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字唤醒味蕾
女儿手捧《至味在人间》,目光热切。为不给她留下一个不爱看书的印象,也为满足她书品上的被认同感,我欣然接收推介。老实说,这是我第一次阅读专门有关吃的书,包括烹饪菜谱在内。
短篇一篇篇收录,我从中间翻开,入目第一篇《一个人的面馆》,即刻被作者有趣的表达打动。随即从头阅起,一口气看了30多页。作者居然将平素里诙谐的口语形成文字,简单直白,腔调恰到好处,让人不得不欢喜。我在令人发笑的句段旁,画了“笑脸”的表情符号,结果发现几乎每一页都做了这样的记号。
书架上《携程》,只要随手一翻,类似“邂逅云曼温泉”、“饕餮花痴盛宴”、“美味养生定食”为名的小篇就会映入眼来------这些标准的“携程体”文字,再辅之大量精致的图片,对小资人士的口味。相反,《至味在人间》,从街头巷弄挖掘出的美味,显得质朴和地道许多。
回到开头的《一个人的面馆》。坦率说,我对烹调不胜其烦,若有人愿代烹饪之劳,我不准备计较味道好坏。说开,也是对美食不多追求使然。不知是否应该惭愧地对号入座作者所言“需要原谅的味蕾发育不全”的那一类人?
我生长在一个没有“面食”文化的南方------这里,我想,“南方”表述为“福建”更加贴切,因为南方里的“北方”,以面为主食的地方也有。之所以确定福建欠缺“面”文化,因为福州和闽南都是。记忆里,我的童年,福州外婆没有做过面。怀念最多的是她用福州话一字不漏为我们诵读睡前故事,《三国演义》和《隋唐演义》。她是冰心年代受教育的女子,一辈子读书品书。冬日暖阳下,架着老花镜在门口看《红楼梦》、《西游记》的老外婆,满头银发。可是,现在,突然,想念她的海鲜料理,泥鳅、乌贼、蚝、甲鱼的入菜,还有养在水缸里拘谨的“鲎”。或许,我们也吃过她做的面,只是我已经忘了吃面的事,只记得她做出美味的秘密武器-----蚝油和蟛蜞酱(螃蟹酱)。这也是这位离开福州在闽南生活半个多世纪的老人一生的“童年味觉”,是她的“生命密码”,所以她总要颇费周折,去打听有没有到福州的街坊邻居,托付他们带来家乡的味道。而,她的“乡愁”,又养成了我的“童年味蕾”,血缘原也在味觉传承中编写它的注脚。现在,那早已经是我渴望不可及的美味。所以说,“我们的一生注定要失去美好的人和事,要不然我们不会知道他们有多重要”。
闽南也是与“面”不靠边的地方。厦门人引以为傲的“沙茶面”,加了本地的甜辣酱,汤色鲜红。它并不是“主食”的霸道存在,而是以“特色小吃”的方式经营。 有了川菜“香辣会”的比较,我个人觉得论“辣”,沙茶面太过温柔;论“香”,也还是欠缺。在五缘湾吃到味道不错的面,不是在本地的面店,是一家以数字命名的台湾牛肉面馆-----有连锁店的感觉。进门的墙上一张店主田师傅的御厨大照,顶天立地立着。看似一大碗的汤面里,面条三四根,小白菜三两条,牛肉三片。牛肉的形状也真奇特,跟用汤勺挖出的西瓜瓤似的,半弧形;吃点在于它的汤头用大骨精心熬制,很是甘美。这一份38元的汤面,按店家的规定,可以再免费“续面”一次。可,就算面可续,食客众多,费时费力等待再被告知“售罄”,岂不多此一举?就算续到面,也就三两根的份量,若有似无。这样想想每次都情愿带上几分“余意未尽”的饥饿感离店,却多了光顾的次数。但,也有一次例外。一日,店口多了一老人,毕恭毕敬迎客,按日本人的礼仪,引起注意。当即感觉有那么点眼熟得不对劲。刚好,进店后安排的座位正对墙上那幅巨照,一眼发现老人就是巨照上田师傅的老年版。老人挨桌问是否合口时,我夸赞他:“田师傅,您的面真美味!”他很惊讶居然有人能直呼大名,硬是对我多了分亲切感,用欢快语调吩咐厨房现做一意大利面-----我在这家店的唯一一次“免费晚餐”待遇,让这个平日不爱言语的人体会到语言的力量。读《至味在人间》,更加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它的有趣,正因为作者的可爱,在不知不觉中拨动我情感的弦,调动我不灵敏的味觉。
《一个人的面馆》,结尾也有趣。作者约上要好同事吃冷面,事前先把冷面吹得天花乱坠,“又帮着放辣椒,又帮着倒白醋,忙活了好一阵,挑动着眉毛就等她赞叹的尖叫......”,结果换来的评价却是“哎,我真想知道,人要犯多大的错误才给吃这么难吃的东西?!”作者只好兀自感伤'这就是所谓的'我之蜜糖你之砒霜'吧”。------这里既讲“面”,也讲“心意”吧。
看来,南方人对否定的表达,要比上面这位要好的同事含蓄一些。“宾”绝不会当“主”的面,直白“难吃”;或扭捏着说“不太习惯”。即便不那么可口,也是微笑点头,连声“不错”;至少也应该是“还可以”之类的措词。偏偏我家的“美食评审员”------小郑同学,就喜欢简单直白给人差评。所以,书中场景让我有亲临其境的感觉。
你马不停蹄、大汗淋漓,做饭上菜,眼巴巴看着,满心希望她多夹一口菜,多吃一口饭。吃一半,她来句“不好吃,不吃了”,断然离席,全然不顾你眼神里有多少绝望的愤怒------用上“我之蜜糖你之砒霜”,贴切。她,每周一次吃学校食堂,回家会抱怨挤食堂之苦。我,每每面上给予极大同情,心里却窃喜------恨不得多几次这样的机会,好让她不时有个比较,充分体会“妈妈食堂”的“好”。不过,也不必对这种时不时的“差评”过于忧虑。我们年少时对母亲犯的错误,现在,她正在进行时而已。后来的后来,我们还不是拼着命回味那些不可挽回的童年味道------包括,母亲难吃的饭菜。“世界上最极致的口味永远是妈妈的味道”------我用这句话安慰自己,也深信不疑这是她稍远将来的“味觉归宿”。
在文字中苏醒味觉的人,听到食物的召唤,有了外出觅食的冲动。于是,驱车上路,月亮在车子正前方。一路上,追着月亮来到一家重庆牛肉馆。一碗麻辣牛肉面后,想追月亮回家的人,竟找不着月亮。一路找着,在近家的地方,望见她,圆盘似的高挂屋顶-----同一轮明月,三十年前,照耀闽南小镇、遥望夜空的女孩;如今,正温暖地照亮我回家的路。
2016-6-2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