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央出手打击房地产市场,全国房地产下行。各地房客因为房价下跌怒砸售楼处或者大闹售楼处,但是看很多微博上的言论及热评,都在替开发商开脱,并一致觉得这些业主们纯属无理取闹,买房子涨钱不退给开发商,降价了却找开发商要补偿,纯属耍流氓的行为。这种观点认为,买房子是市场化的投资行为,涨了收益,跌了承担损失,无可厚非。更有人说,闹得都是炒房客,真正的刚需是自住,涨了跌了都不卖,不卖就不会变现,就谈不上损失。
真的是这样吗,不要为刚需代言了好吗,你们在忙着砸售楼处,引舆论带节奏。而真正的刚需们则在早出晚归的打卡加班,还为了凑齐首付而借的七姑八姨的钱,以及消费贷。还要还着已经缩水的房子高点价格的月供,一边握住不停滴血的心,一般强颜欢笑安慰自己,刚需吗,又不卖,就像为国站岗,不要说我们不疼,刚上车的刚需很疼!
这批在高点上车的刚需,年龄段又以80末90初的人居多,28、9岁、30刚过,挑挑拣拣追求理想的夹缝一代刚好到了结婚生子的高峰期。80末90初的他们,大多赶上了计划生育严打期,多事独生子女,童年孤孤单单,还要接受上一代的棍棒教育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理想,接受着应试教育,很少有条件上现在形形色色的兴趣班,小学5年级才开始学习带有方言的英语。还吃着史上最丰富最不安全的食品。高考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毕业面临学历泛滥的社会,拿着堪比农民工的起薪,做着写字楼民工。在一线城市的高楼大厦间,被消费主义和理想主义洗了脑子,想追求自我,追求兴趣,追求人生。又被已经被60、70后瓜分并建立好的世界秩序下夹缝中生存。在北上广深10几平上厕所都要排队的小房间里,感念人生。好不容易开始处对象,进入家庭,为祖国生未来的劳动力的时候,砸锅卖铁掏空六个钱包上了刚需的车,结果喜迎全国房价下跌,不敢发牢骚,一发牢骚就有被打成炒房客的嫌疑,是真的惨!
拿个现实中的例子,我一女性朋友13年毕业来北京,在北京兜兜转转,16年处了个对象,两个人都没有北京户口,公司也非高新技术企业,办不了工作居住证。在17年小两口打的火热,开始谈婚论嫁,商量了下,需要安身之所以及后期结婚生了娃后的教育问题。苦于在北京未满5年社保,不具备买房资格。看着疯涨的房价,两个人决定先上车,于是把目光投向了燕郊,在燕郊房价单价3万的时候购入90平米婚房一套,打算有北京购房资格后在卖掉买进北京。小两口首付80万,每月还贷1.2w。经过几天,一轮融资父母直系亲属,二轮融资同学朋友,三轮融资就是把一轮二轮没有借的再问一遍。最终凑够了首付。两个人把出租屋也从西二旗搬到了沙河。每天在挤好几趟地铁,感受沙河人民的温暖。这样时间来到18年,环京限购,通州、廊坊、燕郊等地房价大降3分之一,现在房价掉到了1.6w每平米,现在买一个同样的房子,只需要43万首付款,需要还贷6.5k每月。请问因为是刚需就毫无影响吗?!
将近40w的首付,将近每个月6k的还贷差距,这对于小两口的生存压力和生活质量是影响非常巨大的。甚至直接影响到了双方父母的生活水平和养老水平。影响了3组家庭。
再说本人,乘着天津海河英才引进政策的东风,将户口从广州迁到了天津,历经漂泊终于有了接纳我的地方,把老家的房子卖掉,在天津郊区买了一套100平米,1.4w均价的房子。房子销售对外宣称价格没降,但是现在去买的话实际上便宜3个点,这样就是便宜了5w。对于农村的父母来说,一年一亩地玉米和小麦的毛收入也就2000块钱,想想在玉米地里钻来钻去打农药的母亲都觉得于心不忍。房价还在跌,未来可能只值50w的房子我要花150w来买,肉就疼啊!
如果说降价对于炒房客来说是一场投资失败,亏掉的是金钱。那么房价大缩水对于掏空了6个钱包凑齐首付上车的刚需们来说,透支的是全家人的生活水平和对于未来的期望,以及对于美好生活的信心。
因为这个房子,我朋友的婚礼也办的极其简单,因为她要还债,要还贷,蜜月旅行也从浪漫海岛,变成了农家乐之老家快乐游。如果说高昂的房价透支了年轻人的理想,那么快速跌价的房子,则透支了刚需们的信心。
为什么双十一买了产品有价格保护机制,刚需没有,很多刚需来说,买一套房子并不期望转手卖钱,也不希望跌价。相信如果买房子签个协议,10年内房子价格上涨,收益上缴。房子下跌,价格差加通货膨胀有人补偿,有这么一个机制的话,很多刚需愿意去签的。因为我们是想有个稳定的住所,不想在拖家带口被房东赶来赶去,不想不能把卧室刷成孩子喜欢的颜色。能让自己的孩子享受房子捆绑的户口带来的教育权利。而非投资,更非投机。
所以说,那些说房价涨跌对于刚需来说无所谓的人,不知道是开发商的托,还是别有用心的洗脑说。上车的刚需们,我们的债我们自己来还,我们的痛苦我们自己来表达,我们的售楼处我们来砸,请不要为我们代言。
最后,由衷希望房价下跌,回归合理价位,宁愿自己头破血流,也更想看到实业振兴,经济发展的美好中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