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长辈,对于社交网络中的表情特别在意,甚至对于网络新鲜用于持怀疑甚至拒绝态度,我的长辈就有咨询我关于微笑表情和路齿这两个表情应该在什么样的特定环境下进行使用,仿佛是在向我要一本表情包使用说明书。当时我记得我的回答是这是按照自己个人喜好以及个人对待表情的理解来使用的,但我内心的想法是:为什么会有产生这个问题呢? 这到底是不是一个问题?
昨天在家庭聚餐中发生了一件十分荒唐的事情,我家的小姨拥有一颗玻璃心,因为儿子在群里发了一个表情:这对8岁的我来说太沉重了。顺便说下表弟今年20岁。我的小姨失声痛哭,在场的人别吓到飞起来,这是怎么弄的?明白真相的我们眼泪掉下来。
这对8岁的我来说太沉重了,为什么在小姨眼里8岁被忽视,而无限放大了沉重? 当然份难过很大一部分是母爱的驱使,因为一句玩笑似的表情,小姨当真了,在小姨当时的世界里,一定是奔溃的,她的儿子心情很沉重。
明白真相的大家哭笑不得的同时,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全民娱乐的时代,大家习惯了互相调侃互相用幽默的方式来表达我们的日常。我们真的是习惯了这一切,无从追溯这种习惯是怎么养成的,好像面对互联网的那一刻我们就全面接受了这一切。但是小姨是怎么回事呢?
小姨这类人一定还有很多,到底是什么造成这类人呢? 4G时代真的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比如大阿姨会严格遵照微信朋友圈里关于养生的条条框框;大家都学会了抢红包,在接受这种铺天盖地的改变同时,他们做好了迎接的准备了吗?
我和表妹谈论过这个话题,我们认为这存在代沟的问题,但我不认为这全是代沟的问题,一定还存在着其他的理由。
昨晚的饭局上,小姨的女儿也哭了,远在学校的儿子估计也受到了影响,我只是想,未来我和孩子的距离如果这么遥远,也算是蛮縗的吧。想写写这方面的报告。
生活中类似的事情应该很多吧,沟通还真是挺重要的事情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