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们还需要故事吗?

我们还需要故事吗?

作者: playfulfish | 来源:发表于2018-03-20 11:53 被阅读0次
    我们还需要故事吗?

    从小到大,我们听过、读过无数的故事,可以说,故事伴随我们的一生。很多故事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在我们建立和更新认知体系以及心智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虽然如此,你有没有质疑过故事的真实性?

    让我们先来看几个故事。

    故事一:鹰的重生(阅读自《读者》)

    老鹰是寿命最长的鸟,可以活到70岁。当它活到40岁时,喙、爪子、羽毛都已经老化,这时它必须飞到悬崖上,用岩石把喙敲掉,让新的喙长出来,把指甲拔掉,让新的爪子长出来,把羽毛拔掉,让新的羽毛长出来,5个月以后才可以重新飞翔。这样它可以再活30年。

    故事二:斑羚飞渡(来自初一语文课本)

    一群斑羚被猎人逼入山崖尽头,前方是六米宽的深渊。斑羚要想求生,必须跨越这道深渊跳到对面的另一座山峰上去,而斑羚一般只能跳跃五米。在这生死绝境的危急关头,两座山峰之间出现了一道绚丽的彩虹,形成一座连接两座山峰的特殊“桥梁”。受到彩虹的神秘启示,斑羚头羊斑迅速地把队伍分成长、幼两拨,并一老一少搭档一起向对面的山崖飞渡。小斑羚先起跳,借助老斑羚娴熟的技巧和特殊的空中跳板在老斑羚背上猛蹬一下,成功地飞越山涧。随着一只只小斑羚的成功飞渡,一只只老斑羚却悲惨地坠落深渊。依靠着这样一种悲壮的方式,斑羚完成了整个种族的救赎。最后,山崖上只剩下了那只成功地指挥了这场斑羚集体飞渡的头羊,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消失在一片灿烂中。

    这样的故事,你是不是也知道很多呢?

    这些故事通过图书、杂志、课本、名家演讲访谈、网络等各种途径被广泛传播,很容易就能深入人心。但是,渐渐地我们发现,很多故事其实并不是真的。比如以上两个故事的真实版本是这样的:

    故事一:

    这个传说的英文版本题目是rebirth of the eagle(eagle的重生)。Eagle其实应该译为雕,附属的视频里出现的也是美国的国鸟——白头海雕。

    白头海雕

    野生的白头海雕最长寿记录是21年零11个月,人工驯养的能活到48年,无论如何都活不到70岁。另外,所谓的重生的这一套自虐式行为也根本不可行。鸟类更换羽毛倒不是什么新鲜事。爪尖是角质的,掉了也可以再长出来。但是鸟喙可是头骨的一部分,敲掉鸟喙相当于把人的上下颌敲掉,而且是自己动手,这个场面和结果你自己脑补吧。最后就是假如前面都进展顺利,在“重生”的5个月中,不是爪子没长出来,就是嘴没长好,要不然就是羽毛不全没法飞——不能捕食,雕吃什么呢?要知道鸟类可是新陈代谢很快的动物,5个月不吃饭必死无疑。

    故事二:

    根据故事背景,主角斑羚极有可能是亚种灰斑羚。灰斑羚个头不大,体长大约一米,而肩高只有半米左右。它们头顶长着匕首似的短角,在野外不大容易区分性别。如果没有意外情况,它们一般可以活到十五岁上下。

    灰斑羚

    灰斑羚栖息在亚热带丛林山区,经常在密林间的台地和峭壁边活动,啃食青草、树叶和嫩芽。斑羚擅长攀岩,60度甚至更陡的山坡都难不住它们。

    斑羚在林地里的分布非常稀疏,不聚大群,记录到的最大的群也只有11头。主要是在发情期才会一起聚集成临时的小繁殖群体。斑羚平常会在自己确认的大约20公顷林地领域中活动,成年雄性喜欢独处,与其它雄性老死不相往来。

    所以在现实中,灰斑羚不可能存在七八十头的群体,老雄羚不会出现在群中,更不可能有号令众人的领袖头羚。对于这些日常便无组织无纪律的动物,你能想象它们在穷途末路时会相互关照吗?

    当我们得知以上事实,心里可能会有些失望和沮丧。这些故事曾经那么让我们感动、震撼、荡气回肠,那么让我们受到鼓舞、激励和洗礼,但没想到,竟然是虚构的!难道我们需要虚构的故事吗?

    但是,但是,但是,请慢些开启我们的情绪模式,先思考以下问题:这类故事带给我们的是什么?是益处多还是害处多?是好处大还是坏处大?如果一个假故事能让我们走近善美,哪怕是走近一点点,那么它是不是比一个浸着恶丑的真实故事、甚至一个普通寡淡的真实故事更有价值?

    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一书中说,人比动物强就强在人能想象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更厉害的,是能让人人都相信这种虚构的东西,形成所谓“互联主观”或者叫做共同想象,进而把众多的人高效组织起来,实现集体合作,完成单个人无法完成的大业。上帝、金钱、国家、公司、价值观,都属于共同想象,而非真实存在的实体。每个时代、每个群体会有不同的共同想象,人们用这个虚构的意义去改造世界、改造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的共同想象本质上就是宗教。共同想象决定着当代人类所能达到的边界。

    所以,看吧,其实我们一直生活在虚构中。虚构的范畴之广、力量之强,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这样看来,开头列举的两个故事,既然能带给我们这么多情感的滋养、深刻的启发和向上的力量,说明虚构得很成功啊,达到了作者的创作目的。本来就不是科普内容,我们也就没必要在其真伪上产生纠结甚至有什么不良情绪。当然,把这样的故事选进课本的做法还是值得商榷的。

    有人说,人活着就是要追求尽可能广的体验,以期从中获得智慧。十分赞同。我们还要时时记得,追求体验时充分运用上已有的智慧,这样才能于体验中甄别扬弃,步步精进,一路走向人生和心灵的开阔地。

    那么,就让我们继续听故事、读故事、看故事吧,当然,也要尽可能多地演故事、编故事、写故事以及讲故事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还需要故事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kwv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