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FBF晤谈的焦点是以现在与未来为导向,其主要任务:在于探讨当事人所想的未来,以及需要做什么以达成想要的不同,而非以过去的问题或现在的冲突为主要核心。
这两天读了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后,一度觉得挺好的,但实际在应用的时候惯性的思维还是在发挥作用。
SFBT的基调是基于“建构解决之道”,而非问题解决。
解决之道在当事人的个人经验中。相信当事人想要的目标是有其个人意义的。
1、还是容易聚焦在当下冲突里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探讨当事人想要的未来。比如聚焦问题:"你现在有点焦虑孩子写作业的态度。"-->探讨原因、给予孩子支持、情绪对孩子的影响、养育方式中一些错误的方式(比较)、亲子关系-->后面的方向都不是当事人自己在主导,有时更像在给方法,所以她们可能不会从这样一次晤谈中发展出胜任感和自信,而可能发展出依赖感,或者不会真正在晤谈之后去行动。而SFBT则会探讨问题背后,当事人想要的目标,如:“对孩子目前学习态度的问题,你最希望可以看到什么结果?”朝这目标前进具体行动,通过当事人自己思考如何去做,而不是咨询师给方向给建议。
注:探讨目标,尊重母亲,而非检讨母亲。
2、在家庭教育问题上,一听出问题的端倪便让家长看到自己的问题,从家长做得不好的地方去调整,而不是在家长想要达成的目标去建构解决之道。这样,很可能在真正的咨询中无法建立合作关系,对方会感受到被评判了。其实每个的自己的问题自己很清楚。比如:“想放手但实际行为却是在干预的;想让孩子早睡对身体好,但自己一通情绪搞得谁都心情不好的。;对孩子的学习焦虑的。”
3、做得好的。从过去经验中找到例外经验。
激发当事人思考,让当事人自己成为自己生活的专家。
不归咎于当事人过去、接纳情绪、学习安稳情绪的意图。
不聚集解决问题,聚焦于想要的未来,去建构解决的方法,再激发当事人自己思考如何行动可以达成。从具体行动中赞美当事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