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去了孩子学校,见到了孩子的语文、数学老师。跟两位老师聊了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后,心中是五味杂陈。
““孩子有些自卑”、“一二年级就该有的学习习惯,可是他没有,这跟你们家长关注度也是有关系啊,你们也有失职的地方。如果前期你们重视了,今天就不会来到这里为他学习的事操心了。“、”孩子要多鼓励,光批评、指责是没有用的,一定不要让他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为了孩子,我愿意给你支招,但你们家长要坚持去做。“等等。两位老师的谈话,一直在我耳边响起。
过去这几年,看了一些教育的书籍,也在不断地学习如何教育孩子。自认为是个尽职尽责的母亲,但老师的话还是点醒了我,让我明白了自己以往跟孩子沟通方式的不妥,以及言语不当无形中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内心甚是自责,惭愧不已。
每当要求孩子做一件事情时,总是将“你要”、“你应该”、“你不能”等词语挂在嘴边,时而受心情、工作压力的影响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导致孩子有时会和我们对抗。越是想让他做的事情,他就越拖着不愿意做。最后是时间耽误了,事情也没做成。
“你看,你的同桌字写得多好,你呢?还上了书法班,字写得还赶不上人家啊?”、“你作业都写成这样了,你这是什么学习态度?这不行,撕了重写。”、“你考试考得不好,这个我们相信你会慢慢提高的,可字写得不好就是学习态度问题,你必须把字写好。”。今天两位老师的一席话,让我终于明白了,是我们每天的疲劳轰炸,渐渐地让孩子自我暗示学习不好,字写的不好。孩子的自信心就是这样被我们错误的信息,一点一滴地践踏着,所以在学校才会出现自卑的情况。
“孩子字词基础差,做为家长在每次课后要给他报听写。”、“从孩子第一单元扣分情况来看,主要还是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较差。若你们在孩子小的时候,能陪他多看看书、讲讲故事,他在阅读理解能力方面就不是今天这个情况了”。老师的话字字珠玑, 句句箴言。的确,过去三年,基本没有给孩子报字词听写。以前的学校也没要求,所以我们只是例行检查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以及纠正错题。而没有督促孩子去做每课预习和复习。读书方面,我们更是没有坚持。当工作忙了,累了,就懒得去读书了。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就是我们没做好学习榜样的结果。
今后,不能以“教育者”自居,和孩子沟通时要保持平等的地位。同时,跟孩子说话时,我们尽可能放下手头上的事情,要全神贯注地听孩子说话,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尊重和鼓励。并且对孩子的批评或表扬要具体、清楚,切不可给孩子“笼统”、“模糊”的概念。我们要让孩子明白什么事情是能做的,什么事情是不能做的。
教育孩子的王道,是执着地栽培自己。我们要做勤奋好学、不放弃自我成长的父母。陪伴孩子 一起成长,方能收获亲子间的其乐融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