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利用上班的时间,悄悄地听了雷军的年度演讲,没听完,大概听了四五十分钟。
这是我第一次听雷军的年度演讲,感觉还是挺实在的,他没有给你说太多高大上的东西。而是通过讲自己如何读书,来阐述了一个事实:遇到问题时,要想着如何去解决它。
雷军讲了自己两年修完大学四年学分的经历,在这个期间他总共遇到三个问题:
1、课该怎么学?
2、如何自学?
3、如何搞定点名?
当你想要用两年时间学完四年的内容时,第一个问题就是课程的先后顺序,哪些是重点,哪些不是,等等。
这些都是雷军当时所面临的问题,而他的做法很直接,找到到已经修完学分的学长们,去向他们请教,并顺利得到了他们的指点,还收获了学长们的笔记资料。
解决完第一步后,就要面临着如何自学的问题。
关于自学,最难的是,很容易被卡住。有时某个知识点,就是会莫名其妙地卡住你,就像我之前学尤克里里一样,某个和弦就是死活谈不好。
而我当时采取了和雷军一样的做法,暂时搞不定的先跳过去,把后面的先搞定再说。结果当你把后面的搞定后,前面卡住你的部分,也迎刃而解了。
这就是雷军所说的:知识是网状的,而并非线性的。
把前两个问题搞定后,第三个问题对于雷军来说是有点头痛的,因为他采用的是自学,就很难找到替自己点名的同学。
但他依然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就是坐在老师一眼就能看到的位置,做课堂上最活跃的学生,让老师记住自己。通过这种方式,他顺利搞定了点名,就这样大学四年的内容,还真被他用两年的时间搞定了。
当听完他分享大学的学习经历时,突然想到了《逆光飞翔》里的经典台词:你不试一下的话,怎么知道自己行不行呢?
雷军的这次演讲,完美地解释了,遇到问题时,我们该怎么做:是焦虑问题无法解决?还是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这两个态度决定了你做事的结果,前者只会让你陷入焦虑的情绪中,对于解决问题没有半点帮助。
后者才是遇到问题时,正确地思考逻辑。
当你不再焦虑问题本身,而把注意力放在如何解决问题上时,你往往都能找到那个答案。
就像前年我想要通过写作养活自己时,遇到的最大问题不是写不好,而是写不出来。
于是就先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先写够30万字,然后拆解这个目标:
一天100字,3000天能完成
一天500字,600天能完成
一天1000字,300天能完成。
一天2000字,150天能完成。
一天3000字,100天能完成……
显然当时的我,还不具备一天写3000字的能力,但一天写个五百一千,努努力还是能做到的。于是就开始了每天一千字的日更之路,虽然也不是每天都能保证写1000字,但大部分时候是可以做到的。
写到去年的时候,终于完成了这个目标,此时我又遇到了另一个问题:总觉得自己写得烂,没有进步。
这个问题花了挺长时间解决的,最开始我觉得可能还是自己写太少,要不再定个20万字的目标?
后来发现,这个问题,不是靠字数能搞定的,这其实是一个态度问题。
前面30万字,我是在一个相对不那么活跃的平台写的,因此收到的反馈量就很少,时间久了容易破罐子破摔。甚至有段时间,写完文章后,经常不修改就发表,只为完成每天写作的任务。
后来发现,要解决这个问题也简单,找个活跃的平台去写就行了,这样自己不得不认真面对每次写作。于是就写起了公众号,如今已经持续更文两个多月了,状态一天比一天好,对于未来的规划也愈发清晰了。
其实这就是面对问题时,我们该有的思路:去思考如何解决,而不是站在那焦虑问题。
换句话说:问题的出现,是让我们来解决的,而不是去焦虑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