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曾经一度这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也是很畅销,甚至以收藏到这样一本书而引以为豪。过去的人想得也相对较少,解决温饱,为国出力,实现四化。
当时前苏联还是社会主义制度,宣扬马列主义。那时候,还没有鸡汤的概念,正能量和励志题材,多冠以哲理性,阐述人生经历的纪实性文学。人们的精神生活有着极大的可塑空间,一直持续了好久,直到一些有所企图的人开始打它的主意。
很著名的就是1989年的事件,给中国抹了黑,却怎么也想不到是有人幕后操纵。以后,没过多久,就上演了另一个极具蛊惑性的,强烈影响人心的而且几乎是“全民运动”。
从那以后,人们的警惕性开始增强,对事物都抱着先分析,再判断的理智心态,至少要先明确不属于传销和邪教性质。因为并不是所有人写书的目的都是为了传播正能量和推动人们认知水平的提升。
那时,在前线负伤的战斗英雄,归来讲述亲身经历,演讲和汇报惨烈的战况,探讨人生价值。以及身残志坚,坐轮椅,卧床攻读,甚至照镜子看书,并取得大学文凭,学成几门外语的例子,也影响了一代人。再有就是一些在当时所谓的世外高人,某某法师和他公布了多年的历久弥新的练功照片之类的更引人注目了。
电视机是所有新闻和媒体的主流渠道,而且那时最早先的电视剧节目是不插播广告的。上电视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各路商家在这个平台都想挣得一席之地。到过年的时候看春晚的习惯就是从那个时候传下来的。不难想象,现在的春节晚会和过去上电视做节目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在电视上露个脸,凡是观众有点印象的,或早或晚都有出人头地的机会,一些作品搬上银幕,一批批演员爆红。比较知名的,《红楼梦》,《水浒》,《三国》,《西游记》,《射雕》系列,以及港台影视,都开始火起来。
流行的文学作品开始搬上银幕,那种幽默,调侃的京味文学,用文字逻辑精心编排的段子,渗透着青春的萌动和一点痞气文化的作品名动一时。众所周知,一些耳熟能详的优秀喜剧贺岁片,冠以某种风格喜剧的电影,其剧本原创均是来源于同一位文学骄子,被葛优等一批顶级的影视大腕演绎的淋漓尽致,好的剧本,好的演员,在这个时期格外耀眼,真正的作家,优秀的演员,在艺术界也是不可多得,毕竟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也就出那么一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