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在唐山生活了24年,让我念念不忘的是在陡河电站的那段光辉岁月。
陡河电站有一条标志性的建筑一一拦河堤坝,从东向西长约三千米,甚为壮观。地震后,长堤两侧呈现出迥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堤内遍地玉米宛如青纱帐,郁郁葱葱的杨树林与波光潋滟的陡河水库遥相辉映,好一派田园风光!堤外则是满目疮痍,废墟上的简易工棚纵横交错,远望灰蒙蒙的一大片,酷似非洲的“贫民窟”。住在工棚里的人来自全国四面八方,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一一援建工人。
其中有一支中建劲旅二局吊装队,位于堤外的西北角。这座大院是由二十几栋简易工棚所组成,因可防震,被简称为“防震棚”。从未见过这种房子的人,绝对想象不出它的模样,其简陋程度可用“不堪入目”来形容。地面一层废预制板,板下的地震废墟清晰可见,板上立着旧活动板房,顶棚伸手可及,有的房顶和外墙均被包裹在密不透风的黝黑的油毛毡里。住在里面,难以忍受的不是房屋的寒碜,而是严冬和酷暑两季的煎熬。
我家搬到陡电的第一年,正值盛夏,待在围如铁桶的防震棚里,如同钻进了烤箱,酷热难耐,有时只得逃离,躲进堤内的小树林以求清凉。尤为恐怖的是,躺在床上,突然会看到电灯在摇摆,床也在晃动,闪电而过的余震,猝不及防!足以把人吓得崩溃。寒冬来临,睡到半夜经常被冻醒,拿来温度计测量,触目惊心!零下八度,如同躺在冰窖里。每每想起在地震中逝去的150多位原吊装队的中建人,不禁感慨万千!他们的生命被埋在黑暗的废墟下,再也看不到阳光灿烂的世界。活着,没有比这更幸福的事了,还有什么值得抱怨的呢?工棚生活再艰苦也得咬牙坚持!于是带上线帽,一家三口挤一床相互取暖。整个冬天苦并快乐着!
防震棚里的春天,却有意想不到的小惊喜,在预制板的连接处,不经意间竟冒出来几株小草,或几朵不知名的小花。看着这些柔弱的小生命,真让人动容。它们奋力冲出废墟,不正是为了打探这个神奇的世界么?
刚到陡电时,我就像那些惊喜的小草,对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生产办公室为何空寂无人呢?参加过辽沈战役的老书记告诉我,因为他们的战场在生产第一线,工地就是他们的指挥所,你是宣传干事,也应该把工地当作宣传阵地。老书记的话充满革命激情,颇有鼓动性。次日,我就把黑板报转移到了工地上,现场采访、报道,当起了“战地记者”。
在施工现场,我零距离地接触了十几位来自四川的起重工。他们曾经是军人,走出军旅,又走进中建。看着他们在几十米高空作业如走平地,不禁肃然起敬。在好奇心的驱动下,我多次采访他们,并拋出了一个敏感的话题,你们常年在外不想家吗?他们的回答恬淡而从容,“在外奔波十几年,走到哪里,哪里就是我的家。”哦,难怪有媒体称“中建是一支四海为家的游民部落”。以前只是从字面上解读,难免肤浅。自从认识了这些离乡背井,走南闯北的军工后,我才真正读懂了其中的涵义:精彩人生总是行走在路上,每到一个地方,就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在我的记忆里,有一位塔吊司机的身影一直挥之不去。曾经,我几次站在高矗入云的塔吊下,举头仰望,顿生敬畏。脑里随之冒出一个大问号,年轻的女司机是如何驾驭这座庞然大物的呢?抱着好奇,我颤颤巍巍地爬上塔吊操作室,人仿佛站在云端,心立马悬空。俯瞰四下,地面的人和景物瞬间变小,如童话里的小人国。女司机小刘见我吓得脸色发白,禁不住大笑!你只要每天来这儿坐半个小时.,不出一个月,就跟我一样了,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威风着呢。几天后,我的笔下便有了“铁姑娘小刘”的形象。借用当今的话说,吊装队的“女汉子”非小刘莫属。
1983初冬,陡电三期工程进入封顶阶段。老书记在动员会上的讲话,再一次彰显了老革命的英雄本色,他说,这是一场硬战,全队必须全力以赴攻下这个堡垒!于是,吊装队五百多号人都进入了蛮拼状态,无论是工人,还是干部,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忙得跟“陀螺”似的。加班加点成了常态,且无一分额外报酬,奖金一词压根就没听说过。到了年终,能荣获一张“先进个人”的奖状,对一线工人而言,足矣。
北方的冬季充满了诗意,漫天的雪花飘飘洒洒,染白了大地,也惊艳了我!那年,冬季姗姗来迟,巳是数九寒天还未下雪。一天下午,陡电的上空骤降大雪,纷纷扬扬的雪花在空中飞舞,工地上影影绰绰,工人们全成了雪人,整个工地都被银色覆盖了,唯见一面鲜红的“青年突击队”旗帜在迎风飘扬。暮色降临,队长一声令下,十几个青工纷纷爬上40吨吊车平台,一位帅气的小伙夺过团支书手里的红旗,站在最前端。我被团支书拉上车,和他并肩站在旗帜下。吊车在风雪中缓缓行进,雪花扑面而来,每个人的脸都被冻成了“高原红”,车头的那面旗帜在雪中格外醒目,发出呼呼呼的声响,如鼓点般敲打着我的心,一股热流从心底漫上来,渗湿了我的眼眶,蓦地想起一首歌《咱们工人有力量》。这是我第一次解读“工人阶级”一词的内涵。这一刻,那车、那旗、那人已构成一副独特而生动的画面。
从此,这幅“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的画卷被我视为珍品,一直收藏在我的记忆库里。
八十年代距今已有三十年了,每每提及在陡河的那些美好时光,一股豪情便油然而生。我们的八十年代,值得铭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