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道德经》中的智慧
《道德经》中的智慧之40:柔行反动

《道德经》中的智慧之40:柔行反动

作者: 橡木桶 | 来源:发表于2018-07-22 10:17 被阅读31次

    《道德经》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德经》之说文

    反转逆向是道运动变化的本性,柔弱是道发挥作用的特征。万物的生长和变化的根源是有(条件,原因,环境和外力),这些客观外部的存在来自,形成于虚无空旷。

    《道德经》之讲理

    道是一切的本源,看不到,听不见,摸不着,是隐含于万物万事之中的,道推动和形成的运动变化都是逆向的反转的,道作用的方式都是柔弱胜刚强。

    人所感知的都是表象,表象背后都有原因,原因下面都有本质,本质内部都有根源。道可以粗略地用电力,数据,金钱做比喻。他们无处不在,推动,演化,作用于万事万物,不仁不慈,无情无义;它们用美好的,精彩,巨大的方式,摧残,戕害着自然和人类,推动着世界,在幸福快乐中,加速走向死亡和毁灭。

    万事万物演化的本质是循环起伏,阴阳交替,生命在成长中积累死亡的因素,事物在衰败中聚集昌盛的因素,股票在牛市中失去价值,英雄在荣耀中走向失败。这是天下苍生的道行之性,而欲求更多,更好,更大又是人性之妄念,在这种对抗中,多数情况是更快,更早,更惨地死去或灭亡,既然生而必死,个体应该克制就是就是减缓从生到死的过程,种群应该繁衍就是拉长从生到死的循环。所以生命的诉求是生存和繁衍。

    阴必盛,阳必衰,所以克制欲望,减少消耗,缓慢行动,保存资源的主要方法和形式,也就是保持柔弱,温和,安稳,宁静,也就是守道的作用和功能。

    老子主张无欲无为,返璞归真,但贪念欲望是人性,更多更大更好是心愿,所以道教为历代所不喜,所不取,道家思想符合天理却违背人性。根据王东岳的递弱代偿理论,人类的图谋,追求,争取,掠夺就不可避免,人类的进步是以消灭其他物种,消耗所有资源,最后自相残杀为代价的,也是以自我毁灭为终极的。

    权力越大,风险越大,所以谋求更大的权力,财富越多,灾祸越多,所以需要更多财富。谋取更大的权力依靠更多的财富,就是垄断,获取更多的财富依赖更大的权力,就是腐败;最终形成财富和权力的缠绕勾结,形成残暴和凶恶。

    无中生有,有中生无。没饭吃了,就会四处寻找,运用体力,智力等找到了食物,吃了喝了,就会产生新的,没有的欲望,因为无处可寻,开始制造,如此递进,如此深化,有无互动,足缺相关,根源是欲望,人性和基因。

    天理不仁,人性不善,只有依靠制度,隔断权力和财富的勾结,克制欲望,消除腐败,用民主限制权力,用自由稀释财富,用平等克制欲望,用仁爱普度众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中的智慧之40:柔行反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lrl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