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率领3万人马翻越秦岭去往南郑,在路上他采纳了张良的建议,大军过后就烧毁栈道,以此来麻痹项羽,造成不再东出的假象。到达南郑后,刘邦在萧何的建议下,将毫无战功的韩信败为了大将军,那么刘邦真的就不会东出了吗?韩信又能否胜任大将军之职?本期视频我们就一起走进韩信的成名之战。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韩信被拜为大将军之后,要面临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帮助刘邦反攻三秦。夺回关中,驻扎的是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新和嫡王董毅,总指挥就是曾经的秦朝名将,后来投降项羽的章邯。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关中和汉中的地形情况。关中一直是秦国的核心区域,因为东南西北各有一个重要的关口,因此被称为关中。汉中则位于关中的南部,两地之间相隔着八百里的秦岭山脉。要想从汉中翻越秦岭进入关中,自古共有 5 条道可走,分别是子午道、倘若道、包鞋道、陈仓道、岐山道。
在这些要道上,张涵必定会部署大军驻防,只是兵力强弱会有所不同。此时要想攻入关中,汉军在人数上不占优势,还要长途奔袭。去打败张涵,唯一的办法就是突袭,而且还要在张涵最为薄弱的防线突袭,才有胜利的希望。针对这种局势,韩信便制定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划。首先他派樊哙带领一半老弱病残的士兵去修复之前被烧毁的栈道,并且限期他们一个月之内修好。樊哙并不知道这是韩信的移兵之计,便一边修缮道,一边在心里埋怨张良,早知今日要重修,当初何必要烧毁呢?当汉军修复栈道的消息传到关中,章邯并不以为然。按他估计, 500 里的栈道要想修好,至少得三五年才能完成,所以并不着急。
与此同时,韩信又派曹参偷偷地率领一支人马,沿着汗水逆流而上,走齐山道去攻打陇西,很快就占领了下边。随后,樊哙也被偷偷地抽调了出来,并率一支军队沿着西汉水向西北进军,准备攻击西线和上规。很快,探子就将曹参和樊哙的行动禀报给了张涵。张涵分析后认为汉军是打算控制陇西,然后再从陇西沿着渭河进攻关中。于是张涵便派兵去增援陇西。但其实韩信派出的这两路大军同样也是宜兵,目的就是分散张涵的兵力,减轻陈仓防线的压力。而真正的主力则是由刘邦和韩信率领,走的是陈仓道,此时已经到达了故岛县,从这里再往北就是大散关了。随后曹参也从下殿向东北行军,在顾道与刘邦的主力会合,一起冲击陈仓防线。
当陈仓的战报传来,张涵才明白了韩信的真正意图,其实是陈仓。于是张涵便亲率大军迅速的增援陈仓。虽然此前韩信已经做足了功夫,但张涵不愧是秦朝的最后一个名将,不会让韩信的计谋轻松达成。大散官是从陈仓到记录关中的重要关隘,易守难攻,张晗之前就在此处布有一定的兵力,再加上及时的援军,汉军一时竟无法突破,这本身就是一场突击战,如果突破不了,就要赶紧撤军。等到司马新和董毅的援军陆续赶到,发起反扑,汉军就会有全军覆没的风险。于是就在刘邦准备打退堂鼓,撤回汉中的时候,一个名叫赵琰的人告诉刘邦,其实到达陈仓,还有另外一条路可走。
这是一条非常古老的路,当年的老亲人就是沿着这条路进入的关中平原,他是沿着渭河直通到陈仓的一条狭窄小路,因此这条路被称为陈仓辖道,位于六盘山的一个支脉小陇山上。但是这条路非常难走,大部队根本无法通行。于是刘邦便挑选了一批精悍的士兵,沿着山脉进入渭水谷地,再沿着渭水顺流而下,从现在的峡石镇走出陈仓峡道突然出现在陈仓的渭水北岸,而张涵的大军此时却正在陈仓的渭水南岸等待着汉军。渭水北岸突如其来的进攻,使张韩军腹背受敌,阵脚大乱,陈仓失守,张海隐军退至雍城,刘邦则趁机占领了陈仓。陈仓一破,那么整个关中平原就无险可守了。
刘邦先是将部队一分为二,一路由他亲自率领追击张涵,张涵只能放弃雍城,且战解退到废丘的时候被刘邦军团团围住。废丘是秦国的古都,当时被称为犬丘。秦统一六国之后,逐渐就被废弃了,因此被称为废丘。废丘的城防坚固,城下还有护城河环绕,汉军一时无法攻破,双方就再次展开了对峙,并一路由曹才率领追击张涵的弟弟张平。张平一路败退到侯志,却被曹参团团围住,张平只好突围,弃城而逃,曹参便一直追到咸阳城。随后刘邦又将大军分为五路,第一路由刘邦亲率主力继续围困章邯。第二路以冠英为主将,率军攻打司马新,目标直指函谷关。第3路以周勃为主将,率军攻打基线,继续追击张平。第4路由丽商率领北上攻打董毅。第5路由建设率领攻打天水等冗西之地。
就这样,三秦之地战斗力最强的张涵被围困在费丘,司马新和董毅既无力救援张涵,也无力抵抗韩军,最终在汉军的围攻下兵败投降,尤邦便收复了三秦,只有张涵还在费修城里固守着。有一天天降大雨,韩信便命令樊哙将下游堵住,将河水都灌入到费丘城中。费丘城破,张涵见状,知道费丘城已难以支撑,便拔刀自刎而亡,一代名将就此陨落。经此一战,刘邦平定了关中的大部分地区。此时刘邦的地盘基本类似于秦始皇统一六国前夕的地盘,不仅控制了四赛之地的关中,还掌握了天下最为富庶的关中庭园和巴蜀庭园,从此他也就拥有了禹象与逐鹿中原的资本。本期视频就到这里,感谢观看,下期再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