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思维
先看两个中考作文题目,就目前我掌握的题目,思考性的占多数。
成都的:
人生中有许多答案,有正确的,有错误的,看你怎样选择。比答案更重要的,是追求答案的过程。请根据这段文字写出你的思考。
这哪里像中考题目?这个就是考你的思辨能力,复杂的逻辑思考能力。
长沙的:
一群同学在讨论“写作要不要说真话,抒真情”的问题,一位同学说:“写作应该说真话,抒真情,因为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真正打动人。”另一位同学说:“可我们的经历太简单,从学校到家庭,两点一线,如果总是说真话抒真情,就有可能千篇一律,写不出新意。”还有一位同学说:“我写作的时候就经常虚构,虚构出来的文章,有时候得分也蛮高的。” 请根据这个材料写出你的思考。
这个题目也非常具有思辨性。怎么平衡虚构与真实的关系?究竟什么是正确的导向?
语文改革,会让语文逐渐回归到最重要的学科,而培养思维是语文学习的根本。语文学习不要稀里糊涂的,也不要一窝蜂,说阅读重要,就呼呼的上阅读;说大语文好,就呼呼的看各种版本的大语文视频课,课里讲一些古文八卦,孩子哈哈一笑,感觉爱看,这就是学语文了?这对提高思维能力没有任何帮助和意义,充其量,就是了解了一些文学常识而已。思维的培养,最终要落实到阅读和作文上。
1.低级思维能力:识记,理解,应用
识记:认识一个单词,知道读法和意思;记住了九九乘法表。
理解:懂得1+1=2这个等式的含义。知道马到成功这个成语的意思。
应用:能够借助单词展开阅读,能够用掌握的公式解题。
目前的中小学,主要就是应用这几项能力,这并不奇怪。早在半个世纪前布鲁姆就发现,学生们碰到的考试题目,95%都能依靠这些低水平思维能力解决。这种低层次的能力不能说不重要,但这些能力无法适应信息爆炸的今天。另外,当一个孩子从小学进入中学,面对更复杂学习对象的时候,单纯靠低层次的记忆、理解能力,往往会透支其精力与体力。一个自主学习者,由于学习时讲策略,讲方法,会很大程度上减轻学习负担,游刃有余地应对复杂起来的知识。而这种能力,又可以应用到社会上,所以这样的孩子后劲儿是很强的。
2.高级思维能力:分析,评判,创造
分析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把一些凌乱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综合,找出其中的共性,找出联系,建立一个框架。我常说的抓主线就是一种分析能力。
评判是一种独立思考,也是批判性思考的核心内容。老师提供的一个知识,如果应用低级思维能力,那么,只要记住就可以了。然后考试的时候再原封不动放到试卷上。但评判能力不同。他要求你对老师提供的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判断出其合理之处与不合理之处,然后有理有据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评判也包括自我评判,就是说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为人处世不断进行反思。评判的高级形式是思辨,是多元思考。
创造是最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创造也可以称为发明创造。顾名思义就是发现、发明出一种新的东西,或者是思想、观点,或者是方法、理论,或者是一种器具、物件。学生的创造也可以体现在学习中。比如在解题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巧妙的,提高效率的做题方法,在背单词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更容易记住的方法。这些都是创造。但这种创造只能说是创造力的基础。真正的创造力是在一个领域内做出开创性成就。这需要十年如一日在一个领域进行持之以恒的研究和积累。创造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态度。
3.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主要是能量和思维的差距。一个自主学习者与被动学习者的差别,也主要体现在这里。只有低级思维能力的人,是一个被动学习者,对老师非常依赖。我们常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但这主要是针对有高级思维能力的自主学习者而言。对于被动学习者来说,老师领进门是绝对不够的,老师必须全程陪护才行。而一个只会被动学习的家长,他在辅导孩子学习的时候,多半也会用被动学习的方法。比如许多家长在辅导孩子学习时,只关心孩子是不是记住了某个知识,而不关心孩子是怎么记住的。
4.叶圣陶先生说:“语言说得好,在于思维的正确,思维的锻炼相当重要。”
在低年段,必须处理好字词之间的关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意思。学习《树和喜鹊》时,在理解“孤单”一词时,利用上文的“只有”、“一棵”、“一个”、“一只”这几个词完全能体会新词的意思,就能帮助疏通课文,利用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架起句与句之间的桥梁。
到了中年级,对阅读的要求便从词语之间的关系转到对句子和段落的理解,要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对文本有整体的阅读,把握文章写作的逻辑顺序,自行梳理文章的脉络,通过整体感知,了解文章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扁鹊治病》时,应能整体认知,清楚扁鹊四次见蔡桓公从好言相劝到最后掉头就跑以及相对应的蔡桓公的一系列言语,理解文章编排。
高年段则要求进一步了解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在交流与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这对于孩子来说就不仅仅停留于梳理文章的阶段了。
一首简单的古诗,却能包含语感和思维两方面能力。
不要以多写作来代替阅读,更不要因为孩子写作文不好而加大写作量,这样做是不会提升作文水平的,只能原地踏步甚至造成厌烦情绪而退步。写一篇是一篇,认认真真的思考一篇,修改一篇。
孩子的每篇作文都要存档或者打印成册。让孩子形成作品意识,系统意识,创作意识,能够树立一种成就感。另外,还可以逐渐教孩子写写实验报告,讨论提纲,调查报告,小论文等等。这个过程,其实是在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和素材搜集能力,有时候,这个搜集材料的过程比作文的结果更加锻炼人。
以学期为单位,宝宝的每一篇作文我都会修改、打印、存档
三年级时的作文,我修改讲解。到了四年级又写了一次校园,就是本篇文章第一幅图的作文,可以看出她的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