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商隐〈嫦娥〉有感》
悬壶慎行履薄冰,从文抚笔未忘情。
宁做吴刚砍桂树,伴随嫦娥夜夜心。
接到这个咨询,还没来得及回答,就超时了。还好提问者在截止前表达了理解,又留下了自己的号码,不至于断了联系,毕竟像这种情况,也实在是情非得已。
既然还能联系上,那么就该好好看看这个问题,作一个答复。
诗人在后来追问中也自己做出了小修改:
他提出的修改是将“砍桂树”的“砍”字更换成“伐”字,在字面修辞上用了点心,为整首诗的雅化起了点作用。
不过对于整首作品来说,这个修改是蚍蜉撼树,没有什么大的进益,只是聊胜于无的事情。
至于作品发布在“中国诗歌网”还是哪儿了,其实意义不大。即使是在《诗刊》上发布了又怎么样呢?并不会增加文字的价值,增加的只是您自己的信心。那去参加个时下只需点赞交钱的诗歌大赛,拿个黄灿灿的奖牌,岂不是自信心更加爆棚?
我们只关注作品本身即可。
先看标题,搞明白这首诗的起因,也就是为什么会有这首作品出现——读《李商隐〈嫦娥〉有感》。这是一篇读后有感的作品,诗人是在读《嫦娥》的时候被李商隐所表达的内容触动,和他产生了情感共振,觉得也要回应一下,才会有这首作品的产生。
那么我们就要分析《嫦娥》本身的情感与这首七言诗的共情链接,内容意境上是否相符,才能读懂这首作品。因为读后感嘛,是无论如何都逃不出解读的那篇作品本身的。
为什么不讲格式?大家知道我拿到作品必然是先看格式的——这首作品第一句就打消了讲格式的心。“悬壶慎行履薄冰”,二、四位置失替,想都不要想,肯定不是近体(格律)诗,也就懒得去分析平仄了。吟诵一两遍,只要顺口,算是最低要求了。因此我们才把重点放在情感的契合上,这是所有读后感类作品所必须要有的行文特色——本身情境营造、情感抒发必须与原作契合又有发散、发展。
《嫦娥》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这是一首仄起入韵,押平水韵“十二侵”部的七绝,平仄正确,格律严谨。
李商隐是晚唐朦胧派诗歌宗师,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特别爱情作品缠绵悱恻,优美动人,文学价值非常高。
这首《嫦娥》和李商隐的其它作品一样,没有注释,因此对它的理解也争论不断。从字面上来说,是简单地写了嫦娥孤单寂寞的月宫长守——但是李商隐的诗,从来都是不简单的。它的字里行间,必然隐藏着一些个人情感的秘密。有人认为这是写给相好的女冠(女道士),也有人认为是隐喻个人在牛李党争中夹心人的特殊地位,更有人解读出是讽刺太监当权的黑暗、讽刺唐宪宗的皇权旁落。
这又陷入对义山诗的解读陷阱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