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真答疑36
@净空 老师 最近念经可能念顺了 念的时候总是想这想那 胡思乱想。怎么可以定住这颗妄心。开始念经由于字发音不是很清楚 很专心的念 念的也很慢 那时心倒是不胡思乱想。】
净空说,我们凡夫众生。累生累世,缘境生心。心摇神驰。这颗心。摇曳不定,躁动不安。从不曾安住下来。我们的“妄念”,犹如那翻滚的浪花,没有停息。主客劳尘,颠倒梦想。本末倒置,认贼作父。
佛陀在《楞严经》曾做过一个譬喻:
有一座客栈,主人坐在客栈里面,只管收账。不曾移动。望着那客人川流不息,来来去去。我们知道。那个坐店不动的是主人。那个来去匆匆的,今天住、明天离店的是客人。主人就是我们的自性佛。又叫做不动佛。那客人,就是那胡乱纷飞的,生灭的“妄念”。
而我们凡夫,总是把自己的“妄念”当成主人。身心无时不刻的随着妄念而行。终不曾找到那个——永远不曾动摇的,坐店的主人。
妄念。就是那个不断的、从空性中升起的念头。为什么叫做“妄”。因为“念头”无自性,经历“从无到有”的过程。是个生灭的记忆。我们把不具有永恒属性的,都叫做“妄”。就如同那个住店的客人,并不是我们自性真正的主人。
如何应对妄念?是我们修行人遇到的最大的障碍。心如何才能安定,不随境转。是我们凡夫梦想得到的状态。
修行人怕妄念,把降伏妄念认为是极难的。净空告诉诸位,不要怕妄念,亦不要费力去降伏它,你只要认得妄念,不执著它,不随逐它,也不要排遣它,只不相续,则妄念自离。俗话说:“不怕念起,就怕觉迟。”不要害怕妄念升起,而要担心觉照不能随之升起,观照妄念。
假如我们,能够做到“前念起妄,后念即觉。”这就足够了。因为现阶段,我们还不能从根本上断除妄念。若能利用妄念做功夫,观此“妄念”从何缘起?因何而灭?则可了悟“妄念”无性,当体即空,即复我本无的心性,自性清净法身佛,即此现前。
如果想得清净心,断灭妄念。净空也可简单介绍。那就是“清净六根”。持“六根戒”。此“六根戒”亦是身、口、意,全部戒行之根本。六根清净为起点,法界清净为终点。
何为“六根戒”?
即是“眼、耳、鼻、舌、身、意”持戒。
眼戒,不执着、不抓取,内外部妙色。
耳戒,不执着、不分辨,内外部妙声。
鼻戒,不执着、不贪求,内外部妙香。
舌戒,不执着、不贪溺,内外部妙味。
身戒,不执着、不放逸,内外部妙触。
意戒,不执着、不妄想,内外部妙法。
六根清净则六尘清净,六尘清净则六识清净。六识清净则十八界清净……………
“眼耳鼻舌身意”清净;则“色声香味触法”清净。
“色声香味触法”清净;则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清净。
我们最终要达到的是“意识”清净。三皈五戒、八戒、菩萨戒、比丘戒、比丘尼戒。所有一切戒行,不离“六根戒”。佛陀制定一切戒行,皆是从“六根戒”引发。
以是义故。净空倡导佛子,持“六根清净戒”。佛子若能在日常“行住坐卧”间,受持六根戒,必得清净自心。意识空灵,智慧无碍。明心见性。
佛陀在《涅槃经》中宣讲:我灭度后。佛子们要“以戒为师”。末法时代善知识难寻。佛子当“以戒为师”,都摄六根,持“六根戒”。这就是最圆满的戒行。也叫做如来真实义。
佛法浩如烟海。净空每一次的“解真答疑”,都是蜻蜓点水,点到为止。只是抛砖引玉。不能详细展开。若是您能够深入经藏,必将智慧如海。净空希望通过解答大家的问题。让大家升起对佛法的意乐。并且希望佛子们举一反三,常思常悟。
如果只是净空讲到哪,您就学到哪。没有自己的思考,必定不能得到佛法的精髓。也不能得到佛法的加持。最终不能从佛法中得到受用。俗话讲: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善于思考,精进不怠,拨云见日,通达无碍。这才是一个合格的修行人。
南无阿弥陀佛🙏
【解真答疑35
净空师父,请问如何能做到有一颗不争的心?工作中因为有很多想法与别人不同,如果和大家一样还好,可是心里想的与大家意见不同,我该不该说出来?如果说了显得我好像故意想与众不同,但是我觉得自己的想法是对的,不说又难受,心里很不平衡,特别是与自己的上司,该如何处理?】
净空说。
若想做到“不争”。您需要明白:世间本没有对与错,好与坏,美与丑。二元是个幻相,没有真实的意义。
譬如我们非常厌恶的“大便”,在狗的世界里,它是美味。在屎壳郎的眼中,那是美食。
同理。您认为的“对”。在他人的眼中不一定对。我们无法改变他人的审美、价值观,世界观。因为这些是由个人的知识层次,生长环境决定的。
再譬如。虎妈妈猎杀了一只羊,喂养虎宝宝。对虎宝宝来说,这是善。对羊来说,这是恶。
同理。善与恶因人而异。争论善与恶,对与错,好与坏。毫无意义。
每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都是不同的。看世界的视角也不同。狗的世界只有黑白两种颜色。人的世界出现了七八种颜色。天人的世界颜色就是上千种。所以说,我们无法把一切众生的观点统一。既然各执己见,那么“争”是毫无意义的,也是非常愚蠢的行为。
无需“争辩”。本质上没有美与丑。没有善与恶。也没有对与错。只是一颗颗众生的虚妄心。领悟了这一个层面。那您应该对什么都“无诤”了。
既然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无诤的。但是您为什么去争呢?现在面临到第二个问题了。那就是“我执”在作祟。我执带给我们的只有痛苦,没有快乐。
您争到了。那个“自我”很高兴。但是同时带来了他人的怨恨。这就是自身业力的起源。这种怨恨是一种念力。
“念念有形,形皆有识。”这句话的意思是:念力一起,就生出了一个身形。那么这个身形,就拥有了神识。我们一切众生的神识,就是念力生成的!
他人怨恨的念力一起。就出生了一个带有神识的身形,飘在灵性世界中。阻碍你的一切。成为一个冤亲债主。
这就是《唯识论》的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也是我们大千世界的众生,生成的原因。这是一个秘密。净空本来不想说出来。担心大家承受不了。
也就是说——我们的每一个心念。都可以创造出一个神识来。这个神识入胎。就成为一个人。这个话题就讲到这里。
我们再说“我执”。当你“争”到了。你却得到了一个冤亲债主,得不偿失吧?当你争不到,自己就无比痛苦。所以“争”之后的结果,胜利与不胜利。都是非常恶劣的。所以必须要“无诤”。
工作就是工作,养家糊口。不是争脸面。你说出自己的看法,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千万不要认为自己说的就对。)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如同有的众生喜欢大便,有的众生不喜欢大便。你的看法只是表达了你的观点。至于领导采纳不采纳。无关紧要。工作不重要,重要的是如影随形的“业力”。
工作不会随着你轮回。业力是轮回的根本。业力直接影响下一次生命形式轮回的生存环境。作为佛子,要明白这个道理。
“我执”,是我们修行人的拦路虎。总有一个我,认为我对,我行,我懂,事事先把自己利益放在前面。这样的心态,势必制造出很多的冤亲债主。(突出我。要他人服从我。活在自己的世界中。这是我执与我慢的典型患者。)
佛说,众生活在颠倒中,都是病人。“我执”让自己的前程,一路艰辛。不怪他人,只怪自己,永远把“我”放在第一位。佛陀开出种种药方,对质众生的各种病。
对质“我执”的药方就是:放下自己,尊重他人。将他人永远放在第一位。“我执”即消失。得无诤三昧,一切解脱。
【解真答疑34
法身是无相的,无处不在,那么报身呢?
报身是因何因缘来到娑婆世界的?
