周五才下雨,而我也担心带伞增加肩部的负担,而不想拿伞。
突然我意识到,“不拿”貌似都是因为懒,于是我采取了和我那些理由完全相反的行为——去拿了伞。
办完事出来的时候,外面的确开始下起了零星的小雨。其实我不带伞,带个帽子也完全过得去,但我还是很高兴,因为当时采取了对自己来说最难的行为。
在18年年初,我为自己设立的目标是“丢更多的脸”,于是很多时候,做决定了有了依据, 那就是“怎么丢脸怎么来”。的确收获了更多的满足感。
感觉丢脸?感觉懒得做?
那这事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做了!
现在的我会去需要去反着自己的内心来,是因为我本身有太多的恐惧。
希望日后,我在大家的心中,能是一个“勇敢”的阿唯。
【重新定义:三思】
听《正念的奇迹》有感:
从听完这本书之后,就真的会在每一个感受出现后,给自己的感受做个分类,看它是善念还是恶念。
很好地监控了自己。
有种上帝视角的感觉。
我觉得这也是观察自己是否有跟着原则做事,而不是任由感觉来控制我。
古人说,三思而后行。
我觉得可能是这样的三思:这是善念还是恶念?如果付出实践后,结果的优势会是什么?劣势会是什么?
【凡事皆有因】
听《硅谷钢铁侠》有感:
1.
知道了马斯克这样的人,就让人很想去拼搏。
既然奋斗之心这么容易升起,世界上向往成功的人这么多,那为什么成功的人还很少?
因为喜欢成功这个结果的人很多,但享受创造成功的过程的人很少。
喜欢这个过程,才会得到这个结果。
2.
文中,有个故事,当space x多次发射失败后,员工都哭了,而马斯克立刻赶到,对员工们说了些激励的话,就让员工们重新有了动力。
点评人说,这是一种领导力。在我看来,是因为马斯克他本身就非常坚强,他有着很强的信念和目标,所以他不是为了鼓励员工才说这些话的,那都是他的真实感受。
大多人都是感性的,而不是不断计算,看哪个有利做哪个,很多时候,更多依靠的是感觉。马斯克所谓的领导力,实际上是因为他就对这个项目十分坚持,他更像是团队里的标杆,大家愿意向他学习,因此团队被带起来了。
比起管理团队,其实应该先管理好自己。
【重新理解:要做就做到最好】
听《爆款》有感:
所谓爆款,经过解读以后,我觉得是一个在发布前做了很好铺垫的作品。也就是说,你得一击命中,每一次都要拼尽全力。有个姐姐和我说,她之前一直是家庭主妇,但离婚后要求职,她每次找工作,都只去面试一家公司,而不是像别人一样发简历、广撒网。因为就她来说,简历上的内容完全不会吸引到别人,最后她会被录取,完全是因为她在招聘人员面前都十分真诚地表明了自己非常希望得到这份工作的意愿。要么不做,不做到最好也是白做(收益上白做,教训倒是可以得到不少)。
【平衡】
一下子听了那么多本书,又觉得每一本都受益匪浅,虽然因为还未一一实践,暂时有些消化不良。
想了下为什么有很多人会出现“听了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感受,我觉得是因为不懂得运用。
道理听多了,有时候就会出现有两个人理论完全相反,这时候可能会有世界观崩塌的感觉,但其实根本没必要去选一个。
讲道理的人只是提供了一个更全面的思维,而你知道下就可以了。
直到有朝一日,你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通过他们的思维、你的思维、事情本身的情况,你衡量利弊,综合做出的决定,就是当下最适合你的。
这个情况其实就像做菜。中国人做菜永远会告诉你“少许”、“适量”,所以做中国菜并非是件易事,因为你需要见机行事。
听了很多道理后,想要把这些“金科玉律”运用到极致,把菜(人生)做好?那就通通吸纳,综合考虑,做出属于“你”的决定,也就能过好“你”的一生了。
【题外话】
有朋友问我写文章的意义是什么?我觉得是理清思路,然后更好地理解我们心中的这些原则,以便日后需要用的时候,可以直接从脑子里拎出来套用。
所以,“写”是为了更好地实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