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中又该过年了。看着窗外的雾霾天,感受着单位里中央空调带来的温暖,心里很是舒坦,也不由得想起了自己求学时冬天的日子。
上小学时,一天三晌,都得上学。每个冬日的早晨,拉着弟弟一起。那个时候的冬天似乎比现在冷的多,经常下雪,雪后总能看见各家各户屋檐下的冰凌嘴儿,低处的早已被我们塞进嘴里,当冰棍儿吃了。早读时,坐在四面透风的教室里,越冷,读书的声音就越大,那时候可读的书太少了,学的也简单,几乎把每篇课文都能背过。下课了,一大群伙伴会挤到墙角,挤热窝预寒。如果能逢晴天,有太阳的日子,我们一定会去“抓台儿”(一种儿时游戏),哪怕耽着棉袄袖头磨破被家人揍得风险,依然会不亦乐乎。
到了初中,我就要到离家十几里外的中学去读书。刚一开学就住进了学校的集体宿舍。一间大教室,两摆通铺,上下两层,每个人也就一米多宽。家人为了防潮,给我准备了塑料纸垫在褥子底下。每逢冬天来临,打壶热水是我一天中最不敢忘记的事情,因为每个学生只能打一壶,且必须是小壶。每天晚上下自习,我都先给自己杯子里倒杯水,再把剩下的水倒进脸盆,摆热毛巾,敷到冻冷了的脸上,那种舒服,直到现在有时也会去体验下,只是现在已经没有了那时的寒冷。洗过脸的水再用来洗脚,再合适不过,把冻的已经失去知觉的双脚塞进热水里,迅速解冻,时间也不敢耽搁,脚从水盆里抽出来赶紧放进被窝,一点热气都不想放过。被窝就在双脚的热气作用下,一点一点热起来,也正是那个艰苦的时代,让我把读书作为另一种驱寒模式,也就在那时我认识了林清玄,金庸,杨绛,萧红……
上了师范,虽然冬天依然很冷,学校为了避免火灾还是不让学生用电褥子,但每天早晚可以打两次热水,灌个热水袋,让我感觉生活已经好了太多。
现在已经上班十几年了,刚上班时分了宿舍,单位可以用电褥子,课下我们几个年轻教师总是齐聚到床上,批阅作业,书写教案,打扑克,谝闲传,冬天似乎也过的更快了,那种儿时的寒冷似乎也去的无影无踪。……
下课铃声响了,又看着窗外玩耍的孩子们,我心里很暖,在他们的记忆力一定也有一个值得回味的冬天……
![](https://img.haomeiwen.com/i4101114/8f934aeed36360cf.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