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啊,今天是大年初一,新年第一天,跟大家拜个年,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虽说过节,我也是没一天休息的,大年夜晚上我还在做职业咨询,今天还在修改简历。
因为能感受到大家对找工作的上心和焦虑,只要你们有需要,我就随时在。
每一次交付后都能收到你们的好评和满意,我就觉得付出很值得。这可以是一种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觉知,也可以是如梦初醒豁然开朗的醒悟。
做了那么多职业咨询和面试辅导,发现了很多朋友在找工作时容易踩进同一个误区:力求足够的真实和完美。
简历不敢优化,之前做什么就写什么,堆砌了一大堆琐碎无含金量的工作内容,HR看一眼就想划过去。
面试一味“袒露心扉”,不懂“包装”,恨不得把心都掏出来给对方看:离职原因实话实说,工作经验没啥出奇的,核心竞争力也不挖掘,问到关键点,要么答不出来要么就说不知道。导致原本1小时的面试,20分钟就草草结束了。
这样怎么能找到满意的工作呢?
以前我就说过,如果你单纯按照以前的水平找工作,多半只能平移甚至降级。那些靠跳槽升职加薪的人,大多因为做到了两点:胆子大和路子野。
我早期找工作的时候,也常常要花一两个月时间。投出去的简历大多无人问津,石沉大海,已读不回是常态。
后来才发现,是因为我的简历写得太过“平平无奇”,实在没有亮点。但我自问刚毕业确实也没做过太多有深度的工作,可我又想应聘更高级的岗位,那应该怎么办呢?
后来我灵机一动,在原有简历上增加了几个项目经验,这些工作虽然不是我主导,但我全程都参与,知道大体的工作流程和业务进展。只不过在这里,我把自己变成了“主角”。目的是为了增加简历的“含金量”,而这几个项目经验也恰好是很多公司都希望看到的。
很多人不敢这么做,觉得是简历“造假”。实际上“造假”和“优化”是有区别的。
什么是“简历造假”?比如虚构,从0−1,无中生有。举例:学历造假,工作时间造假,公司名称造假。这是明令禁止的,很容易被查出来,影响信用。
什么是“简历优化”?比如丰富深化工作内容,主配角互换,从1−2。举例:适当扩充工作内容,增添项目经验。
果然,优化简历后不到两天,我就收到了面试邀请,是一家大型公司。既然简历优化了,那面试期间也不能“露出马脚”。
于是我提前去搜索了关于我增加的这几条项目经验的工作内容,注意事项,同时查找了其他人做同样的项目时遇到的问题,采取的解决方法(同类型的项目互联网上有很多资料,也可以直接询问有相关经验的人)。最后再结合我自己当时的亲身经历,这样对这几个项目的工作内容更清晰,做到了胸有成竹。
清楚了内容后,还要得体地表达出来,让面试官信服。具体怎么做呢?
我提前通过STAR面试法,整理了足够多的案例和素材,用“讲故事”的方式生动地描绘我的工作内容,让面试官“身临其境”,也相信我有这样的项目经验。
果然,通过一系列的准备,面试进行得非常顺利,没两天我就拿到了offer。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演得好您就是赢家,演不好您就是杂家。
出门在外,身份都是自己给的。太过“老实”的人是没有市场的,人生处处需要立人设。很多好工作其实都是靠“胆子”和“野路子”争取来的。
那也许还有人担心,就算靠优化和包装简历拿到了offer,在入职后会不会因为胜任不了工作而过不了试用期呢?
其实这是多虑了。
有句话叫做: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
首先我们并非虚构工作内容,只是做了适当和延伸,让你的简历看上去更专更深。要知道,一个人的能力是没有边界和上限的,也是可以习得的。
这些工作你大多都接触过,或者看到过,等你到了岗位上后,你要努力学习,提升技能,虚心请教,恶补差距,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你当初立的“人设”。
这个过程全靠主观能动性,但并非实现不了,毕竟又不是让你去造飞机造坦克,前提是你得先拿到“入场券”。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有人喜欢先谈恋爱再结婚,也有人喜欢先结婚再谈恋爱。工作也是,有时候人得先在这个位置上,才能掌握这个工作技能。
没人会拿着你的简历质问你当初怎么这么写,在工作的过程中学会去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这才是最重要的。
另一方面,企业也要考虑到用人成本。
从前期招聘到入职到培训,企业至少需要花费半年的时间去培养一个新人。只要不触犯法律法规等红线,不要引起全公司的公愤,大多人都可以顺利度过试用期。
你去看那些在公司待得特别久的人,或者管理层,他们的能力一定比你强很多吗?
一定不完全是。只是他们都擅长趋利避害,有好的资源就立刻像打了鸡血一样为自己争取,没有条件的,也会为自己创造条件。
所以,请你相信,所有领导想要的都是一个听话且肯干的员工,而不是一个一上来就老老实实说我这也不会那也不会,把自己的缺点短板通通摆到台面上的傻白甜。
目标岗位JD上需要什么样的人,就把自己包装成什么样的人。只要不造假,适当进行简历优化和面试包装,这叫为自己争取机会,毕竟好的工作都需要主动出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