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音乐,喜欢唱歌,但更新k歌作品没有特别勤,最多一礼拜一次,不像许多歌友几乎做到了每日一更。我是对自己有要求的,每录一首歌,非要花时间把它唱到打动自己为止,虽非专业但绝对用心。
平时我大多唱的是女歌,但最近不乏翻唱男歌的女声,还别具特色,悦耳悦心。于是弄得我也想大胆尝试一次,反正不过分难听,即可愉悦自己。
起先在好友的牵引下,试唱了咏儿版伴奏的《只想一生跟你走》。特别喜欢歌神张学友这首歌,但特别具有挑战性,一首歌下来让我上气不接下气。虽然在换气的地方不够理想,但我的声线很适合唱这首歌,于是这首歌在我闲空之余,反复练习,反复纠正,断断续续几乎不下50遍,最后觉得满意我才发布——还被平台推荐了!
今天小有闲时,我想突破一首自己喜欢十几年的——《最长的电影》,周董的歌跟歌神的歌一样难唱,他们都是对80后、90后极具影响力的歌手,且非常有代表性,他们的嗓音与作品都极具时代的特点。许多男声都很难唱出他们独具特色的味道,实难超越——大多都处于模仿状态。
周董唱歌,吐字不清,节奏明快,但也不乏经典的慢歌,一般听不懂的人有点不能接受。有一次他用事实来力证——他用咬字非常清晰的方式唱了自己的歌,那感觉和味道还真觉得怪怪的。所以事情胜于雄辩,流行歌曲就是不能咬字太清楚,但民族唱法就一定得“字正腔圆”——这也是我平时实践的结果——不信你试试。
言归我试唱的《最长的电影》。之前在“我是歌手”里,听到一个国外女歌手激情翻唱令人感动又震撼——时隔多年我已忘了她叫什么名。于是我去找女声的伴奏,感觉刘瑞琦这个娓娓道来的版本就像放电影,一样打动了我。
我的嗓音属于那种,要高又不能太高,要低又不可太低的小号嗓音吧。而“刘”这版的起音低,感觉就像以前我试过的邓紫棋的《泡沫》一样。我想,可能我们平时习惯唱一些好唱的歌,所以得适当调整过来,跟着多唱几遍(哪怕先用模仿的方式都行),也许唱着唱着就适应这种发音了。
厨房收拾干净后,我就开始琢磨……开始是跟唱,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最后,我把原唱声音关了,我也能自信、自然带着感情,脑海里浮现着画面,投入到歌曲的意境中去把歌诠释出来,连自己都被感动得,就像电影中的女主角一样,不禁眼眶湿润,我觉得自己作为一名业余爱好者——成功突破了。
爱极了音乐,爱极了自我陶醉在唱歌的氛围里……今天也无意中翻到一个歌唱爱好者的文章,说到了天后“王菲”,我便情不自禁地在她文下留言评论了两条“王菲的鼻腔共鸣是很有特点的,目前为止,我发现只有金海星的声音有点类似”“我和哥哥经常凑钱买磁带,哥哥买的大多是知名的一些男星的,比如香港四大天王、台湾小虎队、王杰、谭校长、林志颖……女星的只有王菲、许茹芸是他最开始给我推荐的,那时才十几岁,老哥总要求我去模仿她们的声线,真有些意想天开了”那感觉似见到知己。我们80后,深深受过港台流行音乐的影响,我想我这种爱好,绝非一般人去KTV里约三两毫不相干的人,过过瘾就行。
我们往往出于社交才去的KTV,而那些朋友往往难得出去玩一次,显得异常兴奋而活跃,那我又怎能扫了他(她)们的兴,于是礼貌性唱两首歌,然后由着他们抢话筒,由着他们嗨到不行再回家……我们喜欢音乐的人,还是回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歌继续听,听入心了再试着一遍又一遍的唱,唱到自己心满意足才肯罢休。
就像我给孩子录故事一样的道理。前两日录故事《麦吉先生的奇妙旅行——疯狂航海记》,我犯了我们贵普话的一个通病,常常前后鼻音分不清,于是我把早晨的“晨”读成了“cheng”,录完之后我就感觉不对,便特意去查了一下字典,结果证明了我确实读错了,我又不得不按点去接孩子,于是决定改日重录,绝不会因为忙而将就发布出错的音频。
我喜欢执着于我的爱好,对此还必须对自己有原则上的要求。就像一场自编自导自演的漫长的电影,别人看不懂,自然也就无法站在你的角度去理解(不就是业余的嘛,何必那么为难自己?唱开心就好),但在自我要求中成长——焉知非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