在因地修行和法理上如何获得圆满报身呢?@净空
净空师父:不能以身相见如来,这个身是指色身?还是法身? 如果证到一切皆空性,清净即法身,那么在娑婆世界如何修得圆满报身佛呢?@净空 】
净空说,问题比较多。一个一个回答。
一,【法身是无相的,无处不在,那么报身呢?】
法身是“理聚”。体遍虚空,无处不在。
报身是“德聚”。智慧与功德,修得的身体。
经云:“所作业不亡,纵经百千劫,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过去无量劫,“神识”所造的业因不同,所以无量劫来,感得的果报身也不一样。“神识”累生累世的善恶业报,感得的身体叫做业报身。简称“报身”。每个“神识”只有一个报身。
化身是“缘聚”。我们现在的身体,就是化身。化身是由报身的业报,以及各种因缘和合而成的身体。所以叫“缘聚”。
二,【报身是因何因缘来到娑婆世界的?】
圣人与凡夫来到这个娑婆世界的原因是不同的。
报身可以变化出各种化身。降生在娑婆世界的我们,只是报身的某一个“化身”。我们肉体色身内的“神识”,只不过是报身的分身之一。譬如孙悟空身上的一根毫毛。
凡夫来此娑婆世界受生,是身不由己的。是自身的“业力牵引”使然。死后依业力继续六道轮回。
圣人来此娑婆世界受生,是主动发愿而来的。他们都是为了某种使命而来的——还债、报恩、普渡众生。死后回归自己的报身净土。
三【在因地修行和法理上如何获得圆满报身呢?】
报身修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历经三大阿僧祈劫。
第一大阿僧祈劫修圆满,报身得罗汉身。
第二大阿僧祈劫修圆满,报身得菩萨身。
第三大阿僧祈劫修圆满,报身得佛身。
法理上讲。
断灭了执着心,第一大劫结束。得罗汉果。
断灭了执着心、分别心,第二大劫结束。得菩萨果。
断灭了执着心、分别心、妄想心,第三大劫结束。得佛果。
我们肉体色身的每一世修行。都在增加报身的“慧命”。不断的圆满报身的智慧与功德。
净空强调说:化身有一个能量值。报身有一个能量值。这两个身体的能量值是不同的。
大多数情况,累生累世修得的“报身”能量值,化身的能量值。
假如我们这个化身的能量值,达到或超过那个报身的能量值了。说明这一世修行甚为得力。那么累生累世的报身,能量值也会随着肉身的能量值而增长!这是难能可贵的。
四,【不能以身相见如来,这个身是指色身?还是法身? 】
不能以身相得见如来。
这个身相,指的是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报身”。
五,【如果证到一切皆空性,清净即法身,那么在娑婆世界如何修得圆满报身佛呢?】
清净法身佛,是名“毗卢遮那佛”
圆满报身佛,是名“卢舍那佛”
首先纠正你一个错误概念。证到空性,只是证得了罗汉果位。
娑婆世界的修行次第是积累信、愿、行的资粮,来等待机缘开悟。通过有为法的修行,礼佛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放生、布施、忍辱、持戒、得定。目的是升起智慧,最终开悟。
开悟的证量是400。
见性之后要体证。知行合一,破三观。放下“我执”。证得诸法空相。得阿罗汉果。四果阿罗汉的证量是570。第一大阿僧祈劫结束。
简而言之,第二大阿僧祈劫。证量要达到660。八地菩萨境界,第二大劫结束。
从第八地菩萨直至成佛是第三大阿僧祈劫。当证量达到700以上。即成就佛果。
【解真答疑33
@净空 法师您好,我现在看到的人有的人身体发金光,有的发黄光,有的发白光,有的发黑光,发黑光的运气都很差,有些人他们身后有护法,有天神,有菩萨,有佛祖,这些事情我能告诉他们让他们信佛吗?会不会说出来不好,泄露天机?求解
您提了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一条金龙与一个神将。这一段场景是您的“报身”正在经历的事情。破解的方法是,询问金龙与神将,化解你们之间的恩怨。可以私下咨询净空。这个问题属于个人因果,不在群里解答。
第二个问题是。您可以帮助他人身体得到舒缓。
净空说,天眼通了以后。继而衍生其他的功能,譬如他心通,天耳通等等。还有可能得到一些其他的特异功能。譬如用纸片削铅笔等等。这些属于意念功或者叫做气功。您可以让对方身体麻木进而舒缓。这是气功,意念的一种。心念还可以转化很多物质的变化。佛教把它叫做“以心转物”。能量值强大的人,具备这个能力。
净空告诫群里佛子。不要随意使用神通。神通虽然可以改变一时现象,却不能改变因果。并且会遭到邪魔的迫害。诸佛子不可不察。
第三个问题。
您可以观看到每个人身后的各种光和气。以及诸佛、菩萨、护法。这是天眼通的一个功能之一。却不可以随便对他人说。
净空说,佛陀有三不能。
一是众生业力不可改。定业不能转。
二是不能度无缘之人。
三是不能度“无信”的众生。
佛陀无论是讲经说法,还是普渡众生。都是遵循一个原则。叫做“有求必应”。这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则。众生不求,诸佛不应。
不能在众生没有邀请的情况下,口若悬河的讲经布道。也不能在众生没有提问的时候,给人家指点江山。
你看到对方的金身又如何?你看到对方是个精灵身又如何?不问不答。学会止语。看到金身要赞叹随喜。看到动物身要升起慈悲心。念经、念佛号,把功德回向给它。广结善缘。这是我们佛子应该做的事情。
沉默是金。无论何时何地都是如此。倘若对方有求。你可以如实的把看到的,告知对方。但是你不知道破解办法。又有何用。作为佛子。重再修“心”。一切相皆由心生,亦由心灭。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心为工匠师;万物最灵物。善恶业报皆由心念所感。不见心只见相,叫做舍本求末。认贼作父。
佛陀说修行八万四千法门,皆是有为法。非法。非非法。只有一个目的——“摄心”。倘若心随境转,魔王主之。我们应该学习三藏十二部经。明心见性。认清自身,认清世界。做一个充满爱并且无我利他的人。面对一切境界相,如如不动。二六时中,常怀感恩与喜舍心。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恒顺一切缘起。即可成就阿糯多罗三藐三菩提。
南无阿弥陀佛
【解真答疑32
@净空 法师您好,我现在不管看什么经文,都可以看到天上佛祖讲经的场景,很多在天上飞来飞去,还可以看到不同人的前7世,这是什么原因,是幻觉还是相,会不会耽误我的修行。】
净空说。您这是具有了天眼通的功能。天眼通有两种获得的方式。一种是通过禅定修行获得。另一种是依报所得。假如是通过禅定修行所得,是可以自己控制天眼开启的。如果是依报所得,就会产生您这种,天眼随意打开,而不受控制的局面。
您这显然是第二种,依果报所得的天眼通。大多数人都可以正常的使用天眼功能。像您这种,随意打开的现象并不多见,天眼随意开启,也给自己带来很多烦恼。
您看到的一切境界,就是灵性世界的样子。如果读经,就会观看到法会场景。诸佛讲法,听众满天飞。这是三界的天人们在听法。
《地藏菩萨本愿经》,《僧伽吒经》等等很多大乘经典。都是佛陀在入定时所说。如若您心中有想,就会看到相应的境界。正所谓:相由心生。
天眼通也可以看到过去发生的事情,也可以看到未来发生的事情。这个功能如同电脑硬盘的搜索器。您想要看到哪一世。就可以轻松的调出这一世来观看。因为过去与未来,都被存贮在阿赖耶识的硬盘上面。
有人会问:未来还没发生,如何已经被“阿赖耶识”存储了?如何能够看到未来?
净空说,调出过去的画面,是过去世“因地”的种子。调出未来的画面,是果地所感的果报。
您看到的画面和场景“不是幻也是幻”。如同我们当下生活中看到的一样。您看到的过去七世,就是看到的过去几百年间发生的事情。真实不虚。
天眼通的功能如同一把手枪。它本身是中性的。运用好了可以是修行的助缘。通过天眼通,可以与诸佛菩萨沟通学习。可以帮助我们,相信因果与轮回。可以在天眼通的境界中,礼敬诸佛、忏悔业障、超度亡灵。也可以观看每一个众生的能量值。分辨世上哪个人是善知识,哪个人是恶知识。所做一切福德事业,“事半功倍”!
复次。如果运用不好天眼通的功能。就会把当事人弄的神经衰弱。灵性附体。恐慌害怕。神经兮兮。当事人也非常敏感和脆弱,妖魔缠身。这样对修行人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对质的办法还是有的,请私下与净空沟通。您大可不必担心,因为有很多人,梦寐以求想到得到天眼通的功能。您只要处理好“心念”的管控。天眼通的开启是可控的。
南无阿弥陀佛
【解真答疑31
我念楞严咒的时候,在我身边的朋友他们听到我念楞严咒,他们心里紧张,发慌。我刚才又念楞严咒,我的朋友头疼恶心,想呕吐。
只要我念楞严咒,无论是心里念或者是念出声音来,晚上做梦全是在帮助别人或者帮助动物,请帮我解答问题吧,求阿弥陀佛解答疑问。】
净空说,您提了这是两个问题。
楞严咒自古以来被誉为“咒中之王”。是佛教一切咒语中。最威猛、最殊圣、无上最为第一的咒语。楞严咒出自《大佛顶首楞严经》。是佛陀为救度阿难尊者所宣说。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七 讲述了金刚力士、梵释四天、 天龙八部、 日月星神、 天神地祇、 金刚藏王、 在佛前发愿。 坚定护持楞严咒 、恪尽职守护佑诵持楞严咒的修行人 。
详见经文:
【说是语已。会中无量百千金刚。一时佛前合掌顶礼。而白佛言。如佛所说。我当诚心保护如是修菩提者。
尔时梵王、并天帝释、四天大王。亦于佛前同时顶礼。而白佛言。审有如是修学善人。我当尽心至诚保护。令其一生所作如愿。】
每一位诸佛菩萨的咒语,都有一个侧重点。比如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六字大明咒”。是观世音菩萨所说。这个咒语的侧重点是“堵漏”。就是关闭六道轮回的大门。每一个种子字关闭一道大门。使读诵“六字大明咒”的佛子,顺利往生净土。
而这部“楞严咒”。它的侧重点是斩妖除魔。佛陀在咒文中,敕令了所有一切十二类众生的领袖。管理、惩罚、约束其部下。
魔分两种,内魔和外魔。内魔指自己的烦恼心魔。外魔是指,自己前世无量劫的冤亲债主,以及当下游离在虚空中的阴性众生。
诵持这部楞严咒。可调伏内魔。也可降服外魔。因为只要行者读诵楞严咒。诸天护法、天龙八部、金刚力士、金刚藏王等等。一切楞严咒的护法全部到场。诵持《楞严咒》的现场,即刻成为一个庄严的道场。读者与听者同时受到楞严咒的加持。
净空说。我们当下的身体,每个人百分之百都有附体。无一例外。咒语对于我们虚空中的阴性众生,以及人体内的附体来说。具有巨大的摄持力。如同孙悟空头上戴的紧箍咒。咒声一起,体内附体无处隐遁,痛苦不堪。所以念咒人,以及身边的人都会有巨大的感应。
您要继续的诵持这部楞严咒。一切外魔不敢造次。身边的人身体不适,也要继续的听您诵持楞严咒。直到身体无碍。体内附体现象也可得到净化。您身边的人,有很多的不良反应。这正是咒语的力量。一切邪魔附体不能侵害。
净空非常赞叹诵持楞严咒的人!净空给您合十行礼。每一位读诵楞严咒的人,都是《楞严咒》的护法。肩负着弘扬《楞严咒》的使命。身份威仪无上。同时也希望您继续弘扬楞严咒。并且进一步弘扬《楞严经》。坚固金刚道场。
您提的第二个问题,是关于梦中的话题。梦与所谓“现实生活”是个平行空间。我们第八阿赖耶识的种子,会在“梦”和所谓“现实生活”中现行。
也就是说,如来藏阿赖耶识中的种子。会在现实生活中感“果”。同时也会在梦中感“果”。这就形成了许许多多的,莫名其妙的梦。看似莫名其妙,实际上全部都是因果的相续。
我们当下经历的所谓“现实生活”,又何尝不是因果的一种相续呢!善心感善果,恶心感恶果。希望您继续在现实中,也继续在梦中行善积德。护持楞严咒。不负如来恩情。南无阿弥陀佛
【解真答疑30
@净空 请问净空师父,这是正解吗?
