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回顾 :
1.渐进式改变
2.激进式改变
神经可塑性
对速成的信仰是造成现在人压力的根源之一,当我们短时间内做不到,我们就会觉得是自己出了问题.
之前的问题:你真的想要改变吗?你真的要改变你的性格,去除其中不好部分吗?
任何不好的性格 都与某些好的性格有同源性,即同一因素导致了他们,比如完美主义与好胜心,他们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我想只取其一,不太可能 .比如焦虑担忧与责任感.
阻碍人们收获幸福的一大因素是,幸福与懒惰之间的关系
你只有充分了解你性格因素的积极与消极的方面,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的减弱消极的影响,并保留积极的影响.比如对失败的恐惧感与对成功的的渴望.
比如一直不习惯与对别人说"不",因为自己影响自己在别人和自己眼中都是一个正派/善解人意和有同理心的人.
我要将这两者分开来,可以委婉地拒绝别人,长期以来虽然跟别人说好,但心里面说的却是不好,你应该明白什么时候说好,什么时候说不好,并同时在没有内疚感的情况下委婉地对别人说"不",同时,保留自己善解人意的品质和同情心.
找出你民事权利中一体两面的部分,了解哪些是你想保留哪些是你想去除的,并仔细分辨他们的区别.才有可能 不会被你的潜意识影响你的改变.
6种方式
三种改变的路径,ABC理论,Affect,Behavie,Confone
两种改变的方式,缓慢和激进
共6种方式
"我们先养成习惯,习惯再造就我们"
为了改变习惯,为了改变能够持久,在整个漫长的过程中,我们既需要有效的方法也需要足够的动力.所以不管是行为,认知,情绪,要同时关注
我们能改变什么
幸福感三要素:
1.50%,基因设定范围,有人天生乐观,有人不然,对幸福的诠释方式
篮球运动员也有50%靠基因,但如果乔丹不在篮球花时间,我就会比他优秀,后天努力同样重要
2.10%外部环境,生活在A国还是天朝,居住地,天气
3.40%我们自身的思想,世界观,行为方式(本门课核心部分,可以改变的)
Affect:Emotion
1)渐变
冥想,
注意力螺旋:the foundation of the spiral of mindfulness
冥想可以改变我们的大脑运转方式通过改变呼吸 ..
提高专注力,冥想,呼吸
坚持冥想8周之后,20到30分钟 ,我们的大脑才能改
2)激进
创作改变大脑结构,清除旧的回路,建立新的
比如30%起点士兵有创作后障碍,911竺
惨痛的经历会改变我们的精神,影响我们的整个人生,这算是消极的休克疗法(????)
更多的人在经历 了创作后成长了,而不是PTSD(应激反应)
创作后变好的例子,在癌 症中学会要关爱家人感恩生命,比如在日记中获得感悟,为什么集中营ptsd比起点老兵少,因为他们可以分享诉说,写下,而老病却只能回忆..
那有没有一种强大的正面能量能瞬间改变我们的大脑?
现在只是个假说:
高峰体验理论(peak experience of Maslow)
人生中最精彩有瞬间,体验到极大的幸福.
高峰体验能改变人的思考工,让人变得更好更幸福.
我们会经历高峰体验吗?它频繁吗?如何保证其效果?
允许自己 to be human,
接受各种感情,如果我们不接受坏的,就关闭了感情通道,不管是痛苦的感情还是幸福的,他们走的是同样的通道,如果一方受限,另一方也会受限
全然接受自己的感情,伤心就放声的哭,快乐就喜极而泣,这样才能心胸开阔,体验各种感情
集中心智,体验当下
听音乐时,就只听音乐,不做别的,专注于当下
两种情况下容易体验高峰
我们在做对们意义重大的事时
一旦经历,如何增加其后效时间呢?
1)情景再现,我们的大脑无法分辨真实与相像,经过 不断重复,大脑的神经通路就得到了巩固
行动
态度影响行为,行为反过来会反馈于态度
如果我作出某种行为,我的态度可能会根据行为进行相应的调整...
我们的态度是内在的表达,我们的行为是外在的表达,大脑不愿意内在和外在不一致
所以当我们作出这样的行为时,态度就会调整,以反映该行为
言行不一致的时候大脑倾向于改变态度
习惯属于行为模式,也是思维模式,行为更有影响力.
如果我们课前有某种习惯,而该 课程的目的是改变你对特定事物的态度,课程结束后,如果态度与行为不一致,大脑为了寻求一臻,就把使态度回归到课前的位置,除非改变行为以适应随之产生的改变.
所以有课程,都只能引导你改变态度, 必须作出行为上的改变才行.
几个表明行为改变影响力的研究
朝鲜战争中,美国战俘改变了对中国的看法,因为我党频繁地要求他们写下共产主义的好处(写给yu友,写给家人),就使他们改变了.认知距离.行为比语言更有影响力.
面部表情反馈假说,皱眉或微笑都能使你体内的化学物质发生改变,从而反映出你 脸上的表情.我们的影响我们的心情.
无所事事的坐一天,用无聊的语气回应一,你的感也会挥散 不去.肢体回馈假说.你的肢体动作会影响你对自己的认知,同时也会影响别人对侈的看法.
弄假直到成真(David Myers),即使我们假装幸福,假装我们的自尊心很强,假装高兴,它们都会影响我们的情绪.
