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说开悟很简单,会不会有人生气,
我不知道确切的开悟状态如何,
但我知道一个阻止开悟的障碍,
逻辑证明。
逻辑证明属于哲科思维,
哲科思维的最大特点是先怀疑,后求证,得到证实才能相信,
要保持怀疑,因为人类的科研活动,哲学探索,
总是在不断发展之中,这种发展,常常推翻原有理论,
把这种思维用在内心世界,
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找证据。
追求自信,
就会在日常活动中,到处寻找证据证明自信。
追求开悟,
就会在日常活动中找是否达到开悟标准的证据,
今天状态不错,感觉明朗一些,
明天状态不好,仿佛又退步很多,
寻找证明与想要开悟的强烈程度组合在一起,心会飘忽不定,
不靠逻辑证明靠什么?
信念信仰,
这事和宗教无关,
信念信仰是一种确信状态。
为什么很多讲开悟的文章都要强调相信,
因为这一切都不在逻辑之中,
你不能“要”开悟状态,因为你要和要的对象形成你和它的关系,
你“要”的状态,会维持你和它之间的距离,
“要”就永远达不到。
就像有的朋友,给自己打气:“加油,相信自己,你可以的。”
你想想,什么情况下你会说这种话,恰恰是没信心的时候。
什么时候需要加油,没油的时候。
什么时候你最紧张,不停告诉自己别紧张的时候。
把你“要”,变成你“是”,
你相信自己是某种状态,包括自信状态,开悟状态,
并且丝毫不会怀疑,
你才会处于那种状态中,
“你是”里面没有它,没有“你要”时的二元对立关系。
你要证据证明才能确信自己处于某种状态,
是有所住而生其心,
你不需要证据证明,就坚信自己处于某种状态,
叫无所住而生其心,
金刚经中说,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讲的正是这个意思,
有人会说,这不就是自我催眠么?
我也这么想过,
而且我还想,如果不顾事实,一味自信,那不就成愚蠢了么?
比如我手里有个指甲刀,前面街角有只藏獒,要咬我,
我真能说服自己充满自信,然后拿指甲刀冲上去跟藏獒硬刚?
这不是扯淡吗?
我只有指甲刀,怎么可能产生干掉藏獒的信心呢?
我总要有个足够管用的武器,我才会有信心吧?
我想了很久才想明白里面的问题所在,
信心,存在于内心世界就好,不要把它放出来,用于外在世界的活动中,
什么意思?
我们其实习惯了一种很荒谬的说法,
遇到一个难题,我们常常根据准备充分程度,说自己有没有信心,
这次考试,我精心准备了半年,我有充分的信心取得好成绩,
是不是这说法特别常见?
问你个问题,
如果准备到位了,需要信心这种东西吗?
如果准备不到位,信心这种玩意有用吗?
是不是觉察到了一丝诡异?
信心根本就不应该拿出来用在外在世界,
你带5000块钱请朋友去人均消费200的地方吃东西,
你用得着说自己有信心买单么?
你带500块钱请朋友去人均消费850的地方吃东西,
你需要增加信心,还是需要增加钱呢?
你看,这件事是不是跟其他众多事件都是同一个意思,
信心不应该用于外在世界,
如果我手里有高压电棍,我大概率可以把藏獒电趴下,
如果只有指甲刀,还想啥,悄悄跑吧,
你也可以说自己有信心跑得足够快,当然这是开玩笑。
信心不建立在具体条件证明上,
无所住而生其心,才是正确玩法,
依赖具体条件而生出的所谓信心,
都不是真正的信心,
它会飘忽不定,
只有信仰信念产生的信心或其他任何内心状态,包括开悟状态,
才是真正的内心状态,
另外,烦请各路大神,有开悟心得之人,拜托用凡夫可以理解的方式分享,
帮助普通人获得提升,功德无量,
我不相信一种表述方式,无法用大白话进行翻译。
我不相信一种状态只能用听不懂的玄妙语言云里雾里。
如有冒犯,恕罪。
在隔壁的回答下,有个评论说到,世间法与出世间法井水不犯河水,
我认为,世间法对应逻辑证明,出世间法则在逻辑证明之外,
彼岸在逻辑证明之外,正是如此。
三世因果暂时不在我的研究范围内,
目前我最关心的一句话,便是上文提到的金刚经中所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佛教中讲:
贪嗔痴,此三毒残害身心,使人沉沦于生死轮回,为恶之根源,故又称三不善根。
(1)贪,对顺的境界起贪爱,非得到不可,否则,心不甘,情不愿。
(2)嗔,对逆的境界生嗔恨,没称心如意就发脾气,不理智,意气用事。
(3)痴,不明白事理,是非不明,善恶不分,颠倒妄取,起诸邪行。
我们抛开生死轮回不谈,
先看贪和嗔。
贪是什么?对顺的境界起贪爱,
为什么起贪爱?
顺的境界,可以理解为内心状态找到的良好证据,
得到,可以证明我很好,因此产生贪,
不自信的人,对能够证明自信的事情,也会贪,希望多一些,那样才能有更多的自信。
亲密关系中,总感觉缺爱的一方,不停问对方,你爱我么,会贪恋反复确认的过程,因为得到反复确认,才能不断证明,自己值得被爱,正在被爱,才能安心。
我们每天忙碌赚钱,赚到的钱真正用于生存必须的支出,多吗?解决温饱需要用到的精力到底占全部工作时间的几成呢?
除了解决温饱之外的花费,都在干啥呢?买证据。
买让自己感觉很好的证据。
这样的例子能举出无数,以上这些求良好证据而得不到呢,嗔出来了。
对逆的境界生嗔恨,没称心如意就发脾气。
为什么会生气发脾气?
逆的境界是顺的境界的反面,良好的证据得不到,相反,会获得糟糕的证据,
比如不自信的人,一直无法获得能够证明自信的事情,得到的都是自己做得很糟糕的证据,自信依然处于亏空状态,闹心。
亲密关系中,总感觉缺爱的一方,不停问对方,你爱我么,得到的回答总是你没事闲的吧,无法得到确认,无法证明自己值得被爱,正在被爱,无法安心,闹心。
我们每天赚钱,但赚得不够,我们心中认为足够好的证据太贵了,买不起,
能买得起的证据,证明效果微弱无力,闹心。
比如通过买包获得自我感觉良好的证明,买300块钱的,啥感觉都没有,买3000的稍微好一点点,心中真正想要的是3万的,那才能足足的证明自己很好,但钱不够,闹心。
先是求良好证据,产生贪,贪而不得产生嗔,嗔久了人都傻了,必然痴,痴也不复杂,就是蠢嘛。
这一切都从哪来的?
最初的贪从哪来的,来自逻辑证明,
你不会贪十吨稀土矿,要它干嘛,都没地方放,
除非你知道那玩意值多少钱,为何我们原本对一件事物并不起贪心,可一旦知道很值钱,
贪心立马爆发,因为你知道值钱,就能卖钱,卖了钱,就能买你心中想要得到的事物,
你想要得到的也并非事物本身,而是那些事物到手以后,作为证据所代表的证明。
需要证据证明自己的心此刻状态如何,
这叫有所住而生其心,一切痛苦皆源于此。
金刚经中还有这句话: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先记在这里,慢慢想清楚,写清楚,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