南无——皈命、接受
阿——无量光(健康)
弥——无量觉(智慧)
陀——无量寿(长寿)
佛——无量光、无量觉、无量寿的信息。】
净空说,这样的理解未免过于狭隘。
【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叫做六字洪名。这六个字,如同一只功德船。谁念谁就取得了去往西方极乐世界的船票。被西方三圣接引,到达彼岸。也就是到达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为了更好的修行,为了得到一个好的修行环境。因为身边的同学。都是不退转的大菩萨。圆满相好的报身佛——阿弥陀佛。二六时中,为我们当面演说妙法。
我们不应把这六个字拆开来念。念的时候,一定是要六个字一起念【南无阿弥陀佛】。只念【阿弥陀佛】四个字,是不如理的。六字洪名的含义很多。简单说就是皈依、礼敬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绝不仅仅是念一尊佛。六字洪名,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功德,凝聚成为一个愿力。叫做功德船。引领众生到达清净的彼岸。
也不要把这六字洪名拆开来解释。只要知道【南无】是皈依三宝,礼敬诸佛的含义。【阿弥陀佛】是一切诸佛所赐之万事如意。再细分解到每一个字,就是一种执着念了。【阿弥陀佛】的梵文解释是无量光、无量寿、遍洒甘霖、救度一切众生。
佛子当知。【阿弥陀佛】表象是一尊报身佛,真实意义是,无量诸佛之功德智慧身。所以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功德是无量无边的。
佛子当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并非易事。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这是阿弥陀佛在《弥陀经》中亲口所说。
首先是满信、满愿、满行。
其次是广修十善。不贪、不嗔、不痴、不杀、不盗、不淫、不两舌、不妄语、不绮语、不恶口。
第三是阅读大乘经典。
净空说,一生修持净土法门。念弥陀圣号。念念不断。临命终时,神识从头顶破出,不恋娑婆。顷刻往生西方净土。
南无阿弥陀佛
【解真答疑29
@净空 您好,我朋友才23岁的一个女孩,信佛信到要出家,家里人死活不愿意,让我劝劝她,我该怎么做,求解】
净空非常赞叹这个女孩的善缘。因为只有与“佛、法、僧”三宝有大因缘,大福报的人。才可以踏入佛门出家,成为比丘尼。出家人示现给大众是“僧宝”。僧宝如同佛陀一样威仪庄严。可以接受众生的供养。
但是既然家长反对她出家。您需要劝解这个女孩子。也需要劝解她的父母。
您可以对女孩子这样讲:
出家有利有弊。看似清净的佛门,现在已经变得不清净。很多寺院早已经面目全非了。是有法人的经营场所。完全不是清修之地,寺庙实际已经被魔子魔孙占据。
您可以把这个故事讲给女孩听。
【本师释迦牟尼佛在世,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应得度者皆得度。魔王波旬看到释迦牟尼佛度了很多人,心里很不舒服,他来见佛,请佛赶快涅磐:“你度了那么多人了,可以涅磐了。”
魔王波旬说:“你涅磐后,我一定要破坏你的佛法。”
佛说:“佛法是正法,没有任何力量能破坏。”
魔王波旬说:“呵呵,正义永存,邪恶也不会消失。你在世时也不是人人都信仰你,我的徒子徒孙不也很多吗?人性本恶,学坏容易学好难。你入灭之后,信仰你的人会越来越少,信仰我的人会越来越多。”
佛说:“你破坏我的佛法对你没好处。佛光是普照之光,照耀着善良的人,也照耀着邪恶如你之人。如果正法时代一旦结束,你的福报也就完了,等待你的就是无间地狱,你会在地狱中受无量种种苦。”
魔王波旬:“我知道佛祖是不说谎的,但是,佛祖你也知道命由心造。我会欲望法避免地狱之苦的。”
佛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哪里能避免得了!”
魔王波旬:“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波旬亦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在顺应百姓方面,佛祖你是比不上我的。你戒律森严,极力强调贪欲的危害,教人远离贪欲。而我顺应百姓的欲望,满足百姓的。众生没有贪欲哪里有我波旬?”
佛说:“我有佛经留世。”
魔王波旬:“经典是死文字,要教化众生,还是需要人来解释。”
佛说:“我有僧宝留世。”
魔王波旬:“你要教化众生得引进新人吧。你老人家不会拒绝我的弟子接受你的教诲吧。”
佛说:“不会。”
魔王波旬说:“到你末法时期,我叫我的徒子徒孙混入你的僧宝内,穿你的袈裟,破坏你的佛法。他们曲解你的经典,破坏你的戒律,以达到我今天武力不能达到的目的.....”
佛祖听了魔王的话,久久无语,不一会,两行热泪缓缓流了下来。魔王见此,率众狂笑而去。
佛祖说:“等到末法时期,我要率领我的徒众,脱去袈裟,入世修行,一世成佛!”.】
最后您对女孩子这样说:
我们当下处在末法时代。真正的佛子都在红尘中修行。出家在寺庙修行,只是一种外在的形式。而佛陀真正教化的,是我们的内心。如果你执意要去出家,请慎重考虑。或者你也可以先去寺院做居士,做义工。熟悉一下寺院的环境。等待机缘成熟,自己出家的决心无比坚定的时候,在做出家的决定。况且还要照顾家长的情绪。所以先去寺院做短期义工,是非常好的选择。
劝解完了女孩子。还要劝解她的父母。您可以对父母这样说:
信佛不是坏事。佛陀倡导“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您的孩子有大善根。红尘都是苦,踏入佛门真正叫做离苦。不要一味阻拦她。可以取个折中的办法,就是先让她去寺院做短期的义工。或者业余时间去寺院打工。或者同意她做“在家的居士”。同意她在家修行。作为家长,也不要轻易断了孩子的慧根。如果逼得孩子离家出走,或者有轻生的念头,那就更加得不偿失了。……
净空说。这两头都要开导他们。最理想的就是取个折中的方案。中道了义。折中的方案,永远是最佳方案。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解真答疑28
@净空 请教师父,工作上要执着,佛教不让执着,如何处理呢?】
净空说。我们学佛,首先要修行的阶段,就是破“执着”。工作上努力认真,而不是要执着。净空从没说过:工作要执着。佛陀更不会教导我们工作要执着。
工作认真与执着的界限在毫厘之间。如同佛与魔的界限——在一念之间。地狱与天堂的界限也是在一念之间。
遇事嗔恨心起,就是魔,身在地狱。
遇事利他心起,就是佛,身在天堂。
佛与魔,本没有界限,只因心动而生界限。
净空再把一个比喻讲给大家。
“老米切好豆腐,中午准备炒个红烧豆腐。豆腐下锅,各种调料也放进去去了。一不下心,盐放了一大勺!吃一块尝尝咸淡吧。太咸!
怎么办?放水吧。再尝尝,不行!还是咸,再放水。再尝!好,终于不咸了。顺利出锅。”
工作与生活如同炒豆腐。
工作和生活带给我烦恼了,痛苦了。就是太咸了,要加水。“加水”实际的意思是放下,或者是“放手”。放下的程度,直到工作与生活不烦恼了,快乐了。就已经是不执着了。这个过程,就是炒豆腐加水的过程。加水如同放下。我们学佛,首先要学会加水。直到可以入口不咸。
如果你又说:“那还是不行,我还是烦恼!除非不工作,我就不烦恼了。”
可是你转念又一想,“不工作我吃什么?我会饿死的!我的家人吃什么?不能这样!我还得去工作。”
这是几乎所有人的想法。修行人必须要“逆流”。净空说,这些烦恼的根源,还是没有“放下”。家人、孩子没有放下,我的生命没有放下。最根本的问题是:没有“了脱生死”。
了脱生死,是凡夫与圣人的界限。不能了脱生死是凡夫。了脱生死是圣人。生死不能放下,永远不能出离三界牢笼。
净空在修行“了生死”的阶段,经常这样思维:
放下工作又怎么样?答案是:没钱花。
没钱花有怎么样?答案是:穷困潦倒。
穷困潦倒又怎么样?答案是:饿死。
饿死又怎么样?
