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化
1,爱:bergmann认为爱包含了理想化和一种时间上的无限感。
客体爱,体验为与自己不同的爱,解释了分离个体的出现,就是对自己与他人的天然差异的接纳。
2,年幼的孩子需要理想化自己的父母,特别是,当他感觉到自己的夸大性自体不能可靠地掌控这个世界。这个理想化的过程本身就能用于满足无意识的婴儿期的需要。
3,共情本身表达出来具有推动力,如果有一个人,特别是一个可以被理想化的人能够理解并恰当的对个人经历的可怕的事件产生共鸣,是代表对这些经历的尊重和确认。正在承受痛苦的人,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确认就可以相信自己感受的真实性,不必对自己是否可以拥有这些感受而男产生怀疑和抱歉。
4,如果母亲这个天然的照料着,在孩子的前俄底浦斯期0-4岁,没有在孩子的身边,比如因为各种原因缺席,有一个结果就是孩子会体验到对母亲般的人物的全能的力量与可信度的巨大幻灭,如果说对于理想化的父母过早的幻灭,这种幻灭通常会被丧失感和羞耻感防御起来,好像孩子会因为没有人照顾自己而责备自己。
5,从抱怨睡眠状态的病人身上可以看到早期的剥夺,我们可以猜到在他婴儿的时候,没有在他入睡的时候得到足够的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