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开学季,又是一年金秋时,今日白露,露凝而白。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变大,小童鞋们,睡觉时记得盖薄被子,白天出门记得加衣裳啦!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意思是说过了白露天凉,就不要露胳膊露腿,该穿长袖长裤啦。还有句俗话:“白露白迷迷,秋分稻莠齐。”意思是说,白露前后若有露,则晚稻将有好收成。
什么是二十四节气呢?

记不住,那是因为不知其意?听我来说道说道-------
二十四节气: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来一张地球公转示意图表示表示-------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称“四立”,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夏至、冬至——合称“二至”,表示天文上夏天、冬天的极致。“至”意为极、最。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前后。春分、秋分——合称“二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分”即平分的意思。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二十四节气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 哇,太厉害啦 ! ! !

那么,二十四节气是怎么来的?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农作中总结的出来的,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
它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指春天的第二个月)、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汉武帝时期,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读读有关二十四节气的谚语吧 ! !
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惊蛰芦林闻雷报,
春分蝴蝶舞花间,清明风筝放断线,谷雨嫩茶翡翠连。

立夏桑果象樱桃,小满养蚕又种田,芒种玉秧放庭前,
夏至稻花如白练,小暑风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赏红莲。

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葵花笑开颜,白露燕归又来雁,
秋分丹桂香满园,寒露菜苗田间绿,霜降芦花飘满天。

立冬报喜献三瑞,小雪鹅毛片片飞,大雪寒梅迎风狂,
冬至瑞雪兆丰年,小寒游子思乡归,大寒岁底庆团圆。

还有很多很多的关于节气的谚语,快去找度娘吧------
当然,节气也是许多文人雅士论资的主要话题,不信你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还有------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童童们,下一个节气是什么节气呢??赶快告诉周围的朋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