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俗世文学

俗世文学

作者: 绿阴冉冉 | 来源:发表于2023-07-20 20:09 被阅读0次

当李白、杜甫的诗达到创作的巅峰,李煜独辟蹊径,他从通俗中开创出新的经验。他的文学成就来自于民间,语言通俗易懂,直抒胸臆,他的词具有了惊人的影响力。例如《乌夜啼》(也作《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这个句子如此的直白,写的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无言心绪。

像“剪不断,理还乱”,这也是我们平时常常碰到一个难题,如:一团线解也解不开,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的那种感觉;写日记时,怎么写也找不到头绪时,也是这种理还乱的感觉。

李后主在前半生的花天酒地中,在歌舞不知几时休的淫乐中,“剪不断,理还乱”是他当时的一种真实的感受。他以词这种文学形式表达出了一种大众化的生活体验。

又如:“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的感觉,这是离别的哀愁,这种滋味又说不清楚是什么,这是李后主个性情感的体现,它不同于流行歌曲里“心头”“滋味”一类的泛泛之词。因此,当心中有忧愁有烦恼时,“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便广而用之。

这种情感的表达,比较倾向于通俗文化。虽然有时候我们在文学形式上认为通俗不好,可是有时候通俗恰恰又是最好的。当文学创作在形式上越来越难突破,越来越和民间脱节的时候,通俗的意义就是回到世俗,俗世文学自有它独特的魅力。

今天,当我们读到“林花谢了春红”这样的句子,会隐约感觉到和唐诗不一样。“太匆匆”,时间这么快过去,这是一种直接的民间感情。

除此之外,每一首词里都有音乐的调性。像“虞美人”“乌夜啼”这样的词牌名,词人只需按照音乐填词,便可像流行歌曲一样传唱,这种形式深受大家的喜爱。

李后主早期的很多“小令”,虽比较短,但也有不同的音乐形式,可以反复唱。这大概是在酒宴当中偶然唱的一些小调,本来也许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有一点调笑的艳词。但他在亡国之后创作的词,会令人感觉到其中有很多对繁华的追忆。例如:

《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他又在做梦了,他梦见什么呢?“上苑”就是皇宫的园林。园林里还像以前那般“车如流水马如龙”的繁华与热闹。那个时候的花、月亮、春天的风都是最完美的状态,可谓是“花月正春风”。

《望江梅》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闲梦远”,梦又出现了:“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笛在月明楼”。他的梦里出现了清秋时节的南国、已成过去的千里江山、月明吹奏的笛声,这些都是他记忆中最美好的时光。

李后主是一个会玩的皇帝,当时只要是月圆的晚上,金陵的皇宫里全都在演奏他所创作的音乐。

非常遗憾的是,经过一千多年,大部分的词都不知道该怎么唱了。我们今天读到的《虞美人》《乌夜啼》,都是文学的部分,至于音乐的部分,已经遗失掉了。

相关文章

  • 什么样的文字能窥见一个人的文学功底深厚?

    什么样的文字能窥见一个人的文学功底深厚? 看完《俗世奇人》你便可知。 看书却像听评书 近日将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读...

  • 仓央嘉措:人生就是一场修行

    出于俗世之中,便总要做些俗世之人会做的事。做俗世之事便有俗世之乐,有俗世之乐便有俗世之困。来源于红尘深处的一个个脆...

  • 俗世奇人

    俗世奇人 《俗世奇人》虽然说为俗世却无俗世之气,我想这俗可能是说用笔十分简洁明了吧...

  • 《俗世》

    文 | 晨妤儿 想飞上天 随着空气蒸发 羡慕云朵被绣在天上,慢慢的消亡 我没有云朵的潇洒,它是天上仙 我有肉体,会...

  • 俗世

    这俗世 比我想象的有魅力许多 有时是充满金钱味的恶心 有时是充满势力味的昧心 然而 有时又人情味般暖心 有时又蜜桃...

  • 俗世

    每天, 我就这样的生活… 为了生存, 我学会了点头哈腰, 学会了客意迎合, 学会了虚伪奉承… 带着一个假面具, 游...

  • 俗世

    不眠,因为琐碎 混于俗世,免不了俗气

  • 俗世

    就当我们从未老去 没路过斑驳,也未经历风雨 看不见世态炎凉,听不见人心冷漠 我们如孩童般笑着 除了我们自己,旁人都...

  • 俗世

    门前猫狗戏, 屋后红枣花。 遥望黄河处, 清风细柳摇。

  • 俗世

    俗世的你我。 什么叫俗世呢?就是一大堆琐碎不堪的事聚集在一起。譬如说你跟你男票吵完架,或者接吻,然后呢...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俗世文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mdz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