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一生求仕不得。
孔子热衷于从事政治,却不被重用。
自20多岁起,他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
但是对治理国家的各种问题,孔子因为与当权者政见不同,最高统治者始终对他采取一种若即若离、敬而远之的态度。
直到50多岁,孔子真正参与政治的时间总共加起来也只有四年多。
而后从50多岁到68岁的这14年间,为再次寻觅施展才能的机会,孔子离开鲁国,带领弟子东奔西走,周游列国,进行政治游说,却仍然不被重用。
无奈之下,晚年的孔子只好回到鲁国,不再求仕,而是专心于教育和文献整理的工作,将自己毕生所学倾注于教育,终成一代至圣先师。
辛弃疾一生求施展抱负而不得。
英雄无用武之地,请缨无路,报国无门,一生求建功立业而不得。
辛弃疾平生以英雄自诩,英雄情结浓厚。
他渴望成为曹操、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渴望成就英雄的伟业。
他渴望被派往抗金前线,渴望抗战复国,谋求恢复南宋的大计。
他渴望施展雄才将略,征战沙场。
他渴望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
然而南宋朝廷昏庸无能,对金国俯首称臣,纳贡求和,只求苟安。
辛弃疾的政治主张与朝廷相冲突,故而不被起用。
他只能带着绝望的心情,被迫寄情于填词和农耕,满腔悲愤无处发泄,68岁含恨而终。临终前还大喊数声杀贼。
辛弃疾一生壮志未酬,令人扼腕。
但正是因为他将所有的英雄气概和报国无门的悲愤无奈写进诗词,借助诗词抒发感慨,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使词的意境雄浑有力壮美,才成为一代词宗和豪放派的代表。
蒲松龄一生求功名而不得。
蒲松龄从20岁顺利考上秀才之后,就再也没能考中举人。
那时候,对于像蒲松龄这样的穷知识分子来说,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就是科举制度。
这迫使他不遗余力地考下去。蒲松龄从20岁一直考到72岁,才成为贡生。
蒲松龄整整做了半个多世纪的秀才,这对于常人来说简直是无法想象的。
但正是因为科举之路的坎坷,蒲松龄只好在柳泉卖茶,借以搜集到大量鬼狐仙妖故事,并借在毕家教书之机,大量阅读,才诞生了《聊斋志异》这部旷世鬼怪小说。
曹植一生求爱情而不得。
当曹植第一次见甄宓时便念念不忘,甄宓却被曹丕占有,曹植日思夜想,御宇多年求不得,41岁便寂寞地死去。
但正是因为这份多年爱而不得的痛苦压抑,曹植恹恹成病,相思成疾。在甄宓死去后,曹植彻底绝望。在洛水之上,曹植仿佛出现幻觉,压抑的感情喷薄而出,仿若神来之笔,一气呵成写就了《洛神赋》这篇惊世美文。
求不得的痛苦该如何化解与超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