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镇化加速的今天,我们越来越容易忽略一个群体:空巢老人。
加速发展,正改变我国的家庭模式,与父母不再常住一起。
走出家门,为生活劳碌,家留老人,独坐门前,眺望远方。
-01-
三双碗筷,两人思念,两人吃。
每天摆上三双碗筷,你归来时,家中饭菜才更有味道。可惜,你迟迟未归,每天家中索然无味。
苏州杨老伯烫伤跌倒,靠一瓶水度过三天,如果没有邻居的相助,杨老伯就已经离去了;成都的余婆婆,身患尿毒症,如果护士医生没打电话,余婆婆就已经离去了;吉林的全阿姨心脏病发作,如果没有小区的副主任的机智,也许全阿姨就已经离去了......
新闻看得让心疼与庆幸之外,更多的是唏嘘不已。
父母最希望见见自己的儿女,哪天不行了 ,也能看到最后一面。
“你在何方?做着什么?吃饭了吗?添衣了吗......”
更多的是,父母在絮叨中独自离去。
每天屋子静得凄凉,桌上饭菜凉了又热,热了又凉,盼儿女归来,原地等候。
等来却是日复一日的思念,直到离开人间。
-02-
一分钟的欣喜,等来的是无尽的煎熬。
每次你打电话过来嘘寒问暖,彼此都是聊个一分钟,这一分钟转瞬即逝,父母等候这一分钟有时是一周,有时是一个月,有时不知何时。
当你去外地工作的时候,父母就开始了对你漫长的等候,没有了往常打闹声,没有了争吵声,更没有了一家人的欢声笑语。
每一天都是挂念,孩子还好吗?你来电话,父母都会说:“工作忙吗?注意身体。”
父母永远是你最坚实的后盾,每一时每一刻,都在想你。
希望你在外头遇到开心不开心的事,都能与父母倾诉。也许父母很笨,没有吸收好新时代的知识,我们很难去沟通。但是父母在家里,也看三生三世,看你喜欢的明星,特别你妈,老大不小了,还追星。
每一位空守家中的父母,期待你在外头越过越好,藏有无尽的孤独,只是为了你心无杂念。没有人会知道,父母每一天的夜里,在承受多少的悲伤。
“孩子你在外好好的,我们在家没什么事”。道出多少位空巢父母的悲凉。
-03-
“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变老了。”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
身为子女,又有多少个尽到子女的责任,听着《父亲》,听着《当你老了》,听得心里揪得阵痛,复制一段歌词,在朋友圈发上“爸妈,我想你了”。
可你忘记在朋友圈里,已把父母屏蔽了多久。
打开微信聊天,上次对话还是在前几个月,寒虚问暖了几句,就没有了下文,而每一次的开始都是“孩子,你忙吗?”
你有主动过吗?
渐渐父母成为记忆中的回忆,没有自己主动去找父母聊天,只会在父亲节母亲节时,一群群尽孝的儿子女儿刷屏朋友圈,说着“爸妈,辛苦了,我爱你。”
电话的每一次都是“嗯,啊,好的,放心,我忙了。”你多久没有和爸妈说出我爱你了。
无论你在朋友圈发几千万条“我爱你”,都不如你在电话的一句“我爱你”;无论你在电话打了多少,都比不上你常回家看看,和父母团聚。
一家人,一桌饭,是父母最大的念想,更是父母最大的心愿。
子欲养而亲不待,树欲静而风不止。
不要在电话里不耐烦,不要随便的敷衍父母,不要让陪伴成为你以后的遗憾。
父母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想你,只是你不知罢了。
-04-
忘孝,下一代的空巢就是你。
这一代的空巢老人是你的父母,那下一代呢?
未来就是当下的缩影,你忽视父母,常年在外不回家,电话没有几个,家成了一座孤岛。
由古至今提倡的孝道,阖家团圆,不能忘记,不能改变,家人要在一起,而不是各奔东西,四散开来。
如果没有了父母,家何以为家,那只是充满了回忆的壳,没有了味道,没有了人情。
如果你常年在外工作,只求你能教会父母用视屏聊天,时常和他们交流;如果不方便,拿起电话,和他们聊很久很久的天吧;如果可以,愿你能常回家看看。
他们斑白的两鬓,都是日夜的思念。
-05-
孩子,在外平安就好。
每天你的一个来电,父母便会欣喜若狂,他们在家里不方便的做事,也会自我逞强,不让我们担忧。
老人们独自在黑夜里流过多少泪,我们不得而知;我们知道的是,父母一辈子都在为儿女付出,不求回报。
儿女不在家的时候,一素便是一天,当儿女回来的时候,摆满了大鱼大肉,他们只是细细嚼咽,让儿女吃得最多。
嘴上拼命的赶着我们出门去工作,心里却在拼命的挽留。
转身,便满含热泪。
父母们,需要的不单单是生活上的保障,更需要的是子女的关心。
常回家看看,常联系,不忘记,不嫌弃,父母便不再是空巢,孤寂也不会到来。
孩子,永远是父母心头的一块宝,常回家看看,说句:“爸妈,我爱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