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一下家暴,
如果不是前妻林苗在微博爆出孕期被家暴,
如果不是正好撞到了刚好几部关于家暴题材电影的热播,
恐怕刘洲成这个名字不可能占据如此多的媒体版面
我们不停在批判家暴制造者,家暴却从来没有停止过。
涉嫌家暴的明星夫妻也不时被曝光,比如贾静雯与孙志浩、黄奕与黄毅清等,都曾上过头条。
而刘洲成事件的关注度史无前例,既与他被描述的行为残忍有关,又刚好撞到了一部热播电影,赶在了这个风口
《记忆大师》的上映,引起了全民探讨家暴的热潮。
各大媒体纷纷发布关于家暴事件的调查文章,一篇“中国家暴地图”,更将家暴话题讨论推到白热化。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家暴现象怵目惊心。
当社会进步到当下阶段,女性地位越来越高,本该不太会出现家暴现象,但是事实相反,家庭环境却恶劣如旧,这是一种悲哀。
男人往往以女人的不讲理作为发生矛盾的原因,但却忘了不管什么情况下都不能诉诸暴力,暴力是对女性的人生伤害,是可忍孰不可忍。
家暴的发生往往存在着这样一个环境,发生在家庭这个封闭空间中,一般只有施害者和受害者知道,难以引起外界关注,同时取证很难。施害者不认为自己是在犯罪,而受害者由于传统思维、情感牵扯和个人性格等原因,有时候也不认为是什么大事,最后就不了了之。
那么我们要杜绝家暴,首先必须唤醒大家对家暴的认识,
尤其是女性,不要隐忍,以及必须明白什么样的行为已经构成家暴
那么通过电影叙事和塑造人物,起码可以解决两个问题:
一个是让人们认识到有家庭暴力的人与他的长相、气质、职业等没有必然关系,而是与其心理和人格有关。
一个是让大家认识到丈夫对妻子(或妻子对丈夫)的暴力行为就是犯罪,需要勇敢站起来用法律武器进行自卫;
众人面前的好人也可能是家庭中的恶棍,家庭中的恶棍就会发展成社会的危险分子。
在电影《少年》中,李志民是一位乐团指挥,在公众面前衣冠楚楚、文质彬彬,有着极高的艺术素养,但是当夜幕降临,当回到家里,他却会瞬间兽性大发,不只是对妻子施暴,还奸杀他人,成为一个疯狂的罪犯
韩国电影《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中,海岛上有着严重的男尊女卑民风,温柔开朗的金福南被丈夫视为猪狗,即使任劳任怨,也常遭拳打脚踢,最终在逼迫下变身成一位复仇女王。
如果说丈夫对金福南的态度是环境造成的,那么他甚至对女儿下手就完全是个人的变态心理
而一个男人为何会进行家暴,有传统观念和社会氛围的影响,但更重要的还是个人问题
家暴常被认为是失败者的一个宣泄出口,来得快,去得也快,但是会经常来。家暴只有零次和无数次,这已经成为共识。
在许鞍华《天水围的夜与雾》中,“港伯”李森娶了一位大陆女孩晓玲,晓玲在酒楼做服务员赚取家用,李森常怀疑她有外遇,动辄拳脚加身。
![](https://img.haomeiwen.com/i6154734/9ccf2a71cf80c8d8.gif)
很多家暴都有这样一个共性,家暴后丈夫也会道歉,让妻子原谅他,但是当他下次再陷入心理困局时,又会发作。
妻子便在这种喜怒无常的环境中,逐渐失去自我,大多忍气吞声到底,或者走向毁灭。
这也是中国家暴的数量很多,却很少被立案定罪的原因。
西方社会强调个人生命权利,会起来反抗,而中国社会以家庭为单位,常用“为了孩子”这样的理由来自我安慰,所以很多家暴都沉在生活的庸常之下。
家暴的伤害除了身体,更大的是精神。在《记忆大师》中,沈汉强的弑母和“恨铁不成钢”式的杀人,就在他小时候父亲向母亲挥拳头的那一刻就注定了。
不过,该片只是把家暴作为一个要素,服务于整个叙事,点名了危害,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但没有探讨应对家暴的方式,观众也多沉醉在复杂精致的结构技巧中。
在印度,平均每六个小时就有一个妇女死于家暴。可以说印度是个家暴泛滥的地方
最近大火的《摔跤吧!爸爸》具正能量的感染力。
两个女儿因为有一个高明的爸爸,才改变了命运,用自身的强大来对抗社会的性别歧视,
热点事件在一阵喧哗之后,会很快消失,暴力还会在无数个家庭发生。
刘洲成在众口讨伐之后,也许过一段时间,换一个面目,照样吸粉赚钱。要想势头不退,唯有不断鼓吹,让施暴者在做出行为前有压力和恐惧,可能就放下了手。
唯有让更多的女性认识到保护自己的重要性,才能从根本上消除
所以,我希望关于家暴的电影多一些,人们的认识多一些,家暴事件也就会少一些。
网友评论