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国学与传统文化
重读中华传世元典《老子》(道德经)01

重读中华传世元典《老子》(道德经)01

作者: 2e1951ae71e0 | 来源:发表于2018-08-04 11:25 被阅读5次

两年前我还在上高中,当时是兴趣使然,爱去逛书店,因为里面有好多斑斓的书籍。那时候买了一本彩图全解版的《老子 庄子》,当时课程比较多,大致翻了一遍,除了稍微背诵了一些感兴趣的篇章外,之后一直放在书箱里,许久没再看过。现在我步入大学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也算是闲来无事,放假回家后偶尔翻阅一下,也有缅怀过去的高中生活的意思,毕竟这本书曾陪我一起走过那么久的路,算是故人一位吧。

先来谈谈《老子》这一部分吧,《庄子》留着以后谈。这本书分为两大部分,分别称为“道经”和“德经”,合称“道德经”,全书共八十一章,简略地介绍一下章节,那么接下来就是对内容的回顾。

老子在书中讲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里的“非常”二字不是英文里very的意思。我觉得有必要讲一下古今汉语词语的差异,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过往学习古文的经验,是不是古汉语都是单字表达一个意思,而现代汉语中我们总是用两个字的词语表达一个意思?比如说sun,古汉语直接说“日”,而现代人则说“太阳”,类似的例子相信大家可以举一反三,OK,回到原来的主题。刚才的句子,第一个“道”和第一个“名”,词性都是名词,分别代表世间颠扑不破的最高准则和万事万物的外在修饰;第二个“道”和第二个“名”,词性都是动词,“道”的意思就是“慢慢道来”中“讲述”的意思,而“名”字算是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作动词。“非”即“不是”的意思,代表一种否定;“常”的意思指“恒常”,也就是永恒不变的意思。这一句话作为全书的开篇,简明扼要地指出了本书的研究对象,就是代表世间颠扑不破的最高准则——“道”。

《老子》这本书又名《道德经》,抓住了“道”,就同样能理解“德”,因为“道”是天然存在的准则,没有什么可以打破它,而“德”则是一些能够作用于世俗社会并且给人类带来价值的准则。一个是高阶的存在,另一个是前者的衍生之物,所以在老子看来,得道之人与有德之人相比较,显然是前者修养更高。但是若是与世间其他的功名利禄相比,“道”与“德”完全比它们重要且高阶。全书的主要思想就是尊道崇德、清静无为、摒弃功名,文字简洁易懂(至少在我看来理解没多大问题),容易背诵,准确反映了老子的处世哲学与高深思想,不失为绝世箴言,值得时时翻阅。

今天先写到这里吧,因为这本书里值得挖掘的精彩语句和闪光点太多了,我想再好好看一看,再接着写读书笔记。

相关文章

  • 重读中华传世元典《老子》(道德经)01

    两年前我还在上高中,当时是兴趣使然,爱去逛书店,因为里面有好多斑斓的书籍。那时候买了一本彩图全解版的《老子 庄子》...

  • 【觉悟《道德经》,开启众妙之门】

    【觉悟《道德经》,开启众妙之门】 道德经是老子的传世之作。老子为道家始祖,被民间神化为太上老君。道德经本身包罗了中...

  • 来自《道德经》的成语

    六个来自《道德经》的成语 传说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被关令尹喜拦下,求老子传授著述,于是老子留下五千字《道德经》传世...

  • 典籍-2023-02-1

    儒家经典:《论语》、《孟子》、《荀子》,所谓孔孟之道。道家经典:《老子》(亦即《道德经》,目前有传言先传世的道德经...

  • 删繁就简,把《道德经》读薄

    道德经是老子留下的传世之作,包含了老子对于事物发展规律的总结(就是大家常说的智慧、“道”)我读过《道德经》再去看很...

  • 读《道德经》后心得

    《道德经》 作者:老子 老子,名李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 《道德经》本名《老子》,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

  • 2022-03-12

    上午重读了《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经〉第三辑》的序。也读了“中华民族的无死智慧”一节。 还记得收到这本书时的激动,...

  • 老子的六大智慧成語,一生受用不盡,

    传说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被关令尹喜拦下,求老子传授著述,于是老子留下五千字《道德经》传世,可以说老子一生的智慧尽在...

  • 老子天下第一!

    老子的《道德经》是中华文化的经典之作,虽然中华民族被孔子的儒家学说霸占了二千多年,但老子的《道德经》仍然是读书启蒙...

  • 再观《道德经》的无为

    如今,重读《道德经》,再品老子的“无为”,突然发现,自己太肤浅了。 幼时观《道德经》的“无为”,以为什么也不做就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重读中华传世元典《老子》(道德经)0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map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