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All In的机会不是真机会
经常有人说“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也有人说“把鸡蛋放在一个或少数几个篮子里,然后看好它。”那么投资到底应该分散呢,还是集中呢?
有一批价投信仰“低估分散不深研”,根本原因是对公司的不可知论,认为再怎么深研也不可能完全看懂一个公司,宁可要分散而略显平庸的成绩。
我个人倾向于集中投资,理由是出于概率论,如果有极强的商业思维,集中投资更容易获得不平庸的回报。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又常常管不住手,一不小心,持仓标的就超过了10个。从分散到集中,是我希望逐步进化的方向。
这几天,借着读完《集中投资:巴菲特和查理·芒格推崇的投资策略》这本书,我重新整理了一下关于集中投资的一些要点。
——投资大师们的做法——
芒格认为一个投资者3只股票就好:我自己的账户主要就是伯克希尔哈撒韦,Costco,和李录(投资中国)的基金。这三个里面有一个失败的可能性就几乎为零,三个同时失败的可能性没有。多元化是教给什么都不懂的人,按照定义也只能得到平均收益。
红杉基金通常超过90%的资金集中在6-10只股票上。
巴菲特早年买桑伯恩地图用了35%的资金,买美国运通用了40%的资金,2016年底,巴菲特的股票组合规模超过1万亿人民币,持股只有48只股票,平均每个股票仓位超过2%。前十大重仓股仓位合计超过80%,前五大重仓股仓位占三分之二,确实是相当集中。
巴菲特全资拥有的GEICO保险公司,由卢·辛普森负责投资业务,老巴本人不做任何干涉,常年几十亿美元的投资组合只持有不多于10只股票。
段永平:我从头到尾真正投资过的公司最多五六家,持有的公司一般在三家左右。我不怕集中,我不是一般的集中,我是绝对的集中。
以上几位都是大师级人物,业绩秒杀华尔街99%的人。
——数据支持集中投资——
巴菲特:如果我运作着5000万美元,1亿美元,或者2亿美元,我会将80%的资金分散投资在5只股票上,并在仓位最重的那只股票身上投进25%的资金。
投资组合中的股票越分散,其收益越可能与市场平均收益相当。投资组合集中度越高的话,其投资收益越可能背离市场平均收益,可能超过也可能低于后者。因此,时间有限的投资者选择低成本的广泛分散的指数基金以寻求市场平均收益是个更好的决定。
(所以要么主动投资绝对集中,要么绝对分散被动去买指数。)
格林布拉特:只有三个办法可以做到一年赚50%。第一是保持小规模。开业五年后,我们返还了一半的外部资金。十年之后,我们返还了所有外部资金。第二是集中投资。在那十年里,6到8只股票占我们的投资组合的80%。我们的投资非常集中。第三是需要一点好运气。我们的投资特别集中,肯定需要一点好运气。
根据数据回溯,在一个有1200个股票的市场内。拥有一个250只股票的组合,你有1/50的机会跑赢大盘。而拥有一个15只股票的组合,你的机会会上升到1/4。
包含20只股票的投资组合已经消除了92%的非系统风险。再增加股票的数量,其实对于组合降低风险已经没什么大意义了。
概率论里有个经典的凯利公式,已经广泛运用在投资领域。凯利公式其实就是这样一种思维:当你赢面大时,就要多下注。
——为什么要集中投资——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一个人一辈子能真正看懂的好机会很少,错过了就要等很长时间。
大师们崇尚集中投资,其实普通人更应该集中投资,因为我们的能力圈小得很。买过茅台的长线投资者,大概都有感受,分散在几只股票上,还不如只持有一只茅台的收益率高、睡得安稳。
凯恩斯:一个人的知识和经历无疑是有限的,而那种能让我在任何给定的时间下,都对之抱有十足信心的企业,很少能超过2至3家。
巴菲特:对你所做的每一笔投资,你都应当有勇气和信心将你净资产的10%以上投入在这只股票上。如果不愿意投入那么多,说明这个想法也不怎么样。
菲利普·费雪:投资者为了保持多元化而卖空股票,因此害怕一个篮子里放太多鸡蛋的念头,使得他们实际上对彻底了解的公司投资得太少,而对他们根本不了解的公司投资太多。
ILoveRMB:不敢让你All in的机会,不是真正的机会。但不是说你一定要All in,即使预期获胜概率是100%,也可能出现黑天鹅。
机会成本——每当巴菲特考虑一项新投资时,他会拿这个新项目与已经持有的投资对比,看是否更好。
芒格:你拥有的最好的东西正应该作为你的衡量目标。仅仅这一条就会将你见到的99%的投资对象淘汰掉。
巴菲特:把钱分散着投进你的20个选择而非你的第一选择实在是荒唐。
——为什么大家不愿意集中投资——
大部分情况下,做不到集中投资,并不是出于理念和逻辑上的不相信,而是出于性格和情绪上的不能控制。
集中投资的波动性更大。即使它的长期业绩很好,短期也可能跑崩,让人受不了。凯恩斯管理18年的基金,1/3的时间跑输大盘;红杉基金27年中10年落后大盘;芒格的私募在14年中有5年落后于于大盘。
