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有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两种形式。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创造出新习惯的反射行为是由以前得到的奖励直接引起的。
例子:
训练动物从事表演就是应用了操作条件反射的原理,通过建立奖励与行为的直接关联,强化行为模式。
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反射行为是由简单的联想引发的。
例子:
1、去牙医诊所拔牙,牙医用电钻钻牙的时候感到疼痛难忍,使得自己想要逃离;
2、多次去牙医诊所拔牙,每次都会被电钻弄得疼痛难忍,导致每次去看牙医时都疼得想逃离诊所;
3、所有的牙病都治好了,但是刚一进入诊所就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想要逃离的感觉。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应用:
1、人员的激励管理:
尝试对于某些行为的不断刺激(可以是物质、也可以是精神层面的),建立行为与奖励的强关联,并通过奖励/惩罚的方式来引导行为的发生;
2、品牌黏性的建立:
基于产品的独特品质优势,增强“品牌”与“可以更好解决需求的印象”的关联性,让“可以更好解决需求的印象”成为一种奖励来刺激购买行为的发生。
经典条件反射的启示:
1、我们通常都有“受简单联想影响的倾向”,在很多时候,我们会根据以往的经验来做“归纳式”的引申,但由于个体经验存在诸多问题(经验少、感性因素等等),基于经验得出的结论往往和现实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我们需要谨慎客观的评价以往的成功经历,甄别偶然和必然、共性和特性;
2、当一个人的某一个特点非常突出,那么经过一定时间的强化印象之后,很多人都会条件反射的认为这个人整体非常突出,这种现象我们也可以用另外一个心理学名词来解释——“晕轮效应”,也就以偏概全的认知偏差,所以我们需要认识到个体和群体、部分和整体的同性和特性。
避免“条件反射”式的思维方式,才有可能让自己接近“自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