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书

作者: 苏州的雨巷 | 来源:发表于2024-01-10 12:25 被阅读0次

    年初,我习惯买几本上一年度的作品精选。

    以前,出版类似书籍的有好几家出版社,各有千秋,让人难以取舍。现在,我是看哪家先出,就买哪家的。长江出版社在这几年总是占先,而且它的选编是由中国作协创研部来负责的,质量也应当可以保证。

    买几本这样的书,对上一年度文学创作的全貌会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比如,这次,我就买了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和随笔四种,够了。这套书现在出的是11册,其他的可能都不是我感兴趣的。

    我要说的是,这四本新书在某网上买还都是五折价,四本书不到八十元,平均起来只有二十元一本,也太便宜了一点。

    果真,买书还是最便宜的交易。

    上网,突然跳出一篇以前的习作,应该是2020年度高考的试水作文。当年吴江报的秋歌喜欢在高考作文公布后,组织几篇试水作文,我也参与了几次,这篇就是其中之一。

    我把文章贴在下面,连编者按也放在一起,省得我再来解释。

    我之所以要把这篇旧文贴出来,是前几天看到了莫言的一句话,他说:能改变自己的都是神,想改变他人的都是神经病。这句话击中了我。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经常会变成神经病的。以后还是要做一个正常人,少做这样的无用功。

    重返高考作文现场│人们只相信他们自己所相信的

    来源:吴报评论工作室 作者:庾向荣 2020-07-07 19:01

    作者 庾向荣│责编 沈振亚

    编者按:一年一度的高考拉开帷幕,语文作文又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吴报评论工作室邀请今吴江评论员、特约评论员一起重返高考作文现场,与大家一起作文,为学子加油鼓劲。

    选择考卷:江苏卷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

    写作者:

    庾向荣,时评作者。

    托现代科技之福,精准算法大大改变甚至重构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模式和规则,你的喜好,你的习惯,被机器牢牢地记住,好处是让你更有效率地获取精准有用的信息,而这些正好适合你的信息,无疑将会给你带来帮助,送来福利,甚至影响你的人生。

    但天长日久,这种精准推送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学术上有个“信息茧房”的概念,说的是如果长期只关注自己所喜爱的信息,而忽视了对其他信息的接收,那么就会像蚕一样桎梏在封闭狭小的“茧房”之中,自得其乐的同时,阻断了多元化的信息通道,最终收获的是大量的偏见。

    人们对未知世界的认识,就像是一个圆,你掌握的知识越多,所对应的未知领域就越广。有的人,在某一个领域钻研到了顶端,但他也只是这个领域的专家,并不表明他是“万宝全书”,无所不通。我的一个朋友,是他所在领域的顶级专家,但他给人的印象就是个“书呆子”,他不懂人情世故,不晓世态炎凉,有次跟他聊天,说起他的专业,侃侃而谈,但在一些普通的、常识性的问题上却难以沟通,让人直叹无奈。

    其实,不好沟通还是小事,鸡同鸭讲,可以不讲,互不干扰,各自安好。怕就怕,他认为他是正确的,非要来说服你,或者你认为你是客观的,非要去说服他,结果互不服气,两败俱伤。

    这就是长期偏食而导致的偏见,而造成偏食的主要原因,就在于长期接收的是同一类信息。在琳琅满目、丰富多彩的世界面前,只是打开了一个小小的窗口,视野狭小了,眼界局限了,思维的方式也跟着改变了,这是应该警惕的。

    偏见的危害,不需赘言。在心理学上有一种常见的效应,那就是“人们只相信他们自己所相信的”,而且总是振振有词,不愿意接受其他的观点,听取别人的声音。这种盲目的自信,只是偏见的外在表现形式。常有人感叹,为什么通过讲道理说服一个人那么难?难的不是道理不对,方式不当,而是对方根本就不愿接受你,早早地把你拒之门外。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社会交往中,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绝对是件好事。但如果沉浸其中,就是另一种形式的自我封闭,并不可取。个性化的精准推送更像是一把双刃剑,既给你带来福利,也给你带来伤害,利弊总是密切地交织在一起。如何趋利避害,才是更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买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mkz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