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师接一个班级之后,就给每个孩子写一封信,并且亲自发到他们手中,他把孩子的双手接和说谢谢这个标准,不是一开始就提出来,或者批评式地指出来,而是选择了于表扬的教育,是发现学生有礼貌时通过表扬进行的教育;则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是自然而然的教育;情境中的教育,是学生在实践中的体验式教育;学生在教师巧妙的引导下,自己对自己的教育,即同一集体中有礼貌的学生对另一部分缺少 礼貌的同学的教育——有礼貌的同学因被表扬而受到鼓励,缺少礼貌的同 学则被有礼貌的同学感染,进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摒弃了生硬地教育;说教式地教育;批评式地教育和老师对学生地教育方式。
我从中看到了李老师的教育智慧。真正的教育效果,总是发生在自然而然的情景中。教育者的教育目的一定要非常明确,而教育过程则一定要不露痕迹。
好多时候,教育是言行的感染,是一种指向,正所谓:身教重于言教!让人们能够自觉地去做。而不是一种要求,甚至是强求的。现实生活中,好多的时候是要求出来的,高压下的产物。虽然好多的时候,孩子们心里不服,但是又没有办法,而去做的。很少发自内心地去向往的,去主动做的!我向往的是自主学习,发自内心的学习。但是怎么去激励孩子们做到这一点,好像是一个难题。
还有比操作性更重要的,何况即使从“可操作性”的角度看,我以及任何一位老师的做法和经验,都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
30 多年的教育经历告诉我,真正有效的教育具有不可复制性。不但不可复制别人,也不可复制自己。无论我转化过多么顽劣的学生,其经验完全不可能百分之百地重复在我以后遇到的新的“后进生”身上。每一个顽童都是唯一的,教育理念可以相通,但具体的技巧方法永远是一次性的。同样,无论我带过多么成功的班级,面对又一届新生,我不可能 原封不动地套用上届的做法,因为一切都和昨天不一样——不只是学生变 了,我的人生阅历更加丰富了,我对教育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我和学生 所面临的时代也不同了。因此一切都应该是新的,我的教育方法也只能因 “人”而异,与“时”俱进。 在《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中,苏霍姆林斯基有几句话说得非常精辟: “某一教育真理,用在这种情况下是正确的,而用在另一种情况下就可能不 起作用,用在第三种情况下甚至会是荒谬的。”可是,这样的“荒谬”至今 还在不少老师那里绵绵不绝地重复着,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教育深深的遗憾。
李老师的这段话惊醒了我:30 多年的教育经历告诉我,真正有效的教育具有不可复制性。不但不可复制别人,也不可复制自己。无论我转化过多么顽劣的学生,其经验完全不可能百分之百地重复在我以后遇到的新的“后进生”身上。每一个顽童都是唯一的,教育理念可以相通,但具体的技巧方法永远是一次性的。
教育的具体技巧永远是一次性的!!一语惊醒梦中人。在教育的路上追求上进的时候,追求人人都能主动学习的美好理想中,我发现——之前的我彻底错了。包括别人说的,有些经验可以直接拿来用。我相信了,并且力行做到,做到如别人所说的效果。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不但没有好的效果,最终把自己的初心了远离了。得到了意想不到的让人伤心的效果。
每个孩子都是唯一的,方法技巧也是一次性的。针对不同的孩子,得有不同的方法去做,才能收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