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艾香万里长
张海潮
端阳节,北方叫端午,也为北方的民间采药除邪日。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作为重要内容之一。“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就像贴上一道灵符,可以趋利避害。记得小时候,端午节这天,太阳没出之前,人们到地里采回来野艾、小麦、大麦、扁豆、竹叶、车前子、猪牙草等,束挂于屋檐下、门楼上。主要功能是准备一年中配单方除病,大门口插的艾草。有的一年也不取下来。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端午”就是五月的第一个逢五。传说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投江自尽,周围的人纷纷到江边划船打捞。人们争先恐后要把屈原救上岸。打捞了很久,还不见屈原的尸体,就回家拿米团扔往江中,不让江中的鱼、虾、蟹、龟把屈原的尸体吃掉,于是有了现在的吃粽子、赛龙舟。后来人们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过去,北方以面食为主,很少见到大米,所以端午节很少有吃粽子的。那时候粮食紧张,如果端午节赶上新麦下来了,就会改善伙食,或炸油食、或蒸白面膜,那时候没有菜,捣几瓣新蒜,加上自家做的柿子醋蘸馍吃,特别香甜。至今还记得“白膜加蒜水,吃着真是美”的农谚。如果赶不上吃新麦,就依然是粗粮加野菜。人们调侃说:“过耽误,耽误了。”
端午节,孩子们要佩戴香囊荷包,北方民间叫它驴布袋。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也用多色花布缝制,里边装着香草和五谷粮食,下边装饰以五色线配置的缨子,戴在脖子上。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工艺品。戴香包颇有讲究,老年人为了防病健身,一般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骑鱼、双莲并蒂等形状,象征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小孩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类如虎、豹子、猴子上竿、斗鸡赶兔等。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在端午这一天,孩子们要在手腕脚腕上系上五色丝线,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还可以辟邪。
在南方,还有赛龙舟,人们很严肃地祭祀龙神,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事事如意。划龙船时,多有唱歌助兴,歌声雄浑壮美,扣人心弦,有“举揖而相和之”的遗风。此外,各地还有饮蒲酒、雄黄酒、朱砂酒、佩长命缕、画额等风俗。都是趋利辟邪,保佑健康之意。
现在天天生活都一样,没有了小时候盼望节日改善生活的心情,也没有了佩戴香囊荷包的新鲜和好奇。只是看到街上有卖香囊荷包的了,才知道离端午节近了。
端午节来了,除了吃粽子,我们要到野外去采集艾草,要给孩子们缝制香囊荷包,挂在各家的门楼上以辟邪,挂在孩子们的脖子上保佑孩子们健康成长,挂在中国的门楼上以祝福中国的小康,挂在中国的脖子上,保佑健康的祖国向着伟大的中国梦,扬帆远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