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似身边有不少人残留肛欲期人格特征。
多年前,一位学生一进门就说我有强迫症。大众很容易混淆强迫症和强迫倾向。所谓“症”,那应该具有病理特征,也就是给人的正常生活带来困扰。如果仅仅是有强迫倾向,还不至于造成困扰,或许接纳它,带着“症状”生活就行。生活中你几乎见不到完美得没有瑕疵的人。
我说,你怎么知道你有强迫症?他说,上网查的,感觉各项特征都很像。网络就一把双面剑,给你便捷的同时,也容易给人造成困扰。尤其是缺少辨别力的时候。不信你去看,所有不适和疾病网络查询的终端是癌症。
我说,那你说说你的症状是什么?他说,我每次上台阶,如果不是右脚最后踏上平台,我就特不舒服。我说,那你一般怎么处理?他说,我就后退几步,确保自己右脚最后踏上平台。我说,这种情况多久了?他说,好久了!我说,那么久都过来了,怎么最近就着急了呢?他说,上网一看是心理疾病,所以就过来咨询。
其实,身边不少人都有强迫倾向的残留。比较常见的就是确认车门关了没有,或者确认房门、煤气阀关了没有。我看他们都活得好好的,干嘛要去除它呢?很多事情,你把它看成问题,它就会成为问题缠着你。
如果父母有追求完美的人格和强迫人格的倾向,在孩子小的时候,对孩子的大小便过度控制,让孩子有动辄得咎的感觉,孩子可能会停留在与控制有关的肛欲期。
二十年前,我从事过人才测评工作。从岗位匹配角度上来说,具有强迫倾向的人格的个体最适合岗位是品控之类的,其实只要是涉及质量、安全类岗位,强迫倾向的人最适合,因为他们追求完美的性格可以对质量把控或者安全检测起到关键作用。
至于为什么强迫倾向会和肛欲期关联,原因就在于随着孩子生理逐渐成熟,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开始增多,一方面不理解孩子的生理发展,另一方面完美倾向的人格,加之养孩子最头疼的就是把屎把尿(不然也不会有一把屎一把尿把孩子拉扯大的吐槽),于是完美人格的父母对孩子总是控制不住的拉屎拉尿行为过度反应、横加指责,这就造成了孩子长大之后的强迫倾向。有些父母,一看孩子拉了裤子,就喋喋不休地批评孩子“我跟你说了多少遍!有屎有尿一定要提前说,你就是不长记性!!”甚者,雷声之后必有灾殃(打屁屁)。长大后,孩子就会形成一种强迫倾向,明知道不该这样想(这样做),可就是做不到。比方说,强迫洗手,知道自己没有必要这样洗手,可就是控制不住。
任何毛病都不是完全只有坏的一面,比方说,一个在乎车门是否关好的人,每每都要用手拉车门确认一下,估计从来不会出现忘关车门的现象。但是,对一个马大哈来说,忘关车灯车门就难免了。同样,一个睡前都要确认煤气阀和房门关了与否的人,肯定更会增加家人的安全感。
有人说,会计、警察、医生、护士等一些职业容易形成强迫性职业病,如果将职业病带入家庭,有可能无心之举造成对孩子的伤害。究其实,职业不是罪魁祸首,而是父母的人格特征。科胡特说过,父母是什么人,比父母做什么更重要。父母如果是完美人格或者强迫性人格才是问题的源头,苛刻的要求最后内化成了孩子自己身上的一部分。
最后,一个人的强迫是否有必要治疗,只要不给你带来困扰就不必太在意。反之,如果你为此心烦意乱、夜不能寐,那就去看看吧!
秉持全人教育理念刘启辉,青岛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已出版畅销书《学习好其实并不难》《其实你不懂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