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刘亚男老师的《背影》一课
10月份,新入职青年教师的风采展示课陆续进行,老师们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长江后浪推前浪”,郭艳老师戏谑说“前浪被拍在沙滩上”。我也真觉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刘亚男老师又一次让我们眼前一亮,尤其是《背影》这一课设计。
对于名篇的讲读,我多半是有所忌惮的,前辈们讲过太多的经典,有太多的解读给人的思维设限,无论从哪里入手都有可能落入老套,尤其是上公开课,没有新意的设计,可能就会让课堂的亮点大打折扣。
刘亚男老师深谙这点,所以一开篇就是一个全新的角度。“父亲为什么买的是橘子呢?”实话说,教了有几轮了,这个问题我和我的学生们可从未想过,我们想当然地以为可能街边卖的就只有橘子。谁知,在刘亚男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文本对比阅读,《阿长与<山海经>》中长妈妈让“我”吃福橘意味深长,这里的橘不也有这层含义吗?橘者,吉也,我们也都恍然大悟,暗中叫好,文本的勾连,对比的理解,由课堂到民俗到生活,一个小小的问题竟然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小小福橘,情系父子深情,但如此和谐的父子之情,为什么会在文中写了三处矛盾呢?”这个问题一出来,我又是一惊,真是独具慧眼,别人都讲深情,你却从矛盾入手,这样的独辟蹊径,没有一颗慧心如何来得?我们一起。看到了矛盾,也看到了文本背后的背景——理解了矛盾的根源:时代的风雨飘摇、事业的被败退、父子的情感战争……这样上来,本课就有了深度。
又一亮点是类文阅读,周云篷的《我的爸爸》这个文本选的真好,矛盾的父子情,矛盾中见深情,紧扣了本课的主题,也由阅读把学生的思维推向了新的高度。“父亲背上都背些什么,你的父亲背上背着什么呢,可否仿照老师的模板写一首小诗来表达?”这样一来,这节课就有讲有练了。
刘亚男老师才入职两年,把课上到这个水平,真得是一个很高的起点,两年间我也看到了她的成长,记得第一次听课,她还是一个小女孩的形象,小巧、灵动、朝气、活力,今天的课堂上,她优雅、从容,浑身散发着一种知性美。我想这就是年轻的魅力与魄力,这也是努力的回报与升华,我们看到希望也有希望,用年轻有为,打造一片崭新的天地。
吕梁实验中学 陈瑜2019年10月25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