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6264972/1469b844da1d929d.jpg)
“下次要等到猴年马月啊?”生活中为错过很少发生的事感到惋惜时,我们就会这么说。意思是事情没有指望,愿望遥遥不可期。那为什么人们用“猴年马月”来表示没有希望呢?
这要从中国古代的干支纪年说起。“干”是指天干,共10个,“干支纪年法”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60年一个循环,也就是一甲子。其中地支12个在60年内要循环5次,每次循环是12年。其中地支“申”表示猴,从这个猴年到下个猴年要12年的时间。
除了年份有属相外,我国古代对月份同样规定了属相。按照农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正好和十二地支对应。但需要注意古代的月份是按节气划分的,一共二十四个节气,其中两个节气代表一个月。比如一月便是从“立春”开始到“惊蛰”的这段时间,而不是以大年初一作为新一年的开始。一月建寅,为虎月;二月属兔,三月属龙,四月属蛇,五月属马,故称“马月”,其他依次类推。
所以“猴年马月”指的就是生肖为猴的年份的五月。两个“猴年马月”之间相隔12年,时间比较远。所以人们就用“猴年马月”来表示等待时间漫长,没什么指望。但也有人认为“猴年马月”是“何年嘛月”谐音的变体,也有几分道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