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5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乔木在微博发文,称因质疑何炅“吃空饷”,遭到众多明星拥趸的辱骂、攻击、人身威胁,私人信息被网友曝光,自己和家人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随后,乔木的遭遇迅速引发社会对“网络暴力”的关注和讨论。
部分评论认为,无论是对何炅的力挺,还是对乔木的攻击,粉丝的心理无非是觉得“偶像”吃亏了,想要“报复”一下。
也有人认为,正是“北外乔木”认为自己绝对无错,始终保持 “正义加身”的高姿态,引发了网友的谩骂,质疑其举报是为了“博出名”。相对于讲道理,网民更看重感情,看重当事人的个人姿态,很容易对人不对事。在学校和何炅发表相关辞职声明后,乔木公开表达不友善的主观臆测“心虚,所以辞职;害怕,所以退钱”,此举的斗气之嫌大于正义色彩,在粉丝眼中,显得咄咄逼人。
另外,在受到指责后,他给网民乱扣帽子,直接宣泄负面情绪的行为,或是触发网友采取报复行动的原因之一。5月17日,他在微博中描述口出污言秽语的何炅粉丝为“蛆虫蠕动,熬不过秋”。面对这样的污蔑和挑衅,粉丝们当然不会善罢甘休,于是人肉翻家底,一定要他难堪才行。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网友直接轮起道德大棒进行人身攻击,也与其“道德审判”的陋习有关。用语言对当事人的动机、行为甚至人格直接定性。这种行为虽粗暴却简单,能让自己迅速占领道德至高点,瞬间满足虚荣心。在思维极端化的背后,是认知上的懒惰,以及对教条的渴望。以辞害意,久而久之,人们会越发不愿听当事人背后的道理,造成社会理性枯萎。
面对“人肉”和辱骂,乔木愤而写到,“栀子花开也会谢 何炅欠我一个道歉。”确实,在这个时代,公众人物所产生的影响力远远大于他人,因此也应当负起引导公序良俗的社会责任。
当然,社会公序的建立,法制不能缺席。正如《钱江晚报》评论员刘雪松所言,对于网络舆论风波,法律不是对举报者一个人的保护,而是对整个网络法律秩序的呵护。
其实,除了法律,维护网络秩序更需要每个人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守住”是一种美德,这种美德不仅和平友善,而且强大有力,它在捍卫“正义”的时候也能避免“非正义”。
(兰品舆情研究分析中心出品,综合羊城晚报、海外网、新浪网相关文章,写于2015年5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