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1-史书的修撰

1-史书的修撰

作者: leonardo29 | 来源:发表于2018-02-17 00:55 被阅读0次

        华夏文明延续至今,留下的文字记载波澜壮阔至极,纵观自古以来史书的修撰(以《二十四史》最具代表性)其创作动机和背景总结下来有以下三点:

        一、情怀

                情怀、可以说是史书编撰的第一原始推动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即是《史记》,《史记》的修撰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私人行为,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心怀远大,一心想在太史令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一些微小的工作,立志写一本『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史书,可惜壮志未酬、斯人已逝,而正是父亲的临终托孤,才使得司马迁有了为之鞠躬尽瘁之奋发。

            《汉书》原型即是班彪写的史记续篇,儿子班固是在此基础上,改编成了《汉书》,这也是一个私人行为,直到后期由于班超的进谏,才得到皇室的认可。

                而南朝范晔是因为左迁宣城太守,郁郁不得志,想借助修史来寄托他的志向,所以开始修撰《后汉书》。

      二、资政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唐太宗是一个非常注重史书编撰的皇帝,总结前朝的经验教训,为后世提供参考依据,特别是漫长分裂后的再一次大一统,所以在太宗时期,补缺完成了西晋至隋的史书修撰,至此修史工作完全由私人转变为官方。

      而《资治通鉴》更是史书修撰『资政』动机的集中体现。

        三、巩固

        唐朝之后,前朝史书的修撰均由后朝官方完成,而史书的撰写,一个最重要的职责即是为本朝政权的正统性和合理性作出解释,正所谓『历史是由胜利者所书写的』,修史又成为了一个政治动作。

        由于各史书修撰动机不同,从书中内容即能直观体现,早期史书编撰多为私人行为,故无过多顾忌,本着史家之初心,其内容多细节,事件饱满详实,相比后期史书还原度更高。


      《国史大纲》,为钱穆先生于西南联大任教时所著,成书于1939年。一经推出,即为民国教育部定为大学教材。而钱先生作此书之动机是否为以上三种之一呢?

        都不是!

相关文章

  • 1-史书的修撰

    华夏文明延续至今,留下的文字记载波澜壮阔至极,纵观自古以来史书的修撰(以《二十四史》最具代表性)其创作动机...

  •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是伟大的,“暴秦”不“暴”

    泱泱华夏,上下五千年,三祖涿鹿之伊始,历史的车轮滚滚碾过。想要了解古人,我们唯一的途径便是史书。历朝历代也修撰史书...

  • 史馆 玉牒所

    本朝在熙宁以前,秘书省中不设著作局,所以建立了史馆,设置修撰、直馆岗位。元丰改制后,有了秘书官,修撰、直馆的职责就...

  • 史书

    那些坚硬的兵器早已锈蚀斑斑 那些柔软的白纸黑字锋利如故

  • 史书

    梵音的浪潮,钟磬的和鸣,参禅的佛乐经韵从寺里传来,倾听着欢快地感到进入了佛界仙境,心莲盛开。大佛凝神的智慧慈目,点...

  • 史书

    我听见历史文字摇曳着罗裳, 轻轻拂过儿童柔软的心房, 我看见裙裾上的珠宝, 如音符般 缀满儿童知识的殿堂。 我看见...

  • 史书

    《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

  • 史书

    人类的时日 那上面写着 生灵涂炭 大地沸腾 岁月记载 杀人如麻的国王们 有战车和骏马 饲料和武器 还有权杖围绕的自...

  • 史书

    看前人的故事,走自己的路, 读前朝的兴衰,了解民族的兴替。 一个朝代,有自己的文化、民族、人物, 一个时代,有自己...

  • 在老茶厂修撰的小人物

    “远集坊”是由中国版权协会2017年创立的一个文化交流平台。自2017年9月29日首期开讲,至今共举办了30期,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史书的修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lqm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