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元音老人:勿认奴作郎

元音老人:勿认奴作郎

作者: 洞见妙山 | 来源:发表于2017-12-04 12:47 被阅读0次

所谓“法身之见不忘”,这仍然是在作功夫,时时处处警觉,不要忘记法身。这是“见、定、行”之行,还在修行的位置上。顿证大道之际,法身之见也不可得。从前有和尚善讲《维摩诘所说经》,洞山禅师问他:“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唤作什么语?”他答:“赞法身语。”洞山禅师说:“唤作法身,早是赞了也。”把它叫做法身,就早已赞颂过它了,再说个“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的赞词,更是头上安头,多此一举。这是到家人语。洞山禅师平时总是教导学人“行鸟道”,鸟道,就是狭路、羊肠小道。僧问洞山:“师寻常教学人行鸟道,未审如何是鸟道?”洞山禅师答:“不逢一人。”大道,车水马龙,人多得很,行大道比喻杂念丛生、妄念纷飞。鸟道,狭僻小径,常无人行,行鸟道比喻心若止水、一念不生。僧又问:“如何行?”洞山说:“直须足下无私去。”行鸟道指的是心路历程,足下无私是指心地无私,心地无私天地宽。为什么会妄念纷飞、执着不舍呢?皆因一己之私利而起。若心地无私,觅妄念了不可得矣。这僧又问:“只如行鸟道,莫便是本来面目否?”洞山反问:“阇黎因甚颠倒?”这僧说:“甚么处是学人颠倒?”洞山禅师说:“若不是颠倒,因甚么却认奴做郎?”本来面目是主人,行鸟道是修行方法,只是妙用、是仆人,不是主人。若把“行鸟道”看成本来面目,这是唤奴作郎,岂不是颠倒么!这僧又问:“如何是本来面目?”洞山禅师说:“不行鸟道。”若说到本来面目上,连鸟道也不要行了。所以说,“于念灭上,坚固而定,念无连续,法身之见不忘”,只是行法。确切说来,这句话是不究竟的,还不是本来面目,还是在“行鸟道”,尚在途中。待功夫做熟了,“囗力 ”地一声打开本来,法身之见也不可得,就“不行鸟道”了,也根本不曾行什么鸟道。

―元音老人《恒河大手印浅释15讲》

相关文章

  • 元音老人:勿认奴作郎

    所谓“法身之见不忘”,这仍然是在作功夫,时时处处警觉,不要忘记法身。这是“见、定、行”之行,还在修行的位置上。顿证...

  • 元音老人:明心见性

    所以,我们上面讲妄心不好息灭,为什么妄心不好息灭?妄心就是真心所显现的,没有真心哪里有妄心呢?比如没有水哪有波浪呢...

  • 元音老人---明心见性

    现在我再详细指示一下:我们的佛性就在我们一念断处——前念已断后念未起,那个时侯。前念断了后念未起那个时候,并不是没...

  • 元音老人:如何保护

    《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 195问:如何保护? 答:开悟并不难,但要保护它却不易。不保护它就会跟着念头跑,杂念纷飞...

  • 元音老人:何为见性?

    所谓“见性”者,明白也。明白妄心不可得,明白妄心是真心的妙用。 见性是见无所见,没有一点东西的。譬如现在你们大家把...

  • 何谓“见性” | 元音老人

    所谓“见性”者,明白也。明白妄心不可得,明白妄心是真心的妙用。 见性是见无所见,没有一点东西的。譬如现在你们大家把...

  • 元音寺

    济南元音寺,是以一代大德元音老人的法名来命名的寺院。传佛心宗,清净庄严。与别处不同的是,这里有老人的舍利塔和祖师殿...

  • 禅密净

    以禅为体,以密为用,净土为归!——元音老人

  • 即相离相,本分天然

    作者简介:苏树华,上世纪九十年代,随元音老人参学,2000年后,遵元音老人嘱咐,随缘传授心中心法,及其他方便法门。...

  • 略论明心见性 元音老人

    甲.明心见性之意义 ​明心见性一词简约总括地解释起来,就是:从究明人们的“心”(本心)的形相与作用,而彻见、领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元音老人:勿认奴作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mzt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