闲不住手,是人性使然。有一点点好的机会出现时就想出手,但因为不够好,就不敢买多,最后越卖品种越多,变成了杂货铺。
担心看错,担心黑天鹅。投资研究有很多不确定性,所以多数情况下人们往往即使看好也不敢下大注,除非出现那种一眼胖瘦的机会,但市场的恐惧氛围会让你觉得自己看错了。
大多数的基金经理会选择分散,是因为他们更看重相对业绩,如果能跟大盘差不多,就能PK掉大部分对手,如果跑输大盘,业绩奖金和下一年的客户就会变少。对他们来说,追求一个分散的组合和平庸的业绩(虽然所有的入场者都希望自己战胜市场和大部分人),其实更符合理性。
芒格:长久地持有两只股票来经营一只投资基金是不明智的,因为如果你长久地持有两只股票,而且它们又表现良好,你的客户就会纳闷,“我为什么要向这个家伙付钱?”然而,很快,当他的资金翻了三倍、翻了四倍等等的时候,他就会爱上这些股票。而你看上去好像什么也没有做。
——集中投资几大要点——
下重注的前提是有极大的赢面和超乎寻常的回报。德扑高手比赛时,只有在算清楚自己有极大概率赢的情况下,才会选择推All in或跟All in,如果只是bluff(吓唬),很可能满盘皆输再无上牌桌机会。最好的情况是你的筹码还比对手多,即使最后牌小,All in也能拿回点筹码不至于出局。
《巴菲特之道》中提出,集中投资的几个要点——
在你没有将股票首先(以及总是)考虑为一个企业的一部分时,不要进入股市。
(很多人做实业或者买房都是All in,甚至借钱用杠杆去做,而成功概率反而比炒股高。因为实业不像股票,可以随时买卖,不得不从长远考虑。实业投资的成功,往往是因为那些投资者总是能够想得很远,可以进行长期规划。)
准备好勤奋地研究你所投资的公司,以及它们的竞争对手,以至于达到一种状态,那就是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这个公司,甚至这个行业。
华尔街推崇短期业绩表现,一个季度又一个季度。企业主则与此相反,他们更关心长期的竞争优势。一些投资者宁愿叫嚷着“股市发生了什么”,也不愿安静地读一份公司年报。
(当你对自己的持仓进行了充分的研究,你就不会再去关注权威和股评师们的意见,也不会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即使巴菲特面对面驳斥了你,你也坚持自己的观点。《集中投资》中,就有一个案例:格伦·格林伯格问了巴菲特一个投资标的的看法,老巴觉得这不是个好机会,而格林伯格坚持了自己的看法,事后证明他是对的。)
段永平:我认真研究了网易,发现它股价在0.8美元的时候,公司还有每股2块多的现金,当然面临一个官司,也可能被摘牌,这里面有些不确定性,这就需要多做一些咨询。就官司的问题,我咨询了一些法律界人士,问类似的官司最可能的结果是什么,得到的结论是,后果不会很严重,因为他们的错误不是特别离谱。很重要的是,这家公司在运营上没有大问题。做足功课后,我基本上把我能动用的钱全部动用了,去买它的股票。敢大量买入网易的股票最重要的是对企业花了足够的工夫,对公司、产品都有深刻了解。
如果你没有做好五年(十年更好)的时间准备,不要开始你的集中投资。
做好心态上的长期准备,也要做好资金结构上的长期准备。
做集中投资时不要使用财务杠杆。股市大跌时,一个意外的要求追加保证金的电话,会毁掉你精心设计的完美计划。
成为一个集中投资者需要适当的性格及人格特质。
在非理性的怒海狂涛中,只有少数理性者才能生存。巴菲特的天分体现在耐心、自律和理性(语出《巴菲特传》)。
——耐心:少赌,等待,好机会下大注——
人人都知道等到好球出现时出手的好处,难的是投资者总是忍不住要挥棒。
宁可错过,不可过错。投资领域,机会总会到来,但机会来时,子弹早已打光才难受。看不懂的坚决不出手,看得懂但是达不到好价格也不要出手,绝不降格以求,等!
《集中投资》:少赌,只有在机会对你特别有利时才去赌,并且要赌得很大,长期持有,并控制下部风险。
芒格:当世界给予你机会的时候,聪明的投资者会出重手。当他们具有极大赢面时,他们会下大注。其余的时间里,他们做的仅仅是等待。就是这么简单。
段永平:投资不在乎失掉一个机会,而是千万不要抓错一个机会。在投资的对象价值大于价格时出手,这不叫大胆,而是理性。花5元钱去买10元的东西,能说是大胆吗?很多人在这个时候缺乏的是理性,而不是胆量。没目标时钱在手里好过乱投亏钱。如果一有钱就乱投的话,早晚都会碰上个亏大钱的目标的。有合适的股票就买,没有就闲着。
投之前需要耐心,投之后同样需要耐心。
段永平:封仓10年是个很好的思路,选股时就该这么想。如果你只有一只股票,而且还是满仓的,如果你真正了解你投资的东西的话,那下跌就和你无关了。
有时买之前花得多时间,有时买后还要花很多时间,尤其是当目标的已经达到基本目标价以后,对其价值的判断还是挺重要的。比如,我对网易后来的发展就花了很多时间,不然没可能大部分拿到120-140倍才卖。
来自ILoveRMB的雪球原创专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