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笔记——《种子的故事》

读书笔记——《种子的故事》

作者: b8f566227bea | 来源:发表于2018-03-03 14:58 被阅读0次

    这本书是在商务印书馆微信公众号上看到的,属于自然文库内的一本。作者是英国人乔纳森•西尔弗顿,译者徐嘉妍。我利用周末空闲时间通读一遍,大有收益。作者行文流畅,将自然、历史和典故融为一体,即使有些少数专业理论术语,也不妨碍阅读和理解。对于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是少儿启蒙式书籍,对于普罗大众来说,这本书既有料又也趣,值得一读再读。如果对于其中一些植物的个性和专业术语有兴趣,继续深究,那么这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

    这本书讲的就是种子的演化历史,植物之间、植物与动物之间,还有个别植物与人间之间的互动的故事。本书分为十七章,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种子如何产生,如何在复杂生态环境中演化,植物的几个重大特性与人类的互动(毒素、油脂、酒类、咖啡)。

    生物进化的核心是不同生物类群之间在繁育方式和繁育结构等方面的不断演化,演化涵盖着生物类群性状的歧化、异化和分化,以及生存或者绝灭等;而性和繁育则是生物进化的根本动力源泉。种子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如何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根据化石记录,最早的种子出现在泥盆纪,距今3.6亿年。种子从一开始的生殖、开花、授粉、结果等各个生命阶段,都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才呈现成现今我们观察到的样子。而这种演化因着人类的崛起,又在不断的调整。

    种子从性而来,性在本质就是基因在个体间互换。互换带来演化的优势,而演化是未知的,没有固定路径的,因此有了生存与毁灭。动物、植物都来源于海洋,植物在繁殖方面保留了海洋生物的特性,但又有所区别。在陆地上,成功繁殖的关键就是亲代必须照顾胚胎。植物不同于动物,无手无足,因此在亿万年的进化中,设计出了很多有趣的孕育和保护种子的措施。

    植物繁殖分为两类,有性生殖,无性复制。现在植物主要是有性生殖。有性生殖的后代彼此遗传型不同,而由无性复制产生的个体彼此基因则完全相同。对于有性繁殖的植物来说,某一后代有一对父母、四位祖父母、八位曾祖父母、十六位高祖父母,如此追溯至上古。这样网状祖先系谱不断延伸,形成一个深不可测的漏斗,把过去曾出现的有利基因一代代沉淀下来。而无性复制,另一个说法就是无性繁殖,就是个体复制自己的DNA,比如蒲公英,小时候课本上说它借风送出自己的孩子,其实是送出无数个自己。

    在演化中,天择是基于个体的利益而运作,而非基于整个物种的利益运作。一个特质能增加个体留存下来的后代,相应增加群体存留的个数。植物选择何种生殖方式,取决于环境等多种因素,取决于更好生存。因此,植物并非只有一种方式繁殖,有时具备两种方式。有性生殖传承有利基因,而无性复制方式会导致基因孤岛,无法演化与适应环境,也很难抵抗病虫害。既然有性别,如果遇到没有雄性的情况,怎么办?其实在演化上,植物没有雌性,雄性就无法存续,但全雌性的群体却可以顺利繁衍。看到此处,读者默默在心中为全世界的雄性点了根蜡烛。

    为了族群的生存和繁殖,植物和动物形成了有趣的互动关系,尤其是鸟类、昆虫。为了授粉,植物提供花蜜给昆虫。为了后代走向远方,植物把种子藏在果实里,提供给动物。为了防止天灾之年继着丰盛之年,植物给种子设定了保护措施,让部分种子在明年发芽,让部分在后年发芽,让部分在大后年发芽。人类出来之后,植物与动物、人类之间也有相当有趣的互动关系,有些流行病其实是与植物变化有关。书本还用了大量篇幅介绍了一些重要的经济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咖啡含有咖啡因,是了保护种子在发芽时不被昆虫所咬噬,却被人类发现了其他功能。

    通读此书,觉得豁然开朗。心常困于世事,不曾关注日常所见的故事。每种植物现存至今,背后有着惊人的演化历史,比如种子存世3.6亿年,一代代演化的过程,在不同环境下的扶择,令人赞叹。庄子说,夏虫不可语冰。当夏虫了解冰时,会不会觉得此生是何等渺小,会不会觉得一日三餐的烦恼是那样的无聊。有生之年,当读有益有趣之书。是为读后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种子的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kwt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