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摘抄陈海贤的课程内容,这次说的是冷战
如果双方的沟通一直都充满矛盾,或者双方争吵太久,人们就会把彼此当作是唯恐避之不及的压力来源。这种对焦虑的回避会压倒对联结的渴望。
现实是,夫妻又总是生活在一起,没法分开。这时候,身体会出现一种特别的情感反应机制:对来自关系中的情感加以防御。好像身体有一个情感通道,而他们逐渐关闭了这个情感通道。这不是自我意识控制的结果,而是身体对关系适应的结果——身体会自然倾向于减轻自己所承担的情绪压力。
可是这种身体的适应让人们很难接受,就像一个人从自然放松的状态变成长期捏紧拳头的紧张状态,而这种紧张还只是为了应对可能的危险。更重要的是,关闭了情感通道,虽然屏蔽了焦虑和悲伤,但是也屏蔽了快乐、激情和亲密感。
这时候,人就会感觉到麻木、隔离、抑郁。这也是为什么一些伴侣之间如果有长久的未解决的矛盾,就很容易导致抑郁。
为什么伴侣会陷入这种习惯性的回避模式?
其实很多回避型沟通的背后,经常都有一些难以言说的委屈在。如果这些委屈不去处理,就会变成一个在心里隐隐作痛的伤口,提醒自己对面的这个人不可信任。然后就开始想要一个人去扛着自己的生活。
最开始这种对抗是有赌气的成分在。人们想告诉对方:没有你,我也可以。可是慢慢地,两个人的关系就会变得疏远,这时候重新接近就会变成一件小心翼翼的事。
埋在心底的委屈会变成怨恨,而提起它又需要巨大的勇气,甚至会引来激烈的争吵。双方都在努力回避,很多伴侣就这样越走越远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