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为什么这个白线远看是弯的,近看是直的呢?”女儿好奇地问。本是一脸疑惑的我,瞬间明白女儿的问题。此时的我们,正在去学校的路上。而女儿所说的白线是道路上的交通标志线。
“你从远处看的时候,看到的白线多不多?”
“多。”
“从近处看呢,和从远处看到的白线对比一下,哪个多一点?”
“从远处看,看到的多一点。那为什么会弯,近看就是直的呢?”
“嗯,远处看到的白线多一点,直的和弯的在一起,两个一对比,看到的就是弯的。从近处看,只能看到眼前这一点,所以看到的白线是直的。”说完以后,担心女儿不是很能理解。于是,我决定换一种方式给她解释。
“你站的高,看到的东西多,还是站在低的地方看到的东西多?”
“当然是站的高了。我在姑姑家的阳台上,能看到整个体育馆。”女儿认真思考,回答。
这时,不管孩子懂不懂这个道理,我都要每一个可以“教育”女儿的机会:站的高,才能看得远。如果只看到眼前的东西,我们只会专注于眼前的细节,从而会忽略很多重要的东西。
在说这段话的时候,我想到了家庭教育,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学习问题,唯成绩论,在学习面前,其他都不重要。
从十几年的求学生涯来看,就是从远处看。专注于当下孩子和学习相关的种种行为习惯,就是从近处看。因此,看到孩子坐不直,你会忍不住;简单的算术,你的情绪会一触即发;看到孩子的作业情况,鸡飞狗跳是日常…
如果从远处看,孩子当下的种种问题,在十几年的求学生涯中,都会忽略掉。郑渊洁在《家庭教育课》这本书说:在终点时取得胜利才是冠军,而不是在每个阶段都取得胜利。
人不是机器,不可能每个阶段都能“按部就班”的,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是属于他自己的。
这样说,不是对孩子撒手不管,而是父母适当地引导孩子,以及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站在背后支持和帮助他。

图源:网络,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