答案是:去另一个世界受生。再一次经历生、老、病、死。
这好像也没什么大碍嘛!谁能不死?死了又生,生了又死。不就是那么回事嘛!干嘛不敢放下?不敢让自己洒脱一下。
我放下了一切,就等于拥有了一切。
放下了一切,手中空空。而“空”又是世界的本质。等于我与空同住。实则拥有了一切。
忽然在某一时刻,净空豁然醒悟。对于一切相,都不在执着了。人生一切的需求,都是可以有,可以没有。
亲人是缘影(缘分的影子)、缘散人去。
事业是人与人前世的债务偿还。
钱财是业力果报、过去种今世得。
世界是随因果而周期轮回。
生活与事业,没有一样是我能把控的!
既然不能把控,索性放手。随它去吧!
让心得到彻底的自由。
慢慢就会发现。心静了,烦恼少了,思虑少了,身体好了,快乐了。
放下才能破相。破相才能了生死。了生死才能不执着。不执着才能出离三界轮回。放下也是第一大阿僧祈劫修行的重要课题。
放下也可以理解为不作为,也叫做“无为”。修行的第一阶段就是“无为”,就是隐遁山林,就是放下一切。做个世外高人,无为而颐养千年。这也叫做“出世”。或者叫做升起“出离心”。
净空说:
放下多少;快乐多少。
心若牵挂;无边烦恼。
生死大限;一了百了。
天堂地狱;唯心知晓。
【解真答疑27
@净空 老师您好 听闻您讲经有了点理解 可以为别人演说经文吗 因为我自认为懂了一点了】
以下是净空在十七品的讲义。提前剧透一下。专门讲到了这个问题。
其实作为一个讲经说法的法师。净空要慎言慎行。因为如果说错了一句话,就要受到相应的果报。虽然“法布施”福德很大,但是一旦讲错了,毁坏了学子们的法身慧命。那果报是非常严重的。历史上有一段公案。是讲五百世狐身的故事。净空来介绍给大家。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
唐朝的百丈怀海禅师,是马祖道一禅师的弟子。马祖是六祖慧能的弟子。“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可见他们对禅门的贡献。
一日,百丈禅师说法圆满,大众皆已退去,独有一老者没有离开。禅师问道:“前面站立的是什么人?”
老者答道:“我不是人,实系一只野狐,过去伽叶佛时,曾在此百丈山修行,做一个讲师。后因一位学僧问道:『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我回答说:『不落因果!』因此一答语,我五百世堕在狐身,今请禅师代一转语,以希能脱野狐之身!”百丈禅师听后,慈悲的说道:“请问!”老者合掌问道:“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百丈禅师答道:“不昧因果!”
老者于言下大悟,作礼告辞后,第二天百丈禅师领导寺中大众到后山石岩之下洞内以杖挑出一野狐死尸,禅师嘱依亡僧之礼火葬。
这是一则有名的公案,这位老者只为了回答学僧,说一句“不落因果”。他就堕入五百世狐身?百丈禅师为其转说一句“不昧因果”。为什么能脱去五百世狐身之苦?其间一字之差,实有天壤之别。
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老者答曰:“不落因果。”他的回答就是说,有成就的修行人,不受因果报应。这种随便胡乱的指点,是不如理的!
三界之内,诸佛菩萨倒驾慈航,来娑婆世界普度众生。他们也要受三界的因果报应。只不过他们所造的都是善业。他们都是有使命的。使命结束,死后回归自己的净土。圣人都要受因果。哪个不落因果?任何人都逃不出因果轮回。百丈禅师的“不昧因果”,实乃如理如法。“不昧因果”的意思是,不离因果,不脱因果。
一字之差,谬之千里。老者落得五百世狐狸身,如果没有百丈禅师的指点,他还是不能摆脱狐狸身。这就是乱点鸳鸯谱的下场。
我们群里,有没有“好为人师”的学子?大有人在。社会上有没有这种“好为人师”的人?更多了!这些人不明因果,胡言乱语。学得一点皮毛,就来王婆卖瓜。后果可怕。净空只能对这些人报以同情。因为净空知道:“谤佛法义”是五逆重罪之一。因果自有定数,劫数难逃。
认识自己是非常重要的。自己在哪个修行阶段,必须要搞清楚。如果自己还没有度尽第一大阿僧祈劫,就不能为凡夫众生讲法。如果自己没有完成第二大阿僧祈劫的修行。就不能为阿罗汉圣人讲法。如果自己没有成佛,就不能为菩萨圣人讲法。 因为只有过来人,才有资格为他人说法。
网络以及现实社会中,法师多如牛毛。他们的发心也是有好、有坏。但是不管发心好坏。胡乱的讲法,叫做谤佛法义。犯口业,属于“大妄语”。堕拔舌地狱。这些人
只会招得天怒人怨。全部都是“不昧因果”。佛子们切忌要慎言、慎行。修行“止语”,是应对口无遮拦的最好手段。不要因为自己的无知,而落得千世的恶道之身。
讲了这么多课外的东西。净空觉得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初学者最大的问题,就是无知。所谓“无知者无畏”。无畏是无畏了,但是你要接受相应的果报。
净空说,如果遇到他人向你请教,关于经文的问题。你可以告诉他:“末学一知半解,不能讲授经文。您可以多读多悟”。这样回答比较圆满。南无阿弥陀佛
【解真答疑26
@净空 现在社会流行与三观一致的人交往,请问师父,佛学如何解释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净空说。
佛教的世界观是:世界唯心造。一切人和事,全部依心而造化。除此一心,更无它物。
依此观照为正观,依他观照皆为邪观。故《大方广佛华严经》有偈曰: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世界是“心动”而起的一个幻。或者说是“心”造的一个梦。大梦不醒名曰凡夫。豁然醒悟名曰圣贤。
佛教的人生观是:自觉、当下修行、觉他。
佛陀在《金刚经》里面告诉我们: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
诸佛子当知:人身难得。如露亦如电。佛子当依四弘誓愿,来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四弘誓愿常挂心间,作为人生观的指南。
众生无边誓愿度
法门无量誓愿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无上佛道誓愿成
依此思维为正思维。依他思维皆为邪思维。
佛教的价值观是:转心。
佛教认为。最有意义的事情,莫过于转化了多少颗妄心。
佛教从不会把创造社会价值,创造了多少财富,引领社会的变革,带领多少人脱贫。作为价值观的衡量标准。
而是致力于将一颗颗“贪、嗔、痴”的心,转化为一颗颗“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心。最终让我们的这颗心如如不动。到达涅槃的彼岸。因为一切外部境界皆是幻,只有一心最真实。
依此心念为正念。依他心念皆为邪念。
净空说,古今圣贤教化。以心为本。十方道场。唯言明心。三世诸佛。启见性门。正本清源。不历初心。一切劳尘皆因心起。一切善恶皆因心造。西方极乐。息方极乐。息心即可得乐。除此一心,万籁寂照。
诵偈曰:
我本求心心自持,
求心不得待心知。
佛性不从心外得,
心生便是罪生时。
我本求心不求佛,
了知三界空无物。
若欲求佛但求心,
只这心心心是佛。
【解真答疑25
老师您好,我想问您,放置佛龛的柜子有没有什么要求,底下如果是放衣服的柜子不允许吧?】
净空说。从形式上讲,佛子们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要“礼敬诸佛”。我们生活在世间,就要尊重世间法。因果不虚。“礼敬诸佛”为因,得相好庄严的果报。得诸佛加持,善神护法护佑的果报。我们把佛堂庄严的干净、整洁。有几分恭敬,得几分加持。
布置佛堂最重要的是整洁。佛龛及周围要干净。藏污纳垢断然不行。佛前供花、供果、供灯、供清水。(供花得美颜。供果得富足。供灯得长寿。供水得智慧。)位置要适当的高一些,便于礼拜。如果屋子比较小,净空建议您晚间睡觉前,用黄布将佛龛盖住。尽量不要赤身面对佛龛。贡品第二天就可以食用,不要浪费。如果佛龛底下是衣服、物品。只要有条理的摆放,干净整洁是完全可以的。
净空说。从内涵上讲,一切形式都叫做“相”,相是虚幻不实的。还有一种供养叫做“无相供养”。就是我们的内心,时时刻刻的在“礼敬诸佛”。以“心香”供养一切诸佛。这是最高境界的供养。因为“无相供养”是无间的,所以这种供养成就的是功德。
净空前面介绍的,形式上的供养叫做“有相供养”。得到的是福德。我们应该先以有相的供养为资粮。当诸佛菩萨深深的扎根在心里的时候,进行“无相供养”。
【解真答疑24
净空师傅您好,我是做餐饮行业的,如何能减少自己的杀业,我应该怎样做呢?】
净空说有几个行业,都是造“杀业”比较严重的。例如屠夫、妇科医生、餐饮业经营等等。“杀业”是十恶中最重的业力。最直接的因果就是短命。我们看看《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是这样说的:
不管是杀任何众生,都会感得五种苦果:
一、生生世世短命;
二、常遭受恐怖之事;
三、仇敌比较多;
四、死后堕地狱受苦;
五、从地狱中出来,得人身也是短命多病。
“杀业”也可分为很多种。有直接杀业、间接杀业、无记杀业。由此“杀业”产生的果报也各不相同。化解“杀业”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假如能够选择其他的行业,我们就尽量避开这几个行业。如果无法避开,我们就需要为这些被杀害的众生进行超度。这是最慈悲也是最正确的做法。屠夫,超度被他杀害的生灵。妇科医生,超度被他杀害的婴灵。餐饮经营者,超度因他而死的鸡鸭牛羊等等。
一切有情众生都有“神识”,也叫做灵魂。不同的生命形态,“神识”也有高低之分。譬如鱼的神识较低、狗的神识高一些、人的神识更高一些。所以说,杀一条鱼和杀一只狗,与杀一个人。造的恶业也是不同的。被害者神识越高,杀业越重。因为神识高,它越能记住杀身之仇。在下一次的生命轮回中,被害者会努力的接近杀它的人,找机会报仇。这就是杀业重的人,短命的原因。想要化解杀业。就必须要化解与被害者的矛盾。让被害者宽恕你,并让它得到利益。
比如您开餐厅。就会有大量的动物被宰杀。(鸡、鸭、鱼、猪、牛、羊、海鲜)这些动物死后,神识就飘在空中等待机会报仇。这时候,您需要建立一个道场,超度这些被害动物的神识。把它们的神识超度到净土。这样就可以皆大欢喜了。您不仅无罪业,反而做了善事。
这也是学佛的好处。学佛就学会了超度。念念度众生,从此再无怨敌。将恶业转化为善业。了解更多的超度的问题。请与净空私聊咨询。这里不再解答。
南无阿弥陀佛
【解真答疑23
@净空 请师父开示:命可变,命不可变。这句话怎么理解?
