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训有言:“德泽源流远,家风世泽长”。
印象里我们家并没有什么成文的家风家训,但似乎每个家庭都应该有规矩,就像心中的那棵常青树,指引着我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行。
老家在湖南一个小山村里,那里的人们从古至今都生性彪悍,但也淳朴忠厚。父母都是很普通的老百姓,一辈子勤劳善良,他们的一生并没有那么的耀眼,而是那么的普通、那么的平凡。
父亲种过地、挖过煤、干过车间工人,母亲则是一位平凡的乡村教师,他们似乎集中了所有劳动人民的朴素、老实、勤劳、善良的品质。他们虽然没多高的文化,但从小教育我要做一个心存善念的人,多为他人着想。母亲常说“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一直存于我的脑海。
童年记忆中,父母总是对村里的人很照顾,不管是对自家亲戚,还是其他人,他们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帮助别人,谁家有难,或谁家出现家庭纠纷了,他们总会不求回报的热情相待。
在当地,他们的人缘是极好的,无论是大人小孩,无论是干部还是平常人家,都很喜欢我的父母。
都说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这一生都与人为善而得喜乐,对我影响很大。
1998年长江边特大洪灾过后,有天傍晚下着大雨,吃过晚饭后走到后巷,看到屋檐下蹲着位老婆婆,背着包,带着一个小孩,身上只有薄薄的单衣。母亲走过去一问,才知道是从外地来路过此处,要去亲戚家避难的祖孙俩,走路到我们家附近后,天色已黑且下雨,想找地方留宿一夜。
母亲想了一下,没多问就把他们带到家中,为祖孙俩重新热了饭菜,安排在隔壁小屋里睡下,还给祖孙俩拿了几件平时不穿的厚衣服更换。
次日清晨,母亲早早地为她们烧了一壶开水,煮了十个鸡蛋装好备着,祖孙俩硬要塞给母亲两块钱为谢,母亲谢绝了,送她们离开了村庄。
那个时候,那两块钱或许是她们祖孙俩的仅有存款。事后也有隔壁的村民劝说母亲太不小心了,遇到坏人或小偷怎么办。母亲则是微微一笑:“她们肯定是遭受洪灾的村民,如果不是没有办法,谁会走那么远路去外地亲友家避难呢?如果晚上不留她们住宿,这下雨天在外面会冷死的”。
我们家原就不大,也不宽裕,但母亲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让我深深地感动。
慢慢长大后,离开父母,步入军营成为一名武警战士。父母虽舍不得我离开家,但很支持我的决定,临走时母亲一直对我说:“穿上军装后,你的职责就是保家卫国,在部队一定要坚强勇敢、尽忠职守”。
从军那些年才真正感受到“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句老话。当时在部队,每周都要打电话回家汇报平安,但凡隔的时间久了,他们总会担心。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母亲在老家因病入院手术,醒来才得知四川大地震了,惊恐万分。就在我和战友们作为当地第一支救援部队,紧急前往灾区的路上,接到了母亲的电话,可能是连续打了几十个电话才拨通,母亲一听到我声音得知无恙后,瞬间就哭了。
她知我平安,却在出任务,挂了电话后发来两条简单的短信:“注意安全,不要担心家里,你的职责是尽力地去救援那些受灾群众,妈在家等你回来。”那一刻,我的内心也瞬间破防了。
那些天救援任务的经历,我从没有对父母认真提起过,后来每有亲朋好友问起父母,我知道,他们为我自豪。
军旅生涯多年,积极参与大大小小抢险救援任务,平时在工作、生活中也想方设法,尽力帮助身边的战友和驻地群众,虽说是身负职责担当,但也源于血液里流淌着父母的坚强与善良,不论走到天涯海角,都能自己寻找到生存的雨露阳光。
无论从军路上,还是如今的工作生活,父母从不认为孩子的一生,一定要干多么高尚的事业。
只要与人为善,淡然处世,也可以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光与热。
退伍后,我在工作之余加入了当地公益组织的某个应急救援队,队员都是由各行各业中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志愿者组成,有退伍军人、医护人员、运动爱好者……
无论是在参与自然灾害救援、走失人员搜救、疫情防控还是参与各种公益性活动,每次在遇到他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都能不求回报地默默伸出援手,任务结束后又默默地悄然离场。
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就是这样一群互相帮助、志同道合的战友们,让我在这个物质横流的社会中,真正看到了“奉献、友爱、互助”的精神。
相信任何一个心存善念的人,都不是做给谁看的,也不是想去感动谁。善良本身,就是一个人一生的教养,且不可缺。
疫情这几年,全国各地有太多善良的人涌现,每天有数不清的感动不停在上演。无论是白衣天使们,还是军人、警察,志愿者们,他们都用自己的善念和行动为人们扛起了生命的希望。
这世界这么大,我们又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学会保持一颗向善的心,去善待生命、善待他人、善待自己,温暖着人世间。
(已发布,禁止转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