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的流量如果画一条曲线的话,多半应该是逐步下降的曲线。例如微信微博上的内容,如果在发出后的几天内没有引爆流量,之后再引爆的可能性就小很多了。发出后如果引爆流量的话,效果随着时间逐渐降低。
搜索流量很大程度上不同于社交媒体的流量,如果是一条曲线的话,更多的是爬坡形式的曲线。往往会随着时间的积累越发展示出长尾效应。
这个主题很有意思
社交媒体上的内容是快消品,而依靠关键词的搜索流量的内容是耐用品
某篇公众号图文的衰减规律:
一般来说,文章推送后第一天,阅读数为总阅读量的60%或者70%以上,
第二天净增长阅读数应该会锐减到10%几。
第三天往后,应该会再呈现指数蹦极式下跌。
7天以后的阅读增长应该趋近于个位数。
所以,对于社交媒体来说,如果你不能在前面几天就引爆这个图文,期望后期再次引爆的可能性就比较小了。
即,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样的内容属于快速消费品。
(当然,这样的内容快速消费品同样有长尾累积效应)。
而同样的内容放在网站这种类型,依靠关键词搜索内容的平台上呢?
看下前不久才建立的这个博客网站,某篇文章的阅读曲线。
从阅读曲线,你可以看出,并没有明显的衰减,反而随着时间的累积,有攀升的趋势。
其实,在徐志斌老师的《即时引爆:社交红利2.0》里已经提到:
毫无意外,绝大部分在社交网络中被迅速引爆的应用,在占据用户社交网络信息流两到三个月后,都将迅速下跌到一个较低水平。
如何对付快速衰减呢,徐老师也提了自己的建议:肥尾,复制,频度和宽度。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拿原书来研究一下。
对引流有什么启发?两个案例来说明
讲了这么多,对引流有什么启发呢?
看来,启发在于:通过不同平台之间的信息搬运,实现引流效果。
讲得直白一些,会分成两个角度:
在社交网络(微信微博)中活跃的内容,有没有可能在依靠搜索的内容平台上存活,并带来长尾流量。
在依靠搜索的内容平台上,有没有可能摘取部分内容,放在社交网络(微信微博)中去,不断投放试验,有引爆的可能呢?
来看自己的两个案例:
从知乎搬运到今日头条悟空问答
知乎当然属于半衰期比较长的,内容中的“耐用品”。搬运了一个自己的回答到头条的悟空问答上
效果还不错,是不?
微博是内容中的“快消品”,搬运了一张图片到知乎:
当然,俺也没浪费,专门就这张图片写了一篇文章,就是:
你该怎么做?
《即时引爆:社交红利2.0》中已经提到:海量浪费的创意已经是常态。
让几百个创意同时竞跑,只为浮现出一个引爆应用。
那么,从长尾的平台摘取,精选内容,以期在社交网络上引爆,不失为一个值得尝试的策略。
反过来,从社交网络里搬运一些内容到长尾内容平台上,也会有很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