净空说所谓“命”,既是业力的体现。我们生生世世所造的善、恶业,被阿赖耶识记录存储下来。这就叫做因地造业。
命运就是在因地造业后,所感的果。那个因,就是我们过去无量劫中,种下的种子。所以我们的命运好与不好。与他人无关。都是自己的业果。这就叫做:
因果业报;如影随形。
福祸无门;唯人自召。
从世间法的因果法则来说,命不可变。因果不虚。丝毫不差。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绝不可能种了瓜的种子而长出西红柿来。所以自己的命运不好,不要怨天尤人。只怪自己前世造的恶业太多。自己的命运好,要感恩自己前世积福。并且今生继续广结善缘,行善好施。
但是后来,历代的高僧大德对我们开示说“命不可变。命也可变。”这里先要说,历代的高僧大德,几乎百分之百全部都是诸佛菩萨的转世。也就是诸佛菩萨的分身,无一例外。
那么诸佛菩萨又说:命不可改,命也可改。为什么这样说呢?他的道理在哪里呢?历代大德说:只要我们忏悔前世无量劫来的业障。就可以使“重业轻报”。这就是“命可改”。
什么叫做重业轻报呢?净空这里举例说。假如我们这一世没有修行,按照因果业力,死后应该堕落入三恶道。但是如果我们这一世精心修行,忏悔自己的前世业障,化解与前世冤亲债主之间的矛盾。并且将功德回向给前世的冤亲债主。他们的报身得到利益之后,就不会在为难你。这样在你的身体死后,进入中阴身之后。这些冤亲债主,就不会把你拉进三恶道。
这就是“重业轻报”的原理。这也是“命可改”的原因。再有。假如我们皈依三宝,在人死亡以后。进入中阴身状态,诸佛菩萨的分身会接引皈依三宝的人。免于堕落三恶道。这也叫做“重业轻报”。这就叫做“命可改”。在三皈依的仪轨中,明确指出——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畜生。
了凡先生写了一部书,叫做《了凡四训》。里面就描述了“命不可改。命可改”。以身说法,影响了几代人。
改命,唯有行善。行善的同时,还需大力忏悔前世业力。并将修善功德全部回向给冤亲债主。因为我们生活中遭遇的一切不顺利。全部都是前世冤亲债主的障碍。全部有前世的因果。皈依三宝。断恶修善。忏悔业障。功德回向。命可改。南无阿弥陀佛
【解真答疑22
感谢@净空 的讲解,此处有一个问题。心经有这么一段: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心经此处用的是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而金刚经今天这段提到的是不应住色声香味触法。一个是无,一个是不应住,两者有什么区别吗?】
净空说。
您提了一个“甚深的般若波罗蜜”。这个问题初学者是看不懂的。 净空的解答,绝大多数人也不一定能理解。《楞严经卷四》有这样一段内容,您能看懂,就能理解《心经》的这一段阐述不够全面。玄奘法师为了文字的优美,故而省略的“假有”的那部分。
《心经》中描述了“无……………”实际上还欠缺一部分有…………。净空加上这部分内容。您也许就能看明白了。但是《心经》的描述并不是断灭空。它在前面已经写的很清楚了:空不异色;色不异空。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是故空中有色,有受想行识,有眼耳鼻舌身意,有色声香味触法,有眼界乃至有意识界,有无明亦有无明尽,乃至有老死,亦有老死尽,有苦集灭道,有智亦有得。}
《楞严经卷四》
【佛说如来藏本妙圆心,
非心非空,
非地非水,
非风非火,
非眼非耳、鼻、舌、身、意,
非色非声、香、味、触、法,
非眼识界,
如是乃至非意识界。
非明、无明,明、无明尽,
如是乃至非老非死,非老死尽。
非苦非集,
非灭非道,
非智 非得。
非檀那(布施)非尸罗(持戒),
非毗犁耶(忍辱)非羼提(精进),
非禅那(禅定)非般刺若(般若),
非波罗密多。
如是乃至非怛闼阿竭(如来),
非阿罗诃(应供)、三耶三菩(正遍知),
非常非乐非我非净。
以是俱非,世(世间法)、出世(出世间法)故,即如来藏元明心妙。
即心即空,
即地即水即风即火,
即眼即耳、鼻、舌、身、意,
即色即声、香、味、触、法,
即眼识界,如是乃至意识界;
即明、无明,明、无明尽;
如是乃至即老即死,即老死尽。
即苦即即集即灭即道,
即智即得,
即檀那即尸罗,
即毗犁耶即羼提,
即禅那即般刺若,
即波罗密多,
如是乃至即怛闼阿竭,
即阿罗诃、三耶三菩,即大涅槃,
即常即乐即我即净。
以是俱即,
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妙明心元。】
净空说。
【“以是俱非,以是俱即。”】
亦空亦色;亦有亦无。
即是如来藏妙明心元。
《金刚经》讲不住空,也不住色,叫做心无所住。《心经》讲心无挂碍,即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心无挂碍与心无所住”是一个含义。
大家总喜欢把空和有放在一起。,其实“空与有”并不是一对对待。 “空与色、有与无”是对待。空与色是一体两面,不可分割。只谈空或者只谈色。都是不圆融的。“亦空亦有”才是最究竟的中道了义。
不知道您可悟解?在后面的《金刚经讲义》中。净空会讲到如来藏的“一心三藏”,这也是最难的般若。请您届时关注。
【解真答疑21
@净空 请问,世俗生活中,如何能做到不起心动念?】
净空昨日在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就要棒喝一下“提问人”。因为这是大乘人与小乘人的区分关键。“灭心”就要入小乘的有余依涅槃。小乘人以为“心灭了”就是佛。
莫做是说!
佛陀千叮咛万嘱咐,不要做灭心人。佛的心是不生也不灭的。
玩偶无心,能成佛否?傻子无心,能成佛否?净心多次讲过,我们需要这个能见闻觉知的心,发起信、愿、行,发起功德事业。若无心,那谁在修行?
