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愤怒、付出感、接受批评

愤怒、付出感、接受批评

作者: 理下陌发 | 来源:发表于2018-03-29 00:14 被阅读24次

    “我对她掏心掏肺,她背叛了我,还给了我一巴掌”

    如果是几年前,我一定听的热血沸腾,十分同情。现在,我只觉的浑身恐惧。

    因为,如果不是足够多的互联网、师父、莲花幸福讲堂、公众号反复说这一件事,我可能还在受害者模式里。我还认为,他们教育的不够好,教育谁缺?

    其实,教育与被批评的蛮荒之地,才是常态。

    “我知道,你不懂,你真的不懂”

    “我想指着就指着,为什么管别人的感受”

    看着这些曾经的我的想法,和我主观的体验——主观体验里我完全没有这个意识,完全没意识到自己这个样子,我改了是无意识的。

    因果真的非常可怕。

    付出,不一定有回报,这个话题老生长谈。但是,我还是固执的认为,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没听过这个道理的人已经绝种了。

    现在造成批量生产“付出感”这个情绪炸药的,就是情结、经验(的缺乏)、和需要。

    首先扫盲,付出感这个情绪炸药有多可怕?其实,解读付出感这个问题的,你大可在知乎、简书搜索关键词,那里有生动的例子——为爱扰民的求爱者,耿耿于怀的子女,还不是为了你好的吵架夫妻。。。但是,我们觉察不到问题,其实是有更深层的原因。

    第一个是情结。情结就是我们痴迷的对象。无论我们痴迷什么,如果到了一定程度,都会对别人造成不好的影响,而我们未必察觉。情结在心里使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你的行为未必是对别人当下行为的反应。自言自语的人、哈哈大笑过头的人、胡思乱想的人,都是有一个情结,无论是什么,他严重的干扰了你与周围人的关系。他不是发生在你觉得吃亏了之后,而是在你吃亏之前之后,一直骚扰者自己和他人。你下意识的习惯无礼行为,你认为的真理,你用他来逃避的一个对象,你不会怀疑的。他可以是你追的星、你的爱好,只要它骚扰到了自己和他人而你未察觉,都是一个不好的情结。关键是一个迷字。迷进去了,就不好了。追星不等于一定要迷。作为一个人,是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是人的理性,就是控制你的情结。如果你拥有过重的情结,你的付出感会爆棚,因为触动你的“宗教仪式”是一种强烈的付出,而在别人看来只是念了一篇日记、看了一段节目而已,无法理解你放弃这个是什么意思。

    第二个是经验的缺乏。所谓自知之明,就是明白,“我”这个个体相对于“他人”这个整体是渺小的。一般人拥有正常类似的社会经验,因此重点是认识自己的不足;但被孤立的人压根不了解别人,因此重点在了解别人的能力。如果沉浸在娱乐的节目里,那会看不到哪怕一般人发布在一般社交网络展现的能力——对于我来说,这是何等生动的意识到他人的能力,而且是连续的。许多谣言的解除、常识的纠正、自以为的宝贝是一篇普通的答案,比成绩不好还具体的表现了他人的能力。没有互联网的互动,你可能以为只是比周围的这一部分人差,老师会告诉你,什么什么地方的人多惨。互联网上一看,你能力还不如人家。经验的获得,意味着准确的自我评价,也就是准确的衡量自己的付出。我们知道了他人的能力,看别人对,自然学会接受批评。 。

    第三个是需要。你无法问出《我缺爱怎么办》是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因为你无法意识到自己的孤立无援,也无法分清谁在帮你。你逃避在自己的情结里,关心你的人可以使你不舒服,讨厌你的人也可以使你舒服,在情结的过滤下一切如此迷惑。你没有意识到我的需要、别人的需要,没有把关注重点放在需要上,而是放在感受上,情结上,你的真理上。意识到需要,意识到“我”对他人的需要,自己的渺小,其实也是解决付出感的一个问题。因为你觉得他缺你,你不缺他,而他拒绝你,他也是这么想,那么到底谁需要谁呢?我们要从需要这个角度反思。

    了解了情结,拥有了经验,了解了需要,我们再来化解内心的愤怒。愤怒是一种极其混乱的要求。人们看到愤怒的危害,认为愤怒的要求是极端的,因为他的形式是愤怒。其实,愤怒的要求是混乱的,他无法提出明确的要求,就乱了。无论是宣泄的,还是压抑的。有清醒要求、明确需要而受挫,对整个要求和受挫过程充分了解,产生的情绪叫悲伤 。绝望是一种愤怒。如果有对要求的充分了解,确实此路不通,就会放弃。绝望是因为,经验——自己的、他人的告诉我,此路是通的,而他特么不通。这意味着我们对需要无法有一个深刻的了解。

    接受批评也是需要这么一种反思的能力。《无思无虑》这个理论我不知道害了多少人,不过他的意思是——拆掉旧有思维惯性,不是不思考。反思所需要的思考,准确的说,是长时间思考、处理大量信息量的能力。喜欢快感、喜欢短平快的刺激,是与此相背的。接受批评所需要的是定,也就是情结的消失。情结并非在受伤时产生,而是情结引来了伤害,他就是你的痴迷。在受伤后,不理性判断的思维,会延续情结,伤害自己和他人。接受批评的障碍,也是情结,付出感也是情结。经验的获得,互联网给了方便,其实最好还是接受批评。这三个因素互为因果,要么良性循环,要么恶性循环。接受批评是一种美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一种思维能力,和拒绝的能力。没有拒绝,也不会接受应该接受的批评,这是需要判断,而不是追求道德上的伟大,或者世家大族的气派、修养。

    说多了错,不说也错,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愤怒、付出感、接受批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lyp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