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金陵古都。众人想到这座城市怕是先闻见一段鲜血淋漓的历史,而我痴情于一条小河——秦淮河。古语有云,情不知所以一往情深。我自知腹中诗书寥寥,但自从知道有这么个地方就让人心肠一晃,仿佛听见细细流水声淌过幽幽倩影,撩拨四弦唱一段儿女情长,直叫人肝肠断。这次的行程是因为南京求学的友人的一次临时邀约,匆匆订了行程变决定出发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7055543/3a1f533a6d1a28cb.png)
临行前为了不枉此行,错失了应有的韵味,像个酸书生般找到了朱自清先生的《桨声掠影里的秦淮河》拿来拜读,也算作临时抱佛脚吧。翻开文章,那荡漾的碧波又浮现在眼前了。看,那远处缓缓而来的画舫,挂着烛火摇曳的灯笼,水面上飘摇着水雾随着婀娜身姿一起晃动着。船近了,灯火更加明亮,映着水面一幅纸醉金迷的光景。船远了,拖着长长的水波,月光追着佝偻的撑船婆婆远去。人们说秦淮河和别处的河不一样,多了些情韵,那水儿都混着脂粉油膏。我想还差一味——女儿泪。
既已说到此处那就为旅程多加份美感好了,诸君就权当我也撑着小船去好了。从北向南,那股子水灵是一路上渐渐浓厚起来的,拜别了硬朗的石头山,拜访了金陵求学的友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是信口雌黄的,友人的赖皮脸竟也白净了好些,不知是用了什么护肤品还是金陵水养的呢?我愿相信后者呀。
秦淮的夜景是我此行的重头戏,即便玄武湖的风景再美,古城墙上的闲逛再令人思绪飞转,也敌不过秦淮的一抹倩影。我盼着盼着,天怎么还不黑?友人先一步提醒我,怕那秦淮街景已经不是我所念想的了。可我是个执拗的家伙,怎么能不是呢?它定要有悠扬笛韵,吱吱胡琴声的,它定要不俗的。然而,事实证明它现在就是一条商业街,俗。我连船尾的老妪都未曾见到,只有笨重愚蠢的机械家伙在秦淮河上横行霸道。瞧,那挂着假灯笼的家伙对我咯咯的笑,它还载着一群“游秦淮的人”呢。我尽量让早些日子苏州摆船阿姨的渔歌回荡耳边,沿着岸边寻一寻,兴许能找到一丝半点梦中的踪迹。
那些店面直愣愣的杵在那儿,不加修饰真的不美,店里充斥着低劣的商品也不美,聒噪的音乐也真的让人倒胃口。唯一处清净地倒是沿岸写着禁止入内的小过道,从那挡板处翻过去有一块地方看着秦淮河还算上安静的。梦中的秦淮河如今变成了丢在人群里就认不出的女人,真让人伤心。
经历过一阵失落后,我竟在小巷子里找到了我要的秦淮景,她在细腻柔软的圆子里。友人带我走进了一条深深的巷弄,那里就是脑海里的凹凸不平的石板路,昏黄的老街灯向你招手。走着走着就看见了排长队的人群,有的带着摩托车帽子,有的穿着校服拉着彼此的手,秩序井然的站在一家牌匾泛黄的店面前等着热腾腾地葱油饼。友人说他来了几次,都是这么长的队。而他一个人不想等,如今我来就一定要吃上一回。我看着不远处有家卖圆子的,耐不住嘴馋就跑过去买了一碗。慈眉善目的老阿婆说着地方方言,听不懂却舒服得很,细细的,暖暖的,像手里这碗赤豆元宵。
秦淮景或许不再是穿着旗袍走在巷子里的女儿家了,她也许和老太太一样沉浸在生活里,沉浸在小小的元宵里,幽长的巷子里,南京人的骨子里了吧。我真蠢,这份韵味怎么能在景区里找到呢?它来自于生活的灵气,自然要归于此处。我咬一口咸香可口的葱油饼,吃一口糯糯在嘴的元宵,虽是奇怪搭配但也心生欢喜。远处街灯下,一个顽童拖拉着他的小车玩弄,石墙后伸出一只戴玉镯的手儿,招他回家。未睹真容,仍是心满意足。
我说了它沉浸在南京人的骨子里,便是有根据的。或许这不叫秦淮景,要叫民国遗风了吧。上次看到这种风范是在台湾,那是一种老儒家的士大夫风范又不显古板腐朽的气质。那是一个雨天,我们坐着公交巴士遇上堵车。这在别地或许是消磨时间之后彼此没有交集的场景,这司机看了看路况竟然说他要改道了,但是要征得大家同意。大家听到后立即同意,开始出谋划策。何谓出谋划策?公交线路一变,有些乘客就到不了目的地了,就像我们一样初来乍到甚是慌张。车上的乘客都放下手机互相询问目的地以求找到一个合适的路线,一个老奶奶也是外地来的一直强调自己只知道那个站点。一个阿姨站出来说,“阿婆,没关系哈。你跟着我下,你的站点我带你走过去。”这段时间的讨论没有争执没有冲突,我们很快避免了半个小时互不相闻的尴尬。那个老奶奶仍是有些疑虑,旁边的阿姨们一遍遍同她解释好让她放心。
一座城市最值得夸耀的不是风景绚丽,而是人情美呀。我看着阿姨送走了老奶奶自己又打着伞往回走去,不由心生感动。
有朋友说过,南京是一座落脚就感觉凄清的地方,那里留存着太多悲痛和哀愁。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我们可以选择去看那些令人暖心的故事。我喜欢这个城市,那里有种琢磨不透的美丽吸引着我,有种难以忘怀的温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