“起心动念”的正确理解是,用觉知心“起心、动念”。而绝非遇到境界相“起心动念”。
起善心、动善念,必得善果。
起恶心、动恶念,必得恶果。
现实社会中,我们无法做到“不起心动念”。只有那些归隐山林的人,面对青山绿水,没有任何的对境。才可以一念不生。才可以“净思绝虑”。这也是道家所说的修仙的过程。
藏传佛教的很多圣地,行者们在山洞中修行。躲避世间的纷杂环境,为了求得心灵的安宁。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自己“一念不生”,不再“起心动念”。所以他们很快可以得“定”。很快可以证到小果。
如果我们没有这个条件,不妨在娑婆世界中,以善念、善行代替“净思绝虑”。把来世的往生净土,作为清净之地。在净土中修“戒、定、慧”,这样一世证果。
净空不止一次的告诫大家,要往生净土。这一世的修行,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就足够了。由于我们的根基浅薄,福德浅薄。短短几十年的修行,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业力。
我们当前的一切修行,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往生净土。脑子不要想东想西!有些兔子东张西望,看什么都新鲜,什么都想学。结果是不如乌龟一步一步往前走。更有些佛子,行动力差。明知道该怎么走,就是懒得迈出腿,吃不得苦。原因还是对世间的苦、空、无常、无我,理解的不透彻。对这个幻化的娑婆世界存在迷恋。这都是自身的业障。净空也帮不得,自己的业力需要自己了。
往生净土有几个条件,也是有次第的。
首先最重要的。要有强烈的信力、愿力、行力。这是“净土三昧”。具足这三种力量,保证你往生净土。
其次是广行“十善道”。无我利他,薄“淫、怒、痴”。这可以使在净土中,有个好的品位。因为净土的生活也分三六九等品。
第三是阅读大乘经典,持佛名号。这些可以让我们与大乘结缘、与佛陀结缘。早日花开见佛。见佛的那一刻,即是证果的那一刻。
群里佛子们。都是与净空有着极大缘份的。我希望看到大家快乐的修行,简单的修行。不要走偏,不要寻求另辟蹊径。每天:
持佛名号,心善无毒,
忏悔业障,回向法界。
广结善缘,看破放下,
心空寥寥,随缘自在。
依此修行,何愁不生净土。
【解真答疑20
老师佛法有小乘大乘 有何不同@净空 】
净空说。
自觉是小乘。觉他是大乘。
上求佛道是小乘。下化众生是大乘。
正觉是小乘。正等正觉是大乘。
出离心是小乘。菩提心是大乘。
净思绝虑是小乘。心无所住是大乘。
明理不明事是小乘。即明理也明事是大乘。
万法皆空是小乘。万法亦有亦空是大乘。
不承认妙有的作用是小乘。悲智双运,借助妙有建立恒沙功德是大乘。
阿罗汉果是小乘的代表。菩萨圣人是大乘的代表。
小乘人志在入灭,得少为足,出于三界,没有度众的慈悲心。大乘人志在成佛,现不思议境界。常住三界,具大慈悲普度众生。
所以在智慧、能力、悲心、福德,与功德,各种方面来看,阿罗汉的修证远不及菩萨的修证结果。
佛陀有一次对弟子们说:我宁愿拉一个大乘人的车。也不愿意拉一车小乘人。《妙法莲花经》—-化城品中描述,小乘只是修行道路中途的客栈。不可以久住。应继续回小向大,继续行菩萨道。向终点前进。
【解真答疑19
@净空 请问师父:何为“觉性”?如何修得“觉性”?】
净空说,
佛性为本体, “觉受”为相,“觉性”为用。觉受与觉性是佛性的一体两面。觉性是本体佛性,依七大的缘合作用,而升起的“见闻觉知”之性。
“觉性”是第二月,是水中的月亮。它是佛性本体的真实再现。不同的是一个真、一个假。天上的月亮是“真”,水中的月亮是“假”。觉性还属于意识范畴,是“真心”幻化出来的五蕴之一。但是我们可以利用这个觉性,来“借假修真”。
因为觉性有“分别了知”的功能。所以我们可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因为觉性有“可见可闻”的功能。所以我们可以阅读大乘经典,可以听闻善知识讲经说法。因为觉性有“分别判断”的功能。所以我们可以以“八正道”为一切思想行为的指南。在世间处理一切事物。
那就是。
①正见——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②正思维——世间万事万物皆依因果与轮回法则。
③正语——说话要符合佛陀的教导。
④正业——一切行为都要符合佛陀的教导,不作杀生、偷盗、邪淫等恶行;
⑤正命——过符合佛陀教导的正当生活。
⑥正精进——时时刻刻收摄自己,这颗妄动的心。
⑦正念——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
⑧正定——大乘之禅定。在行住坐卧间,念念关照“见闻觉知”。
以此觉性,都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则六根清净。六根清净则十八界清净。乃至法界清净。
【解真答疑18
@净空 老师 常 静 我 乐请明示】
净空说,
如来藏的四德,为“常、净、我、乐”。是大乘涅盘与如来法身所具足之四德。又称涅盘四德。达涅盘境界之觉悟为永远不变之觉悟,谓之常;其境界无苦而安乐,谓之乐;自由自在,毫无拘束,如来即谓之我;无烦恼及习气之染污,谓之净。
所谓明心见性,要见到的就是这个境界。法性如金刚一样恒古长存,叫做真常。法性无染,不垢不净,叫做清净。法性的金刚之体叫做真我。法性的不动不摇,随顺极乐,叫做大乐。
行者需依世间法“苦、空、无常、无我”起修。证我空。舍小我融入大我。回归“常净我乐”之本体。
【解真答疑16
@净空 请问,人会堕落三恶道,三恶道如何转世到人道?】
净空说,
是人贪婪成性,当堕入鬼道受生。
是人嗔怒成性,当堕入地狱道受生。
是人痴迷成性,当堕入畜生道受生。
是人傲慢成性,当堕入修罗道受生。
是人疑心成性,随其别业受生三恶道。
是人若堕落三恶道,需满足业果才可以出离。地狱道业满转至鬼道,鬼道业满转至畜生道,畜生道业满转至人道。
是人若在恶道中当下觉悟,口念“佛法僧”三宝,当下可得诸佛菩萨闻声救难。出离恶道。即便身处地狱道也可即刻转生至人道。此是三宝加持,无需业满。
佛子当知,皈依三宝且不犯十恶、五逆等重罪,可免于三恶道受生。
皈依佛不堕地狱
皈依法不堕饿鬼
皈依僧不堕畜生
三恶道苦不堪言。且无力忆念诸佛,绝大多数的众生并无依怙。
人间一日是鬼道一月。
人间一日是地狱道三千七百年。
最底层地狱人间一日则上亿年。
三宝是一切众生,生生世世的父母。
如果没有皈依三宝,则不可称为学佛人。
【解真答疑15
道德经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莫非净空师傅的意思是道生真元?不敢苟同。
何为道?】
净空对道家思想有一点了解。了解的不很深入,但是对“道体”的认识。佛与道是没有区别的。道教的出现,在神州大地早一千年于佛教。道教的鼻祖—-老子,传为迦叶尊者的化身。迦叶尊者是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
儒家的孔子传授给众生“小学课程”。教会人们先做一个好人。
道教的老子传授给众生“中学课程”。教人们厌离世间,无为清净,得道升仙。这一过程如同佛教要经历的第一大阿僧祈劫。教佛子们学习有为法,最终断除一切欲望执着。得阿罗汉果。阿罗汉果在道教中叫做大罗金仙。也就是道教的最高成就了。 顺便说一句,藏传佛教的活佛。即是得阿罗汉果的辟支佛。并非最圆满的佛陀。
而释迦牟尼佛则传授给众生“大学课程”。也就是最究竟最圆满的解脱。
遗憾的是,绝大多数众生,连小学课程都没有学好。
何为道?
“太上老君曰:道出於无形,无名无声,无色无味。淡然以虚无为宗,自然为生,以清微玄元之气为本,有无极之功。无表无裹,亦无上下,无有前后,静为一体,先天地而生。其要妙广远弥漫,不可得名,故字之曰道。”
公元前七百多年的《老子》中已有出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翻译下来是:有一个东西,先天、地等一切二元对待之前就在。它寂灭而常照,恒古长存,无始无终,不生不灭,造化天地。这就是道。也就是佛教说的法身佛性。
“道与佛性”所表达的含义是一样的。只是表达方式不同而已。净空说,道教的表现形式更加容易让人理解。一阴一阳融合一体,即为道。一阴表理,一阳表事。理事圆融,表圆满的道。一阴表本质,一阳表现象。本质与现象的统一就是道。一阴表因果,一阳表轮回,因果与轮回既是世间之道。人体亦复如是。一阴表报身,一阳表化身。一阴表精神,一阳表肉体。这就是人之道。
一切的表象:阴为本,阳为末。万不可“本末倒置”。所以要先学理、再行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淮南子·天文训》是迄今看到的对它的一个最早的哲学上的解释:“道(曰规)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而为阴阳,阴阳合和而万物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以上是百度的文献资料。《淮南子》里面已经说的很清楚了。
净空说,
道非生非不生,道超越生与灭。
道是一,因立一而生二元分别,再生万法。
权宜说法为“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
道是一,分为二,二和合,化三清,演四象,四象生,万物才有生灭。
道教的话题就此结束。如果想继续探讨请私下联系净空。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解真答疑14
真如 是发动一切的根本 之后出现因果 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万物,幻化所有相 那么见到本性 真如了 我们怎么能让真如发动善根呢 即便见性了 见着了又能怎样 我只是看着真如 不能改变 食欲 生欲 色欲 见到了真性后呢】
净空说,
真如超越二元对待。真如是一。在一里面,根本就不存在善恶、垢净、高低、雍塞、此岸、彼岸。人与宇宙本然一体,如同在一个细胞内。
真如也从不会发动什么,真如没有能动与所动。净空权宜说,真如发动一切作用。只是为了启发大家。真如从未发动,也从未不发动。真如本然如是、如如不动、随缘合和、恒顺万物。
真如是那个真正的月亮。可水中还有一个月亮啊。不止一个哦。每一个河流都有水中月亮。每一个众生都有自己的的那个水中的月亮。这叫做第二月。就是每一个人的“见、闻、觉知”。它是分辨善恶的啊! 真如可以依“见闻觉知”来发动善根,用“见闻觉知”来扬善去恶。用“见闻觉知”来建功立业。