这似乎与"to be a human"冲突,这里的关键就在于,我仍然能够接受自己的情绪,仍然能接受自己的痛苦,但依旧选择表现得尽量恰当得体,或对自己最有利.
so我能接受女友shuai了的事实,并且很悲痛,但3天后我就去聚会狂欢.
之所以假装,是因为有面部反馈假说,肢体反馈假说,和自我知觉理论,它们一臻认为,行为会影响态度.
狂欢之后,我确实感觉好多了,也更健康.
激进式的改变会有些风险,直接由舒适区进入学习区.
讲者的故事.
童年的经历 和社会文化 让作者从来不哭
而作者成年后终于有勇气空上一件粉红的T恤...
跳出自己的舒适区.....haha
第13课 面对压力
2013-02-04 22:14:12
回顾 :
自我和谐的目标,self-concordance:
1)追求自己在乎的目标,能让旅途变得更有趣
2)有自我和谐的目标,能解决内心的冲突
有处理焦虑与困惑
比如自我存在主义的问题,我是谁,我为什么在这里,我在干什么之类,每当我们感到不知何去何从时就会碰到这种问题.但我们有个合适不会遇到这种问题
解决冲突最好的方式就是有一个更高层次的目标,这个目标同时小孩自我与人际两个方面
3)增加成功的可能性
让你更有动力去投入自己想去做的
4)在做不属于这个目标的其他事也会做得更好
[这个我有体会,当你状态好的时候,做什么都会做得比没状态时好不少.因为有一个合适的目标,会让你状态好,所以他这么说是对的]
5)让人健康
研究(Ellen Langer):两组老人,一组要什么有什么,一组有很多事要自己动手,后者比前者 要积极健康,且18个月后的存活率
高一半...过于轻松并不是好事..
人们在民主制度下更幸福的原因是人们可以自己
行为价值观(values in action ,VIA)
是积极心理学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Chris Peterson ,Martin Seligman共同提出
他们想证明积极心理可以一代DSM(记录各种精神疾病的书)
他们定义了24种性格优势,及衡量这些优势的方法
如果你根据你的自我优势性格行动时,会感觉很爽..
什么时候的我是真我?当你热血沸腾于在做的事时,那个时候表现出的人格就是你的真我
什么时候的我才是真我?????最有存在感,最真实?做事业时lead别人时?与人聊天时?
两个练习,基于VIA的
1)培养能力building capacity
a.确认你的性格优势
做测试(确认前十项,了解之后确认其中哪一项达到了之前所说的标准,即"哪个是真正的自我")
选上面留下来的5个之一加以运用(一周的时间),7 天之后(最好已经养成习惯),运用另一个
每天晚上描述自己是如何劫这些优势的,
这会在神经层面加深印象,我们描述好事时,会使我们重新体验当时的情境,下面效果加倍
b.找出你的性格优势,并找出你想要处理的问题,然后问自己是否能用某个性格优势去解决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总结:
人们对待工作的观念分为三类:
职业/事业/使命
动机,坚持的理由,如何理解,期望,希望.
[这部些理解不能,每当听到他说什么使命啊感恩啊,都觉得虚,完全没有共鸣,整整20分钟全在讲这个..]
主题和目标
制定目标的tips:
写下来
写下来是一种承诺,比口头说出来更有效力,比单纯想想有用
很多研究都显示出生宣读划定民下目标的积极作用.
[为啥新年计划很多时候写来来也没什么用?]
确立最终日期
自我和谐的目标本身就会使我们的状态更好
要具体化
关于目标最重要的:不是实现目标,不管成功还是失败,目标本身不会主宰我们的喜怒哀乐,关键是它能激励我们,给我们带来力量,引领我们通向目标
人们确立了目标却没有实现,或者实现了就放弃确立新的目标,会使我们精疲力竭失去动力.
实验:介绍牛逼的科学家.一组只说成熟,另一组同时介绍了他们在迈向成功的路上的困难及努力.后者比前者更相信自己能达到他们一样的.
结论:信念是自我满足的预言.
我们只关注而忽略了过程,我们就不会相信自己会成功.
做事的正确方式
确立一个长期目标,然后细化到短期的目标或者说及时目标.
制定计划
根据这些计划慢慢养成习惯.
一步一步分解目标,越相信能成功,就越能成功.
压力
面对压力,我们要做的就是抽出时间,
45%的人感觉抑郁,以至影响正常生活,94%反映他们被生活中的琐碎所主宰
太忙症...
80%的身体不适是精神压力太大削弱了免以系统所致
如何应对呢?
积极心理学家的提问:那些既能事业成功,又过得健康快乐的人是如何过的.集中精力于那些最杰出的人.
2点不同:
为自己设定了一些习惯.
还特别设定了工作和休整的习惯.
紧张情绪其实不是问题所在,它能增加我们的动力和适应力.我们搞错了方向,从长远看他能使我们幸福.类比健身,如果你只是不停的锻炼,但没有安排足够的休息的话,时间长了就会受伤 .
所以,问题不在紧张上,而在于缺乏休整时间.
<完美承诺的力量>中说,我们要把平时生活安排从"马拉松选手"转变为"短跑选手".从一直坚持到,冲刺-休整冲刺-休整..
建议:
用60~120分钟(90左右)全神贯注地工作
15分钟来休整.(冥想,听音乐,健身..)
作者的流程:
90分钟工作,15冥想,90gz,15午饭
90工作,运动 ,90工作,和家人在一起
每天净工作6小时.
每周有10个90分钟的工作时间段
关键是多层次的
1.低层次的休整,90-15这种
2.中层次的休整,良好的睡眠,
3.假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