黄檗禅师的《传心法要》中,有一句非常重要的开示:
“性非见闻觉知,亦不离见闻觉知”。
这句话的意思是,
见闻觉知不是佛性,但是佛性又不能离开见闻觉知。佛性依见闻觉知起作用,做功德事业。
佛子当知世间法的四圣谛,为“苦集灭道”。
苦是人身八苦。集是明白苦的原因。灭是灭除烦恼障与所知障。道是完全解脱而进入无余涅槃的境界。如不知苦,怎能离苦。学道也是枉然。初学佛法应先:知苦、集苦、灭苦、证道。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解真答疑13
@净空 师父: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为什么还要供奉佛舍利那样的外在名相呢?】
净空问您,
一个呱呱落地的婴儿,还没学走路,会不会跑? 显然是不可能的。
学佛也要从有相开始修。有相就是世间法。当世间法修行圆满了以后,再修无相。也就是出世间法。“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世尊揭示了最究竟的真相。但是我们凡夫还需要依靠世间法的有相,来借假修真。
我们借助世间法的供佛,持佛号,持咒,忏悔,超度,放生,布施,结善缘等等行为,来积累我们的善业,洗刷我们的心灵。清除我们宿世的业力。而使得我们,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越来越顺利。同时也为我们的来生,能有个好的归宿。这些都必须依靠世间法的修行来完成。
我们必须要觉悟到这一点:
真理实相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是我们要把假的事,认真的做。明知道这一切世间法的修行都是假相,可是我们还要必须认真的修行。不仅是凡夫需要世间法修行。就连菩萨圣人,也需要在世间修行。借假修真。这就是娑婆世界的妙用。诸佛搭建的舞台,就是这个作用。
诸佛子当知,万万不可“说空、言虚妄”就陷入断灭空的泥潭!“以为一切皆空,做什么都没有意义了。修一颗空寂的心就可以了。”这样的想法就是魔道。不管是凡夫还是圣人,都需要这个世间来修行。释迦牟尼佛曾往来娑婆世界五千世修行。才最终修得正果。
当一个婴儿能站起来了。断离了一切境界相,断离了一切欲望,断离了一切执着。就度过了第一大阿僧祈劫。 那时候就可以跑了,就可以学习无相禅法了。可以学习一真法界了。作为凡夫,我们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是真相就好了,先从拿得起、看得到的世间法起修。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解真答疑12
@净空 师傅 我的报身是什么呢】
净空说,
报身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在得到人身的时候,能够珍惜这个暇满人身。并且当下觉悟,道心弥坚,精进不怠,逆流而上,转凡成圣,脱离苦海。
佛陀在《妙法莲华经》中说到: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
众苦充满,甚可怖畏。
诸位佛子在收听完人的“三身”之后。群里绝大多数的人开始恐慌了,害怕了,无助了。这是在见到真相之后的正常反应。因为过去百千劫,众生都是以假当真。可是大家要知道,能够听闻这次《金刚经讲义》,是大家无量劫以来,植种的善根,才可以有幸听闻此经的讲义。
《金刚经》后面将要讲到,听闻《金刚经》讲义者。
【当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於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
当知群里诸位佛子,其实早已在无量千万佛所种了善根,才有机缘在净空的群里听闻这次《金刚经》讲义。 但是虽然有了这个机缘,你若轻易放弃了。那也是你的业力障碍,不能深入学习。
是畜生身也好,是妖魔身也罢。我们人人都具足同样的法身佛性。法身一直在陪伴着我们,不离不弃。我们应该拥抱法身,借用这个化身和报身来修行。这叫做借假修真。诸位佛子当知:
知幻即离,不做方便。
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修行不比吃喝玩乐舒服。但是真正进入状态,法喜充满又岂是世间乐可比!愿诸位佛子常念弥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早登莲台。感恩观世音菩萨授佛子们偈颂一副,鼓励我们继续精进修行。
真法本如是,无须讳遮言。
方便看根器,缘起当机现。
化身随业转,报身修圆满。
理聚一真法,不二心弥坚。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解真答疑11
@净空 请问师父,信息社会里,我们面对各种人和事,面对各种信息,如何选择?
净空说,
与一切众生结善缘,让利与人。做事随缘。任何事业都可利益他人,比如你开饭店,也可解决几个员工的生计问题。做环卫工人,也一样在庄严国土。不要好高骛远。功德无高下之分。
面对当今社会的信息量爆炸,外界的各种信息,都在极大的消耗着我们的能量。因为你一看一思考,妄想就来了。妄想越多,能量流失越大,精气神儿散乱,贪嗔痴弥漫。不可不觉察。
作为一个修行者,当以不闻不问,不看不传为宜。“六根清净方为道”。六根清静即可断六识,不生分别、判断。进而断除触、受、爱、取、有、生。不受轮回。
佛子们当知,心越简单越快乐。儿童永远是最快乐的。分析、判断越多越痛苦。
举个例子:
A说,看到一辆车开过去了。
B说,我看到一辆红色的车开过去了。
C说,我看到一辆红色轿车开过去了。
D说,我看见一辆红色法拉利开过去了。
E说,我看到一辆红色法拉利开过去了,我好喜欢。
F说,我看到一辆红色法拉利开过去了,太喜欢了,我想拥有它。
净空说,修行者应做个A这样的人。无我、无欲、无色、无辨别。只见一辆车在动,如同一片云在飘,又如路人在行走。心空寥寥。
唯存“见闻觉知”之“看见之性”。此性即汝之“妙明真心”。只此一真,此外皆幻。如是知见,即可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解真答疑10
@净空 净空师父:人的所有痛苦和问题是不是都来源于“我”执,当“我”消失时,是不是“苦”也就彻底消失了?
净空说,
您悟的如理如法。
一切烦恼的源头,在于安立起了一个主体——“我”。有了主体,就出现了客体。出现了客体,就出现了主客二体的高低、大小,前后等等二元分别。分别相出现后,入六根、现六尘、再生六种识别。通过辨识形成了爱憎,善恶,美丑。进而产生欲望来索取,生出贪、嗔、痴。这是“个体自性”堕落的链条。
自性从佛性分离,皆因有我。无我则回归本性,见“法身佛”。阿罗汉圣人也因证悟了空性,断除了我执,跳出了三界。
断除我执,证法性空寂。因果消失,业力亦空。顿超三界。所以“我执”是三界轮回之本因。只有断除“我执”,才可以出离轮回,离苦得乐。
俗语说:放下多少就快乐多少。这句话真实不虚。您对空性的理解越透彻,“自我”越小,越快乐。当“我空了”万缘放下时,得大自在。
【解真答疑9
@净空 有师兄问如何戒酒戒肉戒色。如何戒贪嗔痴。
净空说,
“戒定慧”三学之中的“戒行”。是初学者的必修之课。所谓三皈五戒,说的是三皈依和五重戒。
三皈依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也就是皈依佛陀,皈依法藏,皈依贤圣僧。可不是皈依寺庙里的“假和尚”。
五戒分别是:戒——杀、盗、淫、妄语、酒。
酒戒是五大重戒之一。酒使人乱性,易成瘾。群魔喜之,善神护法避之。经常喝酒之人,酒气污秽不堪,神形散乱。酗酒并且是修行人,则事倍功半。佛弟子应努力避免酗酒。
戒“妄语”,妄语就是说谎话。妄语最消耗能量,口说一个妄语,还需要继续编造妄语。妄心不得安宁,能量损耗巨大。有句俗话:说瞎话真累。就是因为能量损耗。
“戒淫”是修行人最应该注意的。俗话说:万恶淫为首。
经中有言:【淫根不除,尘不可出。】
又言,【若不断淫,修行如蒸沙煮石。】
如果不断除淫心,修行如同,在锅里蒸的是沙子和石头。不能受用。因为种子不对,锅里不是大米。
戒淫的办法有几种,世尊曾传下一个法门叫做“白骨观”。可对治淫心。
另外一个办法是从“十二因缘法”中的“触”生出“受”,“受”生出“爱”。切断前缘,不接触。则可断“爱”。
第三个办法是,淫心起时,是色魔作祟。需跳入法海中清净自身。或看佛教书籍,或听佛教音乐,或念诸佛、菩萨圣号。以此佛力摧毁色魔。
“肉戒”没有在五戒之内,因为很多严寒地区,不吃肉难以维系生命。戒荤等同于放生功德。戒荤可得自性清净,神清气爽。欲望减少。慈悲心增益。
净空主张因缘具足,自行受戒。非外力强迫。只有行者内心渴望持戒,戒行才能圆满。况且一旦受戒,必须严持。破戒将要罪加一等。
贪、嗔、痴的对治办法是以修戒、定、慧为主,广行六度波罗蜜。
布施波罗蜜对治贪
持戒波罗蜜对治贪嗔
忍辱波罗蜜对治嗔
精进波罗蜜对治贪嗔痴
禅定波罗蜜对治嗔
般若波罗蜜对治痴
净空在此,只能略说对治办法。
希望能够对佛子们有些帮助
【解真答疑8
我想请问@净空 师父,人有了二元分别,有了六根、六尘、六识,从而有了大千世界,这是唯识的说法吧,那么就算没有二元分别等,世界是否也是客观存在的?我看有些观点直接说万有现象皆是自己心境所致,但是不能说万物都是虚的吧?】
净空说,
唯实论是印度佛法的核心与精髓。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这几句又是唯识论的精髓。彻悟了这几句偈,您就明心见性了。
而“念念有形,形皆有识”。这句话则揭示了神识,(又叫灵魂、报身、)它的根本形成的原因。唯识学说是非常难得学说。不建议您过早的介入。应先以持戒、守定,生出般若智慧为初级学习目标。
真理实相,超越主观、客观。超越的意思是“即是主观,也是客观。” 般若也超越“真与假”,超越的意思是亦真亦假。这个世界也是“亦真亦假”。
譬如一场电影。我们观众以为那是假的。而演员在影片中的表演是真实的。一切如是。亦真亦假。
又譬如,我们生活在阳界,而阴界生活的众生就认为我们是假的。而我们入定看阴界众生,也如同看一场电影。
如果您的悟性足够强大,应该可以理解净空的解释。
每个当下皆真实。
过去未来皆虚幻。
南无阿弥陀佛
【解真答疑7
@净空 请问,事业上执着对吗?生活上认真对吗?】
净空也给您讲个故事:
老米切好豆腐,中午准备炒个红烧豆腐。豆腐下锅,各种调料也根下去了。一不下心,盐放了一大勺!吃一块尝尝咸淡吧。
太咸!
咋办?放水吧。再尝尝,不行!还是咸,再放水。再尝!好,终于不咸了。顺利出锅。
净空说:
认真与执着的尺度在毫厘之间。适度最重要。需要反复的调整,加水,再加水。直到把尺度调整合适。过度就是魔,适度就是佛。
事物并没有对错之分,总是想对与错,总是把一切太当真,如同看那浮云的变化。您就是迷先生。已经第二次回答您的正与邪,对与错的问题了。需要自醒。
【解真答疑6
@净空 我提个问题 小崔做的到底是对还是错 是不是执着了。】
净空给您讲个故事:
老米吃过晚饭,沏了一杯茶。休闲的坐在阳台上,手捧一本书,书名《金刚经》。打开书正欲观看,忽见窗外一片云彩,煞是壮观。一会儿云彩呈现出一只天狗的模样,转瞬又呈现一条蛟龙的模样。忽而又呈现出一只霸气十足的老虎。
看着看着,又看到老虎的周围,出现了几只恶狼!老米心想:这是要干嘛?打架吗!再看会,真好玩!果然,云中好似老虎与恶狼纠缠在一起,厮咬起来。
老米激动的喊道:老虎!要挺住……正看的激动,忽然一阵大风,吹散云朵,烟消云散!老虎和狼都消失了。老米惆怅的说,哎,真是瞎扯淡!看半天假的!还不如看两页《金刚经》。
净空说:
世间万象如梦如幻,恰似那空中的云,可变换各种形象。缘聚则生,缘灭则散。并无真实的意义。超脱这个外境,您是觉者。如果目光执着在这片云上面。您就是迷先生。还不如看两页《金刚经》。
【解真答疑5
非常感谢@净空 师傅,受益良多,目前大致有个框架了。人人有座灵山塔,心向灵山塔下修。这话是否讲俗世都是虚妄的?昨天@净空 师傅也提到了如来证得了时间和空间的虚妄性,请问这个能对这个如何证得虚妄作解释吗?如果有参考书籍,推荐了解也可以!】
佛在灵山莫远求,
灵山自在汝心头,
人人有座灵山塔,
心向灵山塔下修。
这是一位禅宗祖师的偈言。讲的是修行莫向心外求。自心本是佛,只因无明妄想而不能证得。
禅宗是大乘,同时更是最上乘。只接引上乘根器之众生。所谓上乘根器者,是“明心见性”之众生。 所以禅宗看上去很美,因为“禅那”是佛的境界。
禅宗一脉,世尊拈花,迦叶会意。开初祖门庭。世尊云,“吾有正眼法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最后四个字“教外别传”。说的是“明心见性”名教内。未通达法性,未开悟者称为“教外”。世尊早已明确指出,尚未“明心见性”者,不要学习禅宗。凡夫学禅,易入魔境。曲解佛意。禅宗一句“无修无得”,被曲解为,什么都不需要修,即可成佛。诽谤佛法,断人慧命。堕八大地狱尚未觉悟。
净空身边很多人学禅,只是喜欢禅宗那个境界。含附庸风雅之意趣,对于禅意并无理解。道理需要一个一个懂,事情需一个个磨练。同时积累入门的资粮。才可以踏入佛门。
对于您提到的认识时间、空间的虚妄性的问题,接下来的经文中会多次提及这个问题,不要急,等听完了整部《金刚经》,您也许会明白很多东西。
推荐书籍这个问题,很多人也曾问过净空。净空只推荐看经文。经文只推荐入门级的“阿含类”经文。当代学者的佛学书籍不推荐。
【解真答疑4
@净空 请问师兄,你的四句开经偈是什么意思,尤其"谛听法王法,法王法如是"有什么深意吗?】
开经偈:
法门龙象众,当观第一谛,
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
这首偈子是文殊师利菩萨,在佛陀每次讲经说法之前,敲击“罄”之后说的四句偈。如同上课铃声一样。
净空在每一次讲经说法之前,念这四句偈,如同文殊菩萨亲临道场加持诸位佛子。使佛子们能够摄持身心,抛开杂念,专心听法。
这四句偈子的含义是:
佛门修行中的弟子们,
应当依第一义谛作为。
观照第一义谛是什么呢?
第一义谛就是“这样子”。
净空解释说第一义谛是什么呢?就是佛陀拈花微笑。以心印心。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这四句偈子过于深奥,净空不建议您去理解它。应先依世俗谛修行。世俗谛修行圆满,转凡成圣之后,再依第一义谛修行。
【解真答疑3
请问@净空 师父,我们常说学佛 信佛 佛弟子,那么这个地方所说的佛以及日常中我们经常听到的阿罗汉、菩萨、如来,这些词是代表的是什么意思?是得到智慧后,被更高的级别的存在赐予的职称职位吗?还是说是大家都在无限接近一个永不可接近的道的过程中,所拥有的神通大小区别?还是说是类似慈悲心的大小?另外佛 如来 菩萨 阿罗汉以什么形式存在,如果一个凡身肉胎的人拥有大智慧可以叫佛吗?】
问题比较多,净空画一个框架让您一目了然。从凡夫到成佛有三关。又叫历经三大阿僧祈劫。
第一关断“执着念”。当修行者将一切执着全部断灭,无欲无求,心空寥寥。证得空性,得阿罗汉果。出离三界,入有余涅盘。阿罗汉圣人居住在“色究竟天”等地。
第二关断“分别念”。阿罗汉果圣人虽然断灭了执着,但是还有分别心。需要继续修行菩萨道,普渡众生。需证悟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原是一心所幻化。
我相即我执能所。
人相即我、他分别。
众生相即万物、万法。
寿者相即时间、空间。
进而断离我障与法障,持心如大地,平等遍十方。此时二元对立消融,万法归一,时空停悬。无此无彼、无去无来。分别心断灭。成就菩萨道种。菩萨居住在常寂光报身净土。
第三关断“妄想念”。菩萨最终还需要断除最细微的妄想,就可以成佛了。这个最微细的妄念是:普度众生。当所有的心念断离的时候,究竟成佛。佛没有住所,虚空法界就是佛所。佛无处不在。
修行的过程就是先拿起,再放下。第一大劫要不断的学习。第二大劫要不断的放下所学的一切东西。最终达到心无所住的境界。
各个圣位的圣人不是谁赐予的。而是心性的清净来决定的。贪、嗔、痴以及习气,断离的越干净,圣位和能量值也就越高。
世上的人有大智慧,绝大多数都是佛菩萨的化身应世。也有很多的菩萨和阿罗汉在世间修行。他们来此世界是有使命的。我们凡夫需要从离欲开始起修。以戒、定、慧为基石,搭建信力、愿力、行动力。最终实现圆证菩提。
神通就是变戏法,一无是处。神识的能量值越高,以心转物的能力越强,所谓的神通越大。神通非神通,是心力。是心变现的能力。学佛不以神通为目的,而是以不断的提升自性神识的能量值为目标。
【解真答惑2
请问净空师父,何为正道?何为外道?】
回答第二位佛子的问题。净空说:
问正问邪,身在迷中。
如是迷因,因迷自有。
发问者自身迷了,才会有这种问题。大道非世间道。大道非正非邪,非善非恶,非断非常。
譬如母老虎猎杀了一只羊,用来喂养嗷嗷待哺的小虎崽。请问母老虎是正是邪?
再譬如,有个小孩在公共场合大便,众人都说小孩太邪恶了。忽然一只流浪狗跑来,欢天喜地的把大便吃掉了。请问小孩是正是邪?
若说世间道的正与邪,净空权宜说:
利他者正;利己者邪。
大道虽无善恶、正邪。然而我们身处世间,必须要遵守世间的法则。
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
因果轮回 毫厘不爽
作为一个修行人,我们应该做到:
心中无善恶,
行为有正邪。
以大道之心,做世间法之事。
这样就可以圆融无碍了。
【解真答惑1
我想问各位师父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不修佛却做好事,和一个修佛单纯修佛(不做善事和恶事),哪个更重要一些呢?】
净空用一首偈颂,回答昨天一位师兄的提问。
修福不修慧,大象挂璎珞;
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
其实历代大德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如果只做善事,不知道修佛理。如同大象穿戴、装饰着各种珍宝。身在畜生道,可是非常的富足。是非常有福气的畜生。如同在家养的宠物狗。虽然得到主人宠爱,衣食无忧。但是毕竟是三恶道中的畜生身。所以只知道做善事,不修佛理。非常不可取。
如果只知道修佛理,而不重视做善事。就如同罗汉一样。阿罗汉的般若智慧已经证得了一切智,永断了烦恼,跳出了三界。但是化缘的时候,却没有人施舍给他食物。这是他不种福田的缘故。但是毕竟他已经修成圣人了。跳出轮回了。可取但是不圆满。最圆满的修行是要福慧双修。
作为我们凡夫来说,要先修佛理,用理论做行为的指导。譬如你要做“扬善除恶”的事情。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善和恶。这件事才能做圆满。
从另一个角度说,凡夫要历经三大阿僧祈劫而成佛。 第一大劫就是先修佛理,圆满“功”行。第二大劫,再行菩萨道,圆满“德”行。功德圆